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果说课程设置承载着一个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那么课程教学则承载着一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的重责。大学教学与大学的功能以及社会诸因素紧密联系,理应从发展的、联系的、动态的生态视角研究教学问题。为此,运用生态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对哈佛大学TIE硕士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哈佛大学课程具有"教学目标明确、翔实且关注社会需求;教学过程体现‘转识成智’;教学评价形式灵活、评价主体多元"等特征,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师器乐教学改革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出的.文章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师器乐教育的不足,提出高师器乐教育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开放的、丰富的、多元的过程,教学理念应从以"审美为核心"转向"文化理解",教学模式从单一文化和单一学科转向多元文化和多学科,教学内容渗透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教学评价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教育生态研究数量呈现繁荣之势,但是研究质量却良莠不齐。提高教育生态研究质量,亟需一种综合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的研究方式。萃取各个生态学分支学科的核心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结合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实际,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分析是一种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和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的"整体—联系"纲领和"动态—持续"纲领,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当然,教育生态分析的"动态—联系"视角和"整体—持续"取向也存在一些潜在局限。  相似文献   

4.
制度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环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春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24-126
对于大学文化[1]的性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见解,如"氛围和共识论"、"社会亚文化论"、"群体文化说"、"课余文化说"、"心理水平状况与教育习惯说"、"精神、文化、物质形态说",[2]又如"整体文化论"、"精英文化论"、"启蒙文化论"、"活动论"、"潜课程论"等.[3]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大学文化是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演进变化,进而在与其它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以此为视角,大学文化可以定义为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学界关于其整体样态和内涵结构的认识一直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不利于这门新型特殊学科的整体建设和持续发展。用非科学语言从不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给予"素描",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样态与内涵结构,培育和强化学科自觉意识,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研究的多学科领域,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种影响较大的学科取向的教学研究分析,发现教学研究的学科取向都缺乏整体、综合的研究视野,有其自身无法突破的单一学科局限性。教学的文化本体存在决定了从文化角度研究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教学的文化生成视角对教学研究进行了文化适应性、跨文化比较、文化本土化、文化自觉等文化向度的思考,实现从学科视角向方法论视角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研究的多学科领域,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通过对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种影响较大的学科取向的教学研究分析,发现教学研究的学科取向都缺乏整体、综合的研究视野,有其自身无法突破的单一学科局限性。教学的文化本体存在决定了从文化角度研究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教学的文化生成视角对教学研究进行了文化适应性、跨文化比较、文化本土化、文化自觉等文化向度的思考,实现从学科视角向方法论视角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王春 《教学月刊》2022,(11):3-7
学科大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地位的重要概念,它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的本质和主要观点。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将零碎的课时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任务型学习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从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构建、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框架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情境创设、教学任务规划、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系统实施学科大概念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9.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数学教育界对数学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凸显数学文化价值、实现数学文化教育功能成为了数学教学中一种新的思维和尝试。本文试从文化视角审视数学学科的固有本质和教育价值,并探讨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以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教育中的文化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什么样的视野来观照教育的问题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化学的视野实现了一个方法论的飞跃,使我们可以从人的实存状态来理解教育,[透视教育与人类的联系,把握教育在人类生存中的意义,并超越表象文化深及教育的观念文化,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实现对教育的内在批判,同时在实践上真正确立学校教育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2.
张夏 《高教论坛》2014,(12):101-103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教育丰厚深邃的精神内涵,可以被有效吸入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对弘扬爱国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健全人格产生重要影响。从国学教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视角,探索其融入的必要途径,对丰富校园环境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与当代大学的价值理念和大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交流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实现地方高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从文化视角探析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传统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关系紧密,它能影响地方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展现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阅读理解是一门综合考查学生英语词汇、语法、速度和准确度同时兼顾学生对于英式思维和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度的语言考试。学生面对平时的英语考试及大学教育所要求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必须加强自身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经常不被学生所重视,笔者从传统文化入手来考察影响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文化障碍。笔者认为在高等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传统儒文化的健身思想时,难以运用实证论的方法讲出令学生信服的内容,在介绍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时又缺少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而传统意识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控制着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这种由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尴尬必然影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作为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标识性的作用和地位。而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的高等院校的主页,则是该院校文化的重要反映,它们为网络世界的大众提供了直观了解和感受这些院校内部活动和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本文运用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六所远程高等院校主页的分析和解读,一方面试图探索这些院校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期望能够以此推动远程开放教育院校文化内涵的建设,推进国内远程教育文化内涵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视角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理念无意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叠加博弈的产物。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兴起助推人们以文化划分边界,也迫使比较教育服从于构建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需要。跨文化视角的确立导致文化偏见与国家主义大行其道,也使比较教育陷入创新乏力的困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国从竞争走向依存,比较教育在"无疆界世界"中面临着从跨越边界到超越边界的文化视角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社会政策视角出发,将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管理学与区域文化学作为理论依据,以社会政策的整合力、实现力与治理力功能为基点,着重探讨社会政策在促进地方大学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共生的路径选择、策略安排与机制设计,通过社会政策挖掘文化资源与交互渠道,促进文化互动与牵引;实现文化合作的社会化平台,创新产学研文化载体衔接;形成文化融合共生制度与机制,促进大学与区域文化的制度性双向交流与互补创新;促使发挥各自人文优势,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大学与区域文化的深层人文融合,形成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制度、文化转型的动态过程,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文化的每一次转型也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大学作为知识型社会组织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作为文化和社会的纽带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大学要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发挥其功能推动社会文化转型,消解在文化转型与变革过程中的文化焦虑、文化危机,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