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传德 《山东教育》2014,(10):60-60
结缘《山东教育》,已是二十五年。喜欢《山东教育》可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一种情结,这源于从事教育的缘故。 初识《山东教育》,目的就是想学点关于教学的技巧和经验。初出茅庐,从一个山村的放牛娃,经历三年的师范教育,十八岁登上讲台的我,面对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只好求助《山东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等奖:颜双双《善意的谎言》(山东邹平)赵娜《换位思考》(山东邹平)李盼《照片贴歪了》(山东邹平)宋丽丽《“我出书了”》(山东邹平)韩红《你棒我也棒》(山东邹平)刘伟华《君子协定》(山东昌邑)唐晓妮《“老师,你也轻一点”》(山东昌邑)宋雪芹《帽子事件》(山东昌邑)郭兴莉《芙蓉花带来的快乐》(山东昌邑)魏元春《画妈妈》(山东昌邑)李群《听孩子把话说完》(山东淄博)柳芹《钊钊的梦》(山东淄博)陈刚丽《一句产生了歧义的提问》(山东淄博)李霞《老师快乐,孩子才快乐》(山东淄博)孙红《纸球散了以后……》(山东淄博)孟桂玲《我喜欢的图书》(…  相似文献   

3.
罗爱芹 《山东教育》2008,(12):60-60
早在1990年,我就爱上了《山东教育》。 那年,我初登讲台,要参加县里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选好了教材,我却不知如何设计。校长见我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就送给我几本《山东教育》让我参考。我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气儿读完后,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我依照其中的一篇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连夜赶写了一份教案。  相似文献   

4.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山东教育》便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需要的教育杂志。《山东教育》上那些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感悟,常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灵感与启发。我也曾写过自己的教育故事,但一想到投稿就有许多的顾虑涌上心头:稿件发出之后会不会有人认真审阅?会不会把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文章丢在一边不予理睬?会不会让我在无望的等待中失去所有的热情与信心?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教育》如恋人。我跟她相识于2000年。一次,我去校长办公室开会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山东教育》,就被她迷住了,从此,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如恋人。 我跟她相识于2000年。一次,我去校长办公室开会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山东教育》,就被她迷住了,从此,与之携手相伴走过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7.
正8月25日多云周日的上午,我们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气氛中。刘增原的作文发表到《快乐作文》、《青少年日记》和《协同教育》上了。而王杰的"大作"也不甘示弱——发表在了《青少年日记》第五期上。当时我也很高兴,因为他们都是"野百合文学社"成员,我的好伙伴,我以他们为  相似文献   

8.
今天,利用没课的时间,我专心致志地研读了2008年10月份的《山东教育》。读罢"卷首语"《用心做教育》,我欣喜得无以言表。作为新上岗教师,我那种"求助"心是极其热切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竟让我发现了一笔大财富,发现了一位良师诤友。当我把《山东教育》捧在手心的时候,立时发觉:我终于有了成长的"加油站"。由于工作的地方偏僻,手头又不  相似文献   

9.
我是1949年春天才开始同《山东教育》打交道的。那时我从延安来济南,调到华东大学附中工作,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和勤奋的撰稿人。主编蔡迪同志常约我来研究稿件。来往频繁,交谈深厚,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到古今教育的著名人物,无所不谈,我就和《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山东教育社设在教育厅的一排古老平房中的几间屋子里,是刊物的编辑、发行处  相似文献   

10.
刘冬 《山东教育》2005,(7):60-60
《山东教育》是我从教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有许多困惑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教材挖掘得不够深入,有时费力备好的课,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难以洞察学生的心灵深处。困惑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启迪;矛盾时,是《山东教育》给我以自信。  相似文献   

11.
贯彻《纲要》精神,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是我园办学的目标。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逐步深入实施,我园积极挖掘教育资源,探索适合本同特点的教育教学课程,提高保教质量,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下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90年,我就爱上了《山东教育》。那年,我初登讲台,要参加县里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选好了教材,我却不知如何设计。校长见我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就送给我几本《山东教育》让我参考。我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气儿读完后,心中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市《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二期课改"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我对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中《享受心安理得》一课进行了课文资源的挖掘,大胆尝试了"挖掘课文资源,有效开展感恩教育"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了解感谢别人不但能使别人快乐,也会让自己快乐;并教会学生排解忧愁的几种方法,让学生有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同时让他们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4.
一路相伴     
与《山东教育》相识是在1996年。刚刚登上讲台,我年轻气盛,壮志在胸,自以为讲课不在话下,可几堂课下来,我却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了失望。茫茫然的我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了《山东教育》这本让我从此难以割舍的杂志。翻开书,渐渐读进去,我就像阿里巴巴一样,念过了“芝麻开门”后,便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语文名师教学赏析”让我窥见了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的精髓,“语文教学建议”更让我将备课中的疑惑迎刃而解。“创新教育百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在《山东教育》的帮助下,我的课得到学生与同行的认可。更让我感激《山东教…  相似文献   

15.
胡焕臣 《山东教育》2010,(12):60-60
我经常读《山东教育》,看到其他老师发表的教育故事、教学论文,我常想:“如果我能代表费县小学教师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一篇论文该多光荣啊!”我尝试着写了三篇教育故事,三篇教学论文,满怀希望投往编辑部,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佳音。丈夫说:“你快四十了,一个普通小学教师还想发表论文.别再痴心妄想了。以后你还是好好教你的课吧!”我深知《山东教育》看重的是质量,可望而不可即,是我高攀了。  相似文献   

16.
管金凤 《山东教育》2008,(11):60-60
一说起《山东教育》我就精神振奋。从事教学工作已有十一个年头了。回首这十一年,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无论我身处何种境界,总有《山东教育》这位多智多才的“导师”在默默地帮助我,引导我,启发我,成为我工作中的指向灯,照亮并启迪我闯过工作上的每一道“难关”。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山东教育》便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需要的教育杂志。《山东教育》上那些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感悟,常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灵感与启发。我也曾写过自己的教育故事,但一想到投稿就有许多的顾虑涌上心头:稿件发出之后会不会有人认真审阅?会不会把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文章丢在一边  相似文献   

18.
办刊杂忆     
我跟《山东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1945年末,我在胶东解放区小学教师岗位上读到这份刊物,当时作为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著作来读。1949年5月,《山东教育》在省城济南复刊,我同编辑部在一个机关大院办公,还登过几篇我写的稿,此时我由一个读者成为作者。没想到后来又成为编者,1957年初,《山东教育》准备第二次复刊,领导调我到山东教育社工作,我当时体会不到编刊物很辛,更想不到还会有风险,什么要求没有提,服从分配投入复刊等备工作。当年7月  相似文献   

19.
我记得《山东教育》是在1957年复刊的。那时我在邹县教育局工作,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也是特约撰稿人之一。而且,在荣积川同志具体筹办《山东教育》时,曾推荐朱敬本和我去山东教育社工作,不久朱敬本同志去了,我因县里不放没调成。  相似文献   

20.
我是《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我认为,这份刊物具有“高、新、全、实”四个突出特点。 高。《山东教育》格调高,质量高,能够高屋建瓴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典型。尤其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山东教育》根据其精神推出了一系列水平较高的评论和研究文章。 新。《山东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求新,许多栏目和文章颇有新意。我特别喜欢《新论语》、《热点剖析》这两个栏目。这两个栏目发表的文章,大都能针对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辩证地进行分析,很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