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 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新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2.
胡修芳 《考试周刊》2013,(33):150-150
<正>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发明创造。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浓厚的求知欲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探索欲,并且能以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为动机,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教师可以有趣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镁条燃烧、喷泉实验、颜色互变、清浊互变、爆炸实验等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属于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把社会性动机变为主导动机,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逼真和符合化学教…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光要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习得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化学教师还要不断去创新,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热情,通过科学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道的化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利用自然学科的优势 ,加强实验教学 ,挖掘自然实验教学的潜能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运用实验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的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的“激素”,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追求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他们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创新的兴趣越大 ,创新的思维就更活 ,也就能引起他们的好奇 ,激发其创新欲望。因此 ,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兴趣的需要 ,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去挖…  相似文献   

7.
人对刺激物的反应是有选择的。当许多外界现象,通过听觉和视觉、嗅觉同时涌入感觉中枢时,必然产生好奇心理。笔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1、用“好奇”激发兴趣“好奇”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情绪,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新旧知识联系,恰当掌握课堂举例和提问的难易…  相似文献   

8.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这种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很难表达出来。教师要帮助幼儿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主动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问题意识就是保护和张扬儿童的好奇天性。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各种的机会,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培养.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1.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1.在演示实验中设立情境,通过新颖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创新意识的形成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心开始的。首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要通过教育工作者认真设计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铝…  相似文献   

11.
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中学化学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而是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现象,开发智慧潜能,触发创新思维,归纳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 一、培养化学思维,引导创新思维。 化学思维体现在诸如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结构与性质、变化与条件、共性与个性以及实验与认识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孙凤琴 《教育与职业》2012,(12):130-131
问题解决是一种认知过程,化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着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此,文章以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化学知识储备;克服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注重解题思路剖析,培养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用化学知识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合成很多新材料,优化了很多新能源,因此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既然神奇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是一种对常态问题的不寻常思考,是对各种化学现象和规律问题的质疑.学生有了不同寻常的质疑音,创新思维就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创新思维随质疑而起,因解疑而终,  相似文献   

14.
曹媛 《学子》2013,(2):34-35
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创新的意识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好奇探究心理,才会有创新的意愿。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识是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创新意识的形成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心开始的。首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要通过教育工作者认真设计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铝热反应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其次,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试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学到知识后,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对情境有深刻的理解。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并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索,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到解决问题,即获得“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新思维能力。例如,氯气和水反应的教…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 1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索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因素。 1.1 利用演示实验,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化学课本共安排了84个演示实验,为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化学实验给学生展示的是真实的化学现象和过程,学生不仅被化学实验仪器造型独特、精致美观、符合科学原理的设计所感染,从而产生对化学实验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及时方便地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进一步的实验探索,验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发现,解决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键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例如,初中化学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并没有安排什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但我们注意到教材中提到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实际上学生没有看到过液氧。教学中可以拍摄录像片把液氧展示给学生看,并将一朵鲜花放到液氧中,过一会儿把它取出,发现鲜花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而花瓣却像冰块一样脆,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将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培养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一些体会。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认真思考,积极思维。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一、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学生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讲授解分式方程的新课时,由于前面学生学的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