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尤其是在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许多中外学者强调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因素,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没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的心理的内在发展和他的心志能力。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格,而是一般的语言现象。这种异于传统的转喻观认为转喻是一种用于组织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认知方式,转喻语言的使用必须适应特定的语境。本文旨在探讨语境对转喻语言选择与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布鲁纳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所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发现学习、认知结构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但对他的语言哲学观却鲜有探析。研究发现,布鲁纳的语言哲学观是在西方哲学经历"语言转向"和西方心理学经历"认知转向"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该语言哲学观以语言发展的社会交互主义理论为基础,具有三个典型特征:第一,以意义生成为核心;第二,强调语言的立场标记;第三,强调语言与认知发展的互动关系。布鲁纳语言哲学观为当前教育发展提供两点重要启示:第一,教育的语言是文化创造的语言;第二,教育的语言应具有立场。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常见现象.语境可以辨别和消除歧义。语用学重视对语境的研究。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语境导引词汇提取论,认为语境可以激活相关词汇意义的联想和心理图式,自上而下的语言处理过程更有利于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已经逐渐转向,从以往对语言及其幕后的认知普遍性的研究转向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这一视角下,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用法,进一步分析在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之中隐喻的语义差异,并对其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对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和跨文化交流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认知语言学。这和之前的逻辑主义的语言学内容不一样。认知语言学是在人类经验基础的认识中探究其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认知语言中语境的地位与作用,以期可以完善语境在认知语言学中研究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布鲁纳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多年来,他致力于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研究。他发表的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教学论》、《认识心理学》、《教育过程再探》等。他的教学思想,在世界上有较大的影响,下面作一简要介绍。布鲁纳认为,教学目的不仅应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他说:“我们也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脱胎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它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针对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能够通过人类的认知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认知语言学吸收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为语言研究增加了新的视角,也提高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Bruner)是美国著名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布鲁纳十分重视把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应该把学习理论(Theory of learning, 即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讨学习的一般性问题;为教育心理学的其它部分奠定理论基础)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中付诸实践,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论的教学理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反映.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为视角,对美国手语的转喻类型和转喻与隐喻以及象似性的概念互动进行初步探讨,从文化语境上探究转喻手语表达的概念空间映射,旨在拓宽聋人手语研究的语言学视野.  相似文献   

11.
马静 《华章》2012,(17)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有力工具.认知是语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认知的方法对国俗语义进行阐释,可拓宽国俗语义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一、认知与英语教学认知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与情感、动机、意志等心理活动相对应的大脑理智地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和能力。认知科学是从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多角度研究人类智能系统的性质和工作原理的一门科学,以研究人工智能、语言、推理、思维机制、信息处理等问题为目的。而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的形成、意义及规律,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1]二、认…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仅仅看作语言修饰的手段。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隐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文章探讨了隐喻的文化与认知的本质,认为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语言学界掀起一场革命,终结了结构主义对语言长达三十多年的理论主导地位。他所采纳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有重大影响,他还是最早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先驱。他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也理所当然被认为是物理主义阵营中的一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生成语言学研究,作为行为主义语言学的批判,与物理主义的批判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他认为对心智现象的研究就像对化学元素、电子一样要采纳第三人称客观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他又承认意识现象。这就构成威胁其核心理论的一个致命弱点。一种解决心智表征现象研究的新思路可以拯救乔姆斯基理论,即承认心智现象本身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现象:一是与大脑相关的物理方面或者生理方面可以诉诸第三人称科学研究方法;二是与心理或者感受性关系密切的方面则以第一人称权威性研究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低调陈述这一语言现象的表达特征,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语言现象,认为它其实是一种认知现象,其本质属性是对立。反映了说话人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对立,是人们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的异化操作。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低调陈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对低调陈述传统的修辞层面上的研究,加深我们理解人类从语言的角度对世界进行概念化以及语言和认知之间深层关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语言学理论有其传统的文化维度和认知科学的维度,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体系的核心就是将传统的对语言进行研究中的人文性与强调人类认知能力的认知语言学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了对语言的立体认识.帕尔默将认知语言学理论整合到传统的对语言与文化进行的研究之中,为我们开辟了一种关于对语言学进行研究的新的、更为科学的视角.文化语言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因而对外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语言文化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网上或者各媒体上搜索一下布鲁纳,就会发现,当今教育界对布鲁纳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他的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上,停留在他的结构论上,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但早在16年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就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已经从认知主义教育观转向了文化主义教育观。布鲁纳是参与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建筑师。1960年,布鲁纳出版《教育过程》一书,使他代表了皮亚杰的结构理论而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但是,在享誉36年之后,布  相似文献   

18.
荷兰著名语言学家范戴伊克近40年来在诗学和符号学、语言和文学、句法和话语、行为和语言、话语和认知之间一直致力于话语与语境相关研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融合了多学科、形成多视角交叉态势。文章梳理并总结了戴伊克语境思想的提出和特点,对读者全面理解戴伊克的语境思想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历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普林斯顿公共舆论研究所副所长,伍慈霍尔心理学会主席,哈佛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心理学方面接受并发展了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形成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论主要强调学科基本结构学习和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倡用发现法进行教学,重视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自60年代以来,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在世界上反响很大,其著作《教育过程》在美国再版二十多次,被译成20多种文字。事隔30多年,他的部分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有现实意义。 教育目标主要是发展智力 布鲁纳将教育“作为训练民主社会里平衡发展的公民的手段”,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还要致力于儿童的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他在《教育过程》一书的引论中特别申明:“如果说后面讨论的主要是智力方面,这并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又离不开一定的语境。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浅析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隐喻认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