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主义与网络恶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由节俭型向炫耀型转变,由节约型向奢侈型转变。人们不再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越来越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即它带给人们的符号意义。当商品给人带来某种身份、地位、权力、名誉的象征时,它的符号价值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商品也便具有了更大的符号意义。人们消费商品即是消  相似文献   

2.
蔡雯 《当代传播》2000,(4):37-40
近年来有关“新闻策划”的讨论 ,引发争议的焦点实际就是策划的客体。编辑在策划什么 ?是新闻传播活动还是新闻事实 ?“新闻策划”这个命题本身显然说不清楚这一概念 ,因此 ,我们主张不用这个容易产生意见分歧的词。但现实中 ,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或者说一直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 ,大众传媒经常出于某种目的 ,策划并组织某些活动 ,或者诱发和控制某些事件 ,然后再加以大张旗鼓的报道 ,这种行为似乎已经超出了策划报道活动的范畴 ,的确在“策划新闻”了。有人将这种策划出来的新闻事件称作“假事件”(Psuedo -events) ,批评…  相似文献   

3.
当代的大众传播活动对社会生活起着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于人们生活行为的各个层面。大众传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必须依赖于符号这一信息的载体,在传受双方对某一系列符号都有共同理解的基础上,传播才能产生效果。信息是由符号表现出来的,其中,语言符号是应用最广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人类通过符号传递信息,作为信息的载体,符号的作用至关重要,失去了符号的承载,一切传播行为都不能实现。符号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的特质,符号本身是物质的,它所传递的信息不同于它本身,而且这种信息不具有个别意义,不是个人赋予它的意义,这个意义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彼此认可的。比如说汉语的“苹果”一词,它是两个语言文字符号,通过听觉和视觉能够感知,“苹果”所代表的意义是一种水果,是所有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这个意义既不同于这两个汉字的书写形式本身,也不同于它们“ping guo”的发音。  相似文献   

5.
在现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对物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使用价值上,而更追求对物以外的价值,即符号价值的消费。符号消费的行为带来的是对生活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变异”的产品。本文以抗战“雷剧”为例,结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内容,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种“变异”产品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李杰 《新闻传播》2010,(7):142-142
新闻监督是社会监督的有效形式,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达到自我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的效果。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且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形成某种约束和制约。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了在新闻监督过程中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意义,此即符号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事件中,目标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购买此款T恤从而获得它所被赋予的个性符号,借以彰显自己的潮流个性。但是,T恤的所谓个性符号,实则是商家进行批量生产的范例,年轻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个性,反而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与同样渴望通过商品彰显个性的他人发生个性上的雷同。在社会转型期中,年轻群体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欲借符号消费缓解焦虑。商家聘请明星代言的举动以及其他明星此前的自发代言行为,使得该系列T恤实现符号上的增值,即被赋予"购买此款T恤即可获得与明星红人等同的社会地位"的意义,驱使年轻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这起疯抢事件中,探讨符号消费之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理清个中的消费动机,从而为警惕符号消费对年轻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何谓流行?“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①可以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模式,一种彰显个性的行为方式,一种在短期内迅速延展开来、不具有强制性但感染力极强的意识形态。流行本身根植于生活,并常以异常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旋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而引导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它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魔力,不在于流行本身是否能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而是流行在人们精神领域所掀起的风暴,此即社会的认同感、个性的皈依感。而广告,则是“媒体上的销售”,它的终极目的在于促…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生活中,一旦某人被认定具有某种行为特征,在人们的眼中,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传播学者纷纷赋予芝加哥学派以思想“登陆点”的重要的地位,将其主体理论“符号互动论”视为最切实可行的源头。然而在学术史上,传播学选择的是勒温、霍夫兰等人的“四大奠基人”传统,上述二者的理论与符号互动论同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为何舍此而则彼?本文将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思想发展的历史,尝试解答下列问题:登陆点指的是什么?传播研究为什么没有在这儿登陆?这种缺失对我们今天研究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生活中,一旦某人被认定具有某种行为特征,在人们的眼中,他的—切行为都具有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力、义务和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比照社会学关于社会角色的基本含义,新闻社会学认为,记者的社会角色应该是各种信息的搜集者、传播者,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是无孔不入的社会活动家,是明天的历史见证人,是社会中各个群体联系的纽带,是党和政府与人民上下沟通的桥梁,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监控人。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记者的社会角色呢?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14.
正广告成为后现代社会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广告不是制造商品的物理形态,也不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制造商品符号,创造商品符号价值。按照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可以将商品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在商品符号化以后,商品卖的已不单单是它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包括商品象征意义的符号价值。很多著名的奢侈品牌的使用价值跟一般的稍微好一点的商品使用价值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奢侈品牌象  相似文献   

15.
媒介传播中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力 《青年记者》2006,(14):30-31
市场经济的渗透在媒介传播中主要表现为消费文化的日益增长。所谓消费文化,就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这种消费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自然性、功能性消费行为,它是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体现或隐含了某种意义、价值或规范。这种在消费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为和物质符号体系,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消费文化。①消费文化的核心是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操纵,以便使他们淹没于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创造的“符号”和“形象”之中。其目的是使大众生活脱离现实的“模拟”世界。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媒体使消…  相似文献   

16.
任何时代人类都生活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传媒的发展导致信息环境的变化。人类在这种环境的改变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本文以人类进化的注意力经济倾向为主线,从人的动物性、社会性和符号性3个层次,揭示了社会行为主流模式向"注意力行为"转变的事实,明确了人类伴随社会发展的"进化"方向。阐述了信息过剩社会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意义,为注意力经济学派的理论建立了"人性"分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符号学何用?     
每当提起符号学,总遇到如下追问:什么是符号?符号学何用?传统符号学给出最常见的回答是: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它是一门方法论,用于分析符号表意行为,是人文学科通用的方法.然而,这个答案并不能让人满意,并导致进一步的质疑:符号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从叛逆作家到被时代杂志评选为"青年领袖",韩寒不同于一般偶像明星,他的出现始终伴随着青年网友与精英阶层的互动,而"战场"则是成为环境的大众媒介。基于符号学的视角考察,韩寒是流行文化语境中的形象符号。它的所指超出韩寒个体的范畴,并折射出青年亚文化群体与媒体的互动。符号由媒介生产,而作为接受者的青年群体则围绕着符号参与表达、争议与否定,渐进地完成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表情符号不仅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用以传达内心喜怒哀乐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交流信息的必要符号,更因其不断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给以青年为代表的社交群体带来诸多便利,新的文化符号及其种种行为机制,带来了新的文化现象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与出版行为继续存在吗?有必要继续进行出版研究吗?这是我们进入数字化媒体时代后人们所提出的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