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李峰 《传媒》2021,(3):53-55
2019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加持下,智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智媒体转型发展的重点是要打造生态系统、短视频即时布局、场景化快速切入,对主流媒体的战略调控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人工智能编辑部"无疑成为先驱存在,其许多创新探索都为主流媒体智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值得进行深入分析与规律总结.  相似文献   

2.
钱蔚 《传媒》2019,(14):21-2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提出了“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的发展战略。央视网作为总台新媒体旗舰平台,努力落实总台融合转型战略,通过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为内容产品赋能、为传播渠道赋能、为产业生态赋能,走出了主流媒体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独特发展之路。创新主题主线宣传,占领互联网舆论主阵地在碎片化、轻量化、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需要根据市场反馈对自身内容建设的方略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3.
庞俊 《传媒》2021,(9):55-56,58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AI)自面世以来,正在改变着整个媒体行业.人工智能技术以"声色俱佳"的报道形式,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空间距离.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手国内顶级AI技术研发机构,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国内主流媒体的普及应用,开发出涵盖智能采集、生产、分发等环节的智能编辑工具库,开启了媒体行业智能化的先河,极大丰富了主流媒体转型升级实践.本文将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编辑部"的创新"智"造进行分析,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在创新新闻流程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季东平 《新闻世界》2023,(11):13-15
到底什么是融媒体工作室?为什么要做融媒体工作室?要做什么样的融媒体工作室?全媒体时代,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是传统媒体的根本出路。本文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打造融媒体工作室为例,阐明了融媒体工作室“是什么”,并从媒体转型、体制机制、用户连接等角度解读“为什么”要建设工作室,从IP打造、内容输出、双效建设、激励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融媒体工作室“做什么”,为市级媒体孵化组建融媒体工作室指明了方向、探索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宜昌开展城市形象爆款作品评选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记者、主持人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陈淼  唐冰 《青年记者》2021,(4):94-95
当前,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中面临着媒介边界差异制约深度融合、主流媒体遭遇内容生产瓶颈、互联网受众总量触顶导致“流量瓶颈”等问题。本文以“央视频”App为例,探讨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讨论大数据时代影视媒体传播的智能化转型,充分彰显人工智能在影视媒体传播领域的巨大功能,推动其在影视媒体传播中的普及应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介绍人工智能的特点,分析大数据时代影视媒体传播的现状。【结果】大数据生态下影视媒体的转型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缺乏互联网思维的理念和媒体传播模式比较单一。【结论】当前影视媒体传播的智能化的转型,需要从六个方面做起,即创作AI技术的影视作品、打造智能化影视产业链、建设大型影视媒体集团、线上与线下营销相结合、形成多元化文化圈层、凝聚优秀的智媒人才。  相似文献   

8.
杨家海 《传媒》2018,(6):71-73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AI+媒体"应该是都市报弯道超车的最后时机.面对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华西都市报》立足未来,瞄准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打造了封面传媒公司.2016年,《华西都市报》融合转型的核心产品——封面新闻客户端上线,在传统媒体与世界的联接力减弱的背景下,其重新打造的这一全新的互联网产品,被期待于承担起重新联接世界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徐文扬 《视听》2024,(3):141-144
在传媒环境变革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年轻化转型,打造“网红”新闻从业者便是其探索方向之一。其中,新华社记者张扬的B站传播尤为典型,她通过在新闻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与传播语态上凸显人格化优势,打造更具温度的优质新闻作品,实现与青年圈层的有效连接。同时,以“网红记者”为起点的人格化传播有利于主流媒体打造自身IP,创新新闻产品形态,深刻把握用户关系,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相似文献   

10.
徐红晓 《传媒》2019,(17):35-37
从新华社对外宣布中国首个“人工智能主持人”正式上岗,到央视以主持人康辉为原型推出的“康晓辉”惊艳全国,再到《人民日报》首位AI虚拟女主播“果果”闪亮登场,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主持人走上新闻播报台,在融媒体时代带给受众新奇的观看体验。与此同时,当前综艺节目无主持人现象已经悄然蔓延。腾讯视频投巨资打造的网络综艺《创造101》,整季节目无主持人,发起人黄子韬担纲制片人推进各个环节;爱奇艺视频年度巨制《热血街舞团》直接由导演车澈亲自上阵充当主持人角色;湖南卫视《歌手》、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东方卫视《极限挑战》等名牌综艺节目,也都弱化了传统的主持人功能。曾经代表广电媒体形象、具有标签意义、对广电媒体至关重要的节目主持人,在融媒时代身份地位、生存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亟待突破与转型。  相似文献   

11.
张朝萌 《视听》2022,(2):9-11
为了实现传统媒体转型,重构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重塑媒体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封面新闻"在打造智媒体生态圈上下足功夫,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以内容为支撑,用大数据、AI、音视频、区块链等技术加持拉动收入,推动媒体电商融合拓宽产业边界.未来,封面新闻可从区块链加密经济的应用、打造智能文化产业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于亮 《传媒》2023,(2):56-58
从全媒体到融媒体,再到智媒体,技术赋能下的媒体形态正处于快速演变发展的阶段,由此带来我国传媒生态格局的转变,释放出更多行业创新效能。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智媒体发展存在新闻价值弱化、“信息茧房”效应明显、数据安全与管理风险攀升等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媒体和受众共同努力,坚持人本性、协同性原则,寻求新闻伦理与技术伦理的平衡,促使智媒体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完善舆论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延章 《图书馆》2021,(3):37-44
智媒体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创设了万物为媒的服务情境,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用户体验出发,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媒体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蓝图,结合新技术进行用户画像、资源建设、服务交互、信息设计和感知体验等公共文化服务蓝图智慧支持设计,结合智媒体时代发展分析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智慧化、智能化、智库化的用户体验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传播技术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融合创新的时代。媒体传播历经“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的洗礼,今天,云计算、大数据正在催生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嬗变。面对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党媒如何走出一条创新融合之路,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兴主流媒体,这是摆在每一个党媒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惟有坚持探求新闻真相、传播主流价值、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担当起“求真利器”“定音重锤”“生活管家”等多重角色,坚定不移向智媒体转型,新闻网站才能走出一条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6.
王京  徐江旭 《传媒》2023,(8):35-37
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流媒体应把握机遇,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中的有效使用途径,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大央媒的实践为例,分析人工智能在新闻策划、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分发供稿、传播分析和用户互动等环节中的使用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主流媒体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推动媒体进步的动力,并引领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在以数据为基石的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不断成熟,将在媒体形态、内容创作、内容传播、内容监管等各个方面对媒体产生巨大影响,并为媒体行业带来全新的融合发展格局。本文主要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实际应用,并探讨了媒体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力图构筑智能媒体生态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学术期刊在融媒体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挑战以及创新发展要求.融媒体环境下,教育学术期刊需要立足学术优势、找准传播核心,顺应时代要求、提升编辑素养,突破运作惯性、实现机制转型,由此建立并稳定自身的“专业力量”.“互联性”和“开放性”是其转型策略的重要维度,可通过转化编辑思维方式,铺垫转型基础;实现多元“互动”,打造“互动型”办刊样态;发挥融媒体优势,践行“内容+”等多元路径,实现教育品牌期刊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挑战。本文使用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媒体身份的特征与认同逻辑,认为智能媒体不仅向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了挑战,也为新型主流媒体的身份转型提供了契机。本文建议,新型主流媒体应与时俱进,凸显“新型”“主流”的身份特征,勇于做技术的创新者、改革的先行者与价值的引导者,力争在智媒时代获得更为广泛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传播格局的颠覆性变化。智媒体时代,渠道多元化、内容故事化、生产智能化、传播场景化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新的趋势。本文基于安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探求媒体融合传播演变特点,以期给行业实践提供多元视角,全面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