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用不同的形体记录联绵词和一部分拟声词可以用不同的形体记录,有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音字在同一词语中可以相互替换及有些遗留下来的通假字与本字、古字与今字、繁体字与简体字、异体字与正体字在现代汉语中并存等原因,产生了现代汉语中的同义同音异形词。同义同音异形词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了不便,因此应结合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身"与"纹身",笔者考证了"文""纹"的本义,得出:"文"是古字,后造的"纹"是今字。二者是古今字;"文身"与"纹身"是一对异形词,"纹身"作为异形词,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许多新增的异形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有收录,但未出词条。  相似文献   

3.
异形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鉴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和词语规范的通用性原则、理据性原则,同时也为了减轻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负担,有必要对异形词进行规范、整理.本文对"佚事""轶事""逸事"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 "佚事""轶事"""逸事"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组同音同义词.笔者建议将"佚事" "轶事""逸事"三合为一,统用"佚事".  相似文献   

4.
国家和有关单位相继出台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对异形词进行规范,但是异形词在书面语表达中还存在着影响交流的情况,给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困惑。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几部大辞典成语立目中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述文件及草案贯彻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呼吁《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尽快出台。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异形词。对于异形词的规范是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项研究需要从个案做起,仔细甄别。成语"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就是一对异形同义词,在语言中有一个是冗余成分,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工作来逐步引导,保留其中一个。经研究,"名符其实"不能算错别字,但"名副其实"更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也更符合语言使用规范。因此,"名副其实"应该作为推荐词形,"名符其实"只能用于非正式场合,并随着语言规范的进程逐步淘汰。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都是我国规范现代汉语词汇的顶级权威词典。比较研究它们推荐的异形词使用词形,对它们有争议的推荐词形提出处理意见,以便进一步规范异形词。  相似文献   

7.
曹国军 《学语文》2012,(5):52-53
异形词是指语言中读音、意义都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词。异形词的存在给语言运用带来了负担和困扰,是语言规范的对象之一。目前,关于异形词的规范文件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相似文献   

8.
异形词使用混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言生活,科学地整理和规范异形词是信息化社会对于语言规范的迫切要求;对语言的异形现象及异形词如何正确使用作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同义词与异形词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不能以相互替换与否作为同义词的确认标准。异形词的产生和发展有自身历史与现实基础。异形词性质的根本点在于一组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是同意而异形,异形而同音,他们在相同语言环境中本来是同一个词,只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形成不同的书写形体,以致造成并存并用。"工夫"和"功夫"是典型的异形词,它们在同一语境中具有等价代换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日趋精细,异形词义项的分工是一种现状,也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近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学界已有相关探讨但尚无系统研究。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的整理包括异形词的归纳梳理及其来源研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价值表现在词汇学研究、辞书编纂研究、汉语俗字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尴尬”是一个在中古汉语产生、近代汉语广泛运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联绵词。现代汉语里,“尴尬”的使用以引申义为常,这和它在近代汉语时期的使用有所不同;而在近代汉语里衍生的“不尴尬”、“不尴不尬”、“不间不界”等倒反词语形式更是现代汉语所少有,这些倒反词语所表示的意义一般和“尴尬”都是同义的。语言中的这些沿用和替代表明,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语言的历时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中的"文莫"二字,古今人做出过多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其中的"文"指人的外表,"莫"通"无",是"无文"的省略,指与外表相对的"内心"。至于古人说"幕音漫",则是因为"莫、幕"相通,"漫"是"无文"的合音。《论语.述而》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生理属性而言)从外表到内心我跟一般人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汉道教典籍《太平经》中57例“被”字的逐例分析,发现该书中的“被”字呈现出一个未变、正变和已变的状态,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在“被”字动态的虚化过程中得到体现。《太平经》中“被”字被动式有18例,其中“被AV”式11例、“被V”式7例。和同期其他文献相比,《太平经》在语言上有超前性,而庚部的写定时间有可能比其他几部稍晚。  相似文献   

15.
释“尔”     
"尔"的常用义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本义的探源不尽相同,许慎认为"尔"本义为疏朗可从。?、迩、?都为尔的后起字,"尔"因简化字形与?形近,故尔行?废。后来为了分化字形,在"尔"基础上加"亻"旁(你)来专门表示第二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6.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字。在"结、打结"这个义位上,"介"逐渐让位于其假借字"吉",而作为音借字"吉"在声音上取得了表达"结、打结"的独立地位,并进一步孳乳引申,派生出一系列同族词。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茶酒论》(并序)中"打"却三盏已后的"打":一般被解释为饮食或吃,但通过对近代汉语相关语料的语义组合、语义语境分析,可以看出"打"应指大吃大喝,附属意义有粗俗随便的非正式风格、讥讽亲昵的情态和口头语体等特点。"打"和现代方言词"咥"的使用情况比较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据此,很多人认为古汉语中的"肌"与"肉"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通过对史书、佛经、医书三类文献资料考察先秦"肌"和"肉"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肉"在先秦时就可以用于指人,汉代"肌肉"一词的出现就已经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肉"从魏晋时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在该语义场代表词的地位。而"肌"自始至终可以单用,而且还保留为特定词来指代人的肌肉,没有完全被"肉"所替代。  相似文献   

19.
清代训诂巨著《经籍纂诂》是今人阅读古籍的必备工具书。然今人诸多论及此书的著作多将书名中的“纂”误作“纂”。从历史演变渊源来看,“纂”与“撰”同,有创作义。“纂”为“缵”之假借,乃汇集义。“籑”与“纂”二字在原始义、语法义、比喻义诸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因此《经籍纂诂》使用“纂”是不宜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说网络语言“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晒”词是汉语的常用词,自从网络出现中国最大的晒客网站后一时间“晒”词一路走红,越演越烈,文章主要从“晒”族词的源头及构词方式谈一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