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额尔敦 《职大学报》2005,3(3):118-120
没有真正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宗教。我国现有宗教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都经历了吐故纳新的发展过程,才得以生存和保持下来。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当代宗教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按照社会需要,自觉吐故纳新,发扬精华,去除糟粕。在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有宗教都面临更新问题。当代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在于对自己传统积淀的不断扬弃,不断更新。当代宗教自身的改革与进步,是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至今依然影响着全世界2/3左右的人口。全面认识、客观把握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情势.明晰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相互调适类型,把握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互动性根源,对于直面我国多民族多宗教的国情.落实科学发展现、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宗教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全面准确把握云南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宗教和顺,对于促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宗教属信仰范畴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各种宗教都是在适应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国宗教的特点决定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我们应在政策上和认识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使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是对宗教道德适应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规整。宗教道德价值本身具有的复杂多变性需要我们对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问题认真观察、深谋远虑。在社会主义社会 ,对宗教道德进行调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落实到实际道德建设中 ,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使之适应于全球化时代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历史需要。当前在实践上的主要要求是 :做好社会调适的具体引导工作 ;正确认识和评估社会主义现实宗教道德问题 ;加强对宗教道德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对龙舟竞渡仪式的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龙舟竞渡中包含着对龙图腾的崇拜,竞渡的缘起也与这一崇拜密切相关;依据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的宗教本质四要素理论,认为龙舟竞渡仪式为宗教性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个象征体系,包含着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等诸多因素,龙舟竞渡仪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传递象征意义的方式。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项宗教性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促进中华龙舟竞渡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群体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从体育与宗教的异同、宗教对体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正确认识并处理体育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体育与宗教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认为二者应充分利用它们的良好影响,使二者朝着有利于社会和公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哈尼族糯比支社会中的宗教活动 宗教是迄今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经历过或正被信奉着的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大凡一种宗教,其内容总是包含着信仰和活动两个方面,宗教信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宗教崇拜活动是宗教信仰意识的表现。宗教信仰意识通过各种不同的宗教崇拜仪式发挥其能动作用,从而去作用和影响社会,社会中的宗教活动是宗教信仰意识的载体,并且是宗教信仰意识得以不断发展和长期留存的重要条件,万物有灵观念是糯比人宗教信仰意识的基石和出发点,由此扩张,形成了他们的多神信仰观念,进而在其社会中构成了大量的崇拜仪式与活动,通过活动又具体体现其宗教信仰意识。  相似文献   

9.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是党和国家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而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使其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党和国家、社会以及宗教界的共同努力。从法制角度看,在思想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宗教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层面要处理好政策引导与依法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宗教法制建设内部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古希腊竞技体育的宗教情结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寻竞技体育发生的原始宗教目的。与此同时,探究现代奥林匹克所继承的原始宗教痕迹,进而对现代社会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理解与定位。结果表明:原始的宗教情结是维系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奥林匹克所出现的一些结症,多是因为淡化了古代奥林匹克原始的宗教情结;要保持这一人类文明奇迹——“奥林匹克文化”继续造福世界,必须加大对于奥林匹克原始宗教情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它明确回答了宗教在一定条件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强调了党和政府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其教义的精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矛盾。文章试从道教伦理道德的现实意义,道教生活智慧的时代价值,道教界参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等方面阐述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融性以及道教所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观念,历来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时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哲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它从内在机制上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受中国基本国情的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只能依照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才能达到较高的和谐程度。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切实把握其规律,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关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论新农村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十一五农民健身工程”,从政府服务、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组织的建立等方面来探讨发展和谐社会下的新农村体育。明确新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向,探索一条适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之路,以促进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农村体育是目前群众体育的重点,发展新农村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已走过60年的历程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发生分化。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处于剧烈的重新分化和重新整合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科学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及各社会阶层地位变化。研究探讨我国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保持社会的稳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独立的个体主体 ,个体主体的形成从其经济条件来讲 ,要求人作为主体必须具有独立的经济人格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及生产过程充分实现社会化 ,而社会化的最终标志又是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回归到社会主体即人民手中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目标追求的社会 ,这样的社会只能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均有产权 ,都是有产者的基础上。因此公民产权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社会主义社会应是“公民产权本位”的社会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同步地建构“市民社会”和市场机制 ,必须同步地建构“市民社会”个体主体的所有者身份和交换者身份 ,必须同步地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20.
虽然在现代社会宗教和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完全消解。相反,宗教正日益作为一个新兴的"第三部门"在现代公共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试图从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发展及成果入手,探讨宗教介入到现代公共治理的契机,并最终落脚于宗教与现代公共治理良性互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