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我国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区,是指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可以被当代旅游者享用的自然生态或人文生态系统,是对现存生态环境的完善和提升,使旅游者能够亲近自然、观赏自然、体验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直接交流,满足当代人类回归自然愿望的旅游区。建设生态旅游区对于满足旅游者需求,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保护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生态旅游区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和建设、符合国际规范和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建设生态旅游区,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生态旅游区人才素质及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2.
本从马边彝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着手,探讨了建设规划马边彝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步骤、方法。  相似文献   

3.
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区系列规划的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持续推动了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其效益受到高度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材料数据和规划文本,分析公众视野下的善洲林场已经产生的效益,预测分析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近期与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迅速在全球普及并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主要发展模式.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之一.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为例,利用美国人理查德·福斯(Forster,Richard)提出的"同心圆利用模式"方法,对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区划,将整个景区划分为:弱度利用区、中度利用区、旅游服务区和强度利用区(外围保护地带),每个利用区内又根据不同的景点、景观和将规划的旅游活动划分为13个小区.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是"文化",如何把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信息挖掘出来是其规划的关键。传统的旅游规划在表现文化旅游区景观基因时往往只重视文化景观的表达,而忽视了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文化表达功能。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游客对环境的体验感知和景观基因的特征,认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具有营造整个旅游区环境氛围、表现旅游区文化个性的的优势,因此应对它们好好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旅游区的生态经济特征,阐明了在开发和建设旅游区的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和研究的几个问题(如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等),探讨了开发和建设旅游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保护不能回避,相反首当其冲.特别在旅游区,文化保护做得如何,攸关着最终实现新农村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主体.本文在确定文化保护,发展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对象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区新农村建设应围绕四大要素,及具体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中原文化旅游圈"范围界定的基础上,根据许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构建了以许昌市为主的曹魏故都旅游区、以禹州市为主的西部山地-钧瓷文化旅游区和以鄢陵为主的东部花卉-生态旅游区的"一体两翼两区"旅游空间模式,并据此提出了许昌旅游系统的空间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开发较早的生态旅游区,通过对生态旅游区相关的旅游统计资料的分析,根据客源市场结构的有关理论,针对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结构,探讨了该区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加快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用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加快开发建设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清代伊犁将军府旅游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湘西生态健身旅游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良好,自然环境优越,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旅游是本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模式。为此,湘西应建立三级旅游服务地,以生态旅馆、生态饭店、生态旅游商品为其特色,定期定点在张家界、通道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另外,还需加强导游、游客的生态知识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2.
四川西部是一片充满神奇神秘、生态优美的具有世界级别的旅游目的地.本文在分析本区域旅游形象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整个四川西部及其四个子区域的旅游形象.认为应建设中华民族根源生态旅游区的整体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等。云南省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和相关机构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广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太重视教育在旅游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教育是使有关各方理解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重要策略。希望旅游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和所有部门,能够很好使用保护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机会,建立在可持续方式基础上的旅游发展模式才能最终实现让各方受益。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规划要重视旅游文化空间的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空间分为整体旅游形象、旅游文化分区、旅游文化片区和旅游文化吸引物4个空间层次。整体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文化各个要素的集合体或文化要素取舍整合的结果。旅游文化分区是宏观视角下某种特色旅游文化的富集区。旅游文化片区是微观意义上的旅游文化空间。旅游文化吸引物是零散分布于城市的旅游文化要素。城市旅游文化空间发展是上述4个层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宏观分布的点网性、中观布局的圈层性、微观选址的节点性特征。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的禀赋、区位因素与集聚效益、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未来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呈现由资源禀赋地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向客源市场地靠近、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互动性增强、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和城市成为产业的核心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浅议扬美古镇旅游业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扬美古镇打造成旅游精品,除了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外,还需进一步精心规划和建设,充分突出“古”字,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家乐、休闲度假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旅游区是福建省重要的旅游区。客家祖地文化是闽西北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祖地。RMP分析理论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理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优劣势明显。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应重视旅游产品主题性创新开发,加强RMP结构优化策略,以促进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重要意义和可行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提出几点构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可以共赢的观念;通过市场调研找准游客体验与旅游产品的契合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内涵;营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体验环境;构建非物质文化旅游活动体系;塑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七玄乐府"文化传承项目是在抢救、收集、整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改良工程。该项目顺应文化发展繁荣大趋势,在实现对广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服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促进广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服务学校整体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校规划建设,并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资源的体验和评价,旅游化资源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客体,是旅游获得精神化满足的重要保障。在云南旅游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存在以物质资源为中心的倾向,在未来云南旅游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必须加强以旅游为中心的旅游物质化建设、旅游精神化建设和旅游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