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海神信仰,明清时期在位于浙西南山区的处州地区广泛传播。福建籍移民和福建籍处州地方官对妈祖信仰在处州地区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妈祖信仰在传入处州地区后又进行了"本土化"演变,从单一的海神信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信仰。  相似文献   

2.
所谓海神,是指人类在向海洋发展与开拓、利用的过程中对异己力量的崇拜,也就是对超自然与超社会力量的崇拜。所谓海神信仰,是人们在海洋活动中所产生的对神灵的信仰现象。而海神信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在中日文化,或者说中日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断发纹身、禁忌等两个典型例子,就可以阐明习俗是海神信仰的现实的、实体的反映,也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在习俗和海神信仰层面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3.
舞水河流域深处大西南山区,远离海滨,但却普遍存在着发源于莆田海滨、被沿海人民奉为海神的妈祖信仰。在梳理和考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舞水河流域妈祖信仰至迟是在明末清初由福建移民与客商通过长江逆流而上、经沅水传入,并流行于清中后期;其形成原因与该流域内丰富的山林特产资源、优越的水运交通条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建会馆与天后宫的结合及妈祖自身的变化密切相关。与沿海妈祖信仰相比较,舞水河流域的妈祖信仰具有信仰群体的超区域性、神灵体系的杂糅性、庙宇建筑的商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畔京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众海神的崇拜心理和祭祀活动普遍存在,文化习俗特征鲜明。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史料.梳理京族海神信仰的主要形态和基本特点,论述京族海神信仰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代泉州海神队伍的构成是多样的。伊斯兰教在泉州拥有众多的穆斯林信徒,他们在《古兰经》教义中有海神崇拜的内涵。佛教的海神信仰也较明显,其中最典型的是观音菩萨的海神形象。另外,还有以妈祖为代表,包括玄天上帝、通远王和各路王爷等在内的众多信奉对象。泉州俗神数量较多,如妈祖、关帝、保生大帝、萧王爷等,这些信仰成为泉州宗教的主角。在泉州,除了妈祖早有人把她纳入佛系,实为道系外,关帝等俗神亦被各宗教所争夺,至少有儒、释、道三家争其归属。  相似文献   

6.
张莲 《文教资料》2010,(17):90-92
明清时期,雷州人信仰的海神主要有龙王、妈祖和伏波将军,这里的海神信仰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濒临南海但却无南海神信仰的记载,二是所信仰的海神没有本地土著,表现出海神信仰的外来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已经开始与海外相连,徐福东渡、郑和下西洋这样的航海史实家喻户晓,古籍中的历代祭海文更是海神信仰和多样祭海仪式的例证。北海外沙龙母庙于2013年6月22日至24日举办了龙母诞祭祀,诞期前的准备、庆诞仪式过程和诞期后的活动繁复多彩,展现了外沙海神为主、多神祭祀的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8.
连城县地处福建西部,远离大海,历来被视为"闽中僻邑"。自清代以来,当地居民普遍信仰以保驾护航著称于世的海神妈祖,这与清代连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商品流通方向的趋海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妈祖信仰进入连城后及时调整职能,积极融入当地的宗教信仰活动,特别是与祖宗崇拜相结合,使妈祖信仰能在连城山区得以长期延续,至今仍然香火不断。  相似文献   

9.
宋佳 《华章》2010,(27)
海神娘娘信仰是我国重要的民问信仰之一,属于海洋信仰的范畴.它产生于宋朝时期的南方各地,随着"闯关东"以及海运的兴起,逐渐传到了北方各港.长山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边防地区,因此,该信仰一经传入,便与当地原有的信俗文化逐步融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海神娘娘信仰文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海神娘娘信仰在长山群岛地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妈祖作为一个女神,她的崇拜不但有没被遏制反而得到历代朝廷的褒封,一度超越其他众神成为我国至高无上的海神,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古代福建社会的特性、古代福建人的母亲崇拜心理、闽人崇拜女巫的潜意识三大点来阐述。  相似文献   

11.
自唐伊始,民间信仰习俗中就确立了以龙王为主导的海神信仰。宋代,又出现了湄州林氏女飞天的故事,并持续受到历代统治者赐封,成为沿海民众普遍崇奉的妈祖,并取代龙王成为中国海洋信仰的主神。民俗信仰是民众生活的抽象反映,从龙王到妈祖海神信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海洋社会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谢祐神是唐宋时期福建造神活动中形成的神明,谢祐神信仰是闽西北客家重要的民间信仰。福建造神活动具有中原汉人移民的民众基础和精神需求,宋代道教和佛教的兴盛以及朝廷尊佛崇道的文化政策也为福建造神运动提供了文化和政治空间,对淫祀的治理和理学的兴起更对民间信仰起指导作用。在造神和民间信仰中也可以看到客家意象文化心理与道象文化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里的海神除四海神外还可分为能单一型、人兽合体型和形能超常型三类,这些海神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和意义,他们是原始初民想象世界的反映、始宗教信仰的呈现和海洋信仰的体现。《山海经》以后,四海神灵形象的演变则经历了萌芽期的原始海神、发展期人神合体的海神以及衰落期凡人化的海神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简述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明清官方与民间涉海活动中得到普遍的推崇与信仰;认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福建海军与北洋海军也崇拜妈祖,并形成一整套祭拜礼仪,这种信仰格局是由福建船政局奠定,波及北洋海军,发挥着精神慰藉与道德教化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宋代妈祖信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及海内外华人居住区,尤其在中国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信仰最为活跃.如今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探讨了妈祖信仰在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火热传播的共同因素,以及从福建莆田传播到台湾的妈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闽台妈祖信仰形成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彩,就陈靖姑信仰而言,属道教闾山派,但从实际表现而言,它明显呈现出民间化信仰性状,并传达民众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同时与各种民俗事项紧密关联。综观福建客家地区现存的陈靖姑信仰的现状,分部于长汀、清流、连城、武平、永定的汀州府南部各县,为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表现为多事项信仰功能,而明溪、宁化的北路陈靖姑信仰,则表现为一般性保生护幼的诉求;其中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还保留了浓烈的福建古代信仰巫文化,并且与民间的小戏表演融合为一体,尤其是傀儡戏对夫人教的影响(或对闾山教的依托);但无论如何,客家人的陈靖姑信仰附有很强的神秘性、娱乐性和诉愿性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福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彩,就陈靖姑信仰而言,属道教闾山派,但从实际表现而言,它明显呈现出民间化信仰性状,并传达民众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同时与各种民俗事项紧密关联。综观福建客家地区现存的陈靖姑信仰的现状,分部于长汀、清流、连城、武平、永定的汀州府南部各县,为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表现为多事项信仰功能,而明溪、宁化的北路陈靖姑信仰,则表现为一般性保生护幼的诉求;其中南路的夫人教信仰,还保留了浓烈的福建古代信仰巫文化,并且与民间的小戏表演融合为一体,尤其是傀儡戏对夫人教的影响(或对闾山教的依托);但无论如何,客家人的陈靖姑信仰附有很强的神秘性、娱乐性和诉愿性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宋朝,妈祖受封“女海神”,声名远播海内外。其中,它在琉球(现日本冲绳县)的传播独具独色-妈祖信仰本土化。同样素材的传说,在中国是“救父未救兄”,但传入琉球后却演变成“救兄未救父”。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社会是以尊敬长的“儒教伦理观”为基础,而琉球却是本土固有信仰-姊妹神信仰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导致妈祖信仰传入琉球后,从信仰根源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经过两种不同信仰的冲撞与融合,最终妈祖成为姊妹神的载体,得到琉球人民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9.
泰山娘娘与海神娘娘是山东地内最广泛的神灵信仰,是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二者神灵信仰的源流、历史及信仰内容的比较,进而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内涵,显现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指出近20多年来,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莆田在福建妈祖信仰中占有特殊地位。福建妈祖信仰新特点也给台湾民众和社会带来了若干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