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两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大部分是话题作文,并且大部分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只有湖南省的作文要求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这对于平日写惯了“淡化文体概念”的考生来说是一大难事,很多考生写记叙文不是记叙,写议论文不是议论,写的只是以某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来抒发情感的片断散文。因此有些考生语文高考失误。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高考考的是话题作文,因而中学的作文训练差不多都是紧紧围绕着话题作文来进行。而话题作文又不大讲究体裁,"文体自选",只要内容结合了话题就行,于是,同学们大都选择写那种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抒情不像抒情的"散文",有很多同学甚至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是我们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是考场上很多考生的首选文体。但想写好记叙文是否真的那么容易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多同学并未能真正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法,记叙不具体不生动,描写不细腻不形象,抒情不真挚不感人,议论不深刻不独特,写出来的文章像一本流水账,不能吸引人,这怎么能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呢?  相似文献   

4.
胡锦 《语文天地》2016,(1):59-60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文体有这样的要求: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的文章。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文体却基本上呈现一边倒的现象,绝大多数考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议论类的文体,究其原因,考生感到议论类文章容易把握结构思路,况且教师在平时训练中都重点指导议论文写作,认为议论文有模式可循。而事实上,学生的议...  相似文献   

5.
“灵动”与“沉稳”,是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主题。这两个词,对于今后的考生来说,亦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一、文体的沉稳与灵动这几年,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自由地选择文体。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但是,“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在文体的把握上,每一个考生都要既沉着,又稳重。在我们江苏省,历来都要求考生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决不容许在一篇800余字的高考作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杂乱使用,搞成一个“大杂烩”。从总体上说,高考作文的文体一般分为两类——记叙  相似文献   

6.
怍文一半记叙,一半议论,这是文体不明;记叙、议沦、描写、说明平均,这是大杂烩?以上问题是学生考场作文失误的重要原因。我们在要求学生一旦确定文体,作文就得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下面谈谈记叙文训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康鸿 《甘肃教育》2020,(2):186-186
话题作文一直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话题"以及怎样写"话题作文"不大清楚,胸无成竹。所以,在这方面给学生予以解说和指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话题作文及其特征话题作文,即围绕一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通过对话题的认识,运用联想、想象、辩证的思维方法,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中时有出现,这种开放式作文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考生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己选择文体,或议论,或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使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话题作文的一个特点是自拟题目,但在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并未真正重视文章的拟题,有的同学习惯以话题作标题。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话题,也确实可以用来作文章的标题,但并非所有的“话题”都适合用来作标题,有些“…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同学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例如某省有一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写得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来纯粹是在说理,很像议论文;接着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细地讲故事,俨然是记叙文;接下来便“啊!……”直抒胸臆,又像是抒情散文。整篇作文,中心松散,真像“杂文”。这样的一篇文章,且不说文体上是个大杂烩,就内容而言,说理没说透,记叙没记清,抒情不酣畅,岂能得高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同学的各类文体知识薄弱,平时缺乏这类作文的训练;另一方面,还与不能正确领悟“文体不限”这一作文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对“文体不限”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动笔前,同学们有灵活选择文章体裁的自由,也就是每一个同学看到文题后应尽可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写。擅长记叙、描写的写记叙文,擅长论辩的写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写散文等。如有一中考作文试题《朋友》,考生结合自身写作实际和生活体...  相似文献   

10.
周敏 《现代语文》2004,(10):27-28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其中的文体要求由原来的“文体不限”改为现在的“文体自选”,这一变化表明高考作文评分愈来愈重视基本的文体规范,强调体现文体特征。如果忽视这一点,以为“话题作文是个筐,青菜萝卜往里装”,以为“文体自选”就是不管文体,尽可以随意写,那么写出的文章必然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这就好比大家喜欢山高水长、山青水碧的景致,却碰到山枯水浊、穷山恶水的景况,山不像山,水不像水,你一定会大失所望、败兴而归。高考作文应根据题目的特点,根据自已写作的实际情况,选取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或记叙或议论或  相似文献   

11.
吕薇薇 《阅读与鉴赏》2009,(1):41-41,29
记叙文是常见的文体.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但许多学生却写不好记叙文。平淡而短小。不知如何把文章写生动.更不知怎样使文章符合考试的评分标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提醒广大考生。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不发议论。其中第三条是作为作文的“亮点”出现的。有了它。往往能提升作文档次。  相似文献   

12.
作文一半记叙,一半议论,这是文体不明;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平均,这是大杂烩。以上问题是学生考场作文失误的重要原因。我们在要求学生一旦确定文体,作文就得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下面谈谈记叙文训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记叙、议论、说明三大基本文体,在现实生活中各有所用.而说明文以说明介绍事物为特征,实用性更强:产品说明、风景介绍、宣传广告等等,无所不在.本文主要论述在说明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抓住"准确"二字.  相似文献   

14.
’96会考作文要求考生按所给条件自由命题,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方法完成作文——记叙一件事。作文要求给了考生较大的自主权,只要考生认真审题、拟题并恰当选材,运用初中简单记叙文的记叙要素等知识,并把它和高中复杂记叙文的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表现手法相结合,用通顺流畅的语言准确地把自己以往亲身经历的一件或喜或悲、或大或小,既可以是令人震惊的,也可以是平常而具有深意的事完整写出来,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这次会考作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作文答卷结果证明:对于这样的作文要求和作文考试,考生…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文体主要是由表达方式来界定的,即以记叙为主的是记叙文,以说明为主的是说明文,以议论为主的是议论文。这其中记叙文有六要素之说,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高考考纲中,写作题要求学生能写“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常用应用”,今年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议论、说明和其他常见体裁的章”。笔分析,加上“其他常见体裁的章”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也表明考纲留给了学生选择体的更多的自由。因此,在备考方面,考生不仅要熟悉常见的记叙、议论、  相似文献   

17.
作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 ,即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是构筑作文的重要元素。一篇议论文 ,肯定议论使用得多 ,其它表达方式应是辅助的。如果说一篇文章中说明居多 ,那它必定是说明文无疑。因此 ,一篇文章的文体是由表达方式的多寡决定的。我们不妨看一个例子 ,比如写秋天的落叶 ,我们可以这样写 :时令已至深秋 ,寒露将至 ,树叶就一片一片地开始往下落。寒露过去时 ,树叶就随着寒风的吹来 ,大把大把地落向地面。霜降时分 ,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一层树叶 ,而树枝上仅剩几片叶子了。这是记叙 ,突出了事物的纵向发展 ,…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到2009年,高考作文不断变化,全国卷稳中有变,稳在都是材料作文,变在2007年是漫画材料,2008年是现实材料,2009年是寓言材料。自主命题的省份,作文无论命题、话题、材料都紧扣考纲,或写记叙文,或写议论文(有的不限文体),这给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无形中指出了方向。因此,新旧交接的2010年高三作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现在(进入三年级)作文水准,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加强基础训练,又要加强记叙、议论两大文体的练习,注意材料的理解与命题。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要做好文体、素材、命题等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周彩珠 《新作文》2004,(6):45-46
从2003年高考的考生作的体裁看.大部分的考生写的是议论,从而暴露中学生写议论的种种弊端:有的考生想写议论,最后写出来的是四不像作;除此以外,最多的也是最集中的问题是思维不严谨,思想缺乏深度,泛泛而谈,犹如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点波澜,读之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看,记叙文及其他文学体裁总的得分高于议论类的作文。2005年《高考作文满分解读》(万志勇先生主编)一书刊登的120篇满分作文中,仅有16篇议论文,绝大部分是散文,这其中的原因有四:其一,考题的原因。绝大多数考题本身适宜于记叙抒情类文体而不适宜于议论文。其二,习惯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多半是记叙性文章,考场上写这类文章轻车熟路,保险系数大。其三,文体本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