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前提下,强调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在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定位的基础之上,提出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宅文化"。  相似文献   

2.
武子豪  祖健  史云扬  郝晋珉 《资源科学》2022,44(11):2247-2259
科学识别“三生”空间能够帮助摸清区域空间本底,促进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本文选取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类型“三生”功能为基础,结合“三生”功能适宜性识别划定“三生”空间,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职能分类,分别评价2010—2020年城市群整体与各类城市的“三生”空间格局与转移变化。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三生”空间地理分异规律明显,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呈现生态-自然生产空间、自然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其中穿插着以各个城市中心为主体的生活-工业生产空间;②2010—2020年,仅有生活-工业生产空间面积增加,其余空间均减少,4类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生态-自然生产空间转为自然生产-生态空间面积最大;③京津冀城市群“三生”空间中多为复合功能空间,生态与生产功能呈现多种强度组合方式,2020年新增自然生产-生态空间自然生产适宜性较2010年有所下降;④京津冀城市群职能结构分工不明确,相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三生”空间变化相似。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与适宜性识别“三生”空间更加科学准确,划分城市职能类型评价各类城市“三生”功能特征,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掀起一股关注城市问题的思潮.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将城市看成附属性的考察对象相比,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从空间维度重新彰显城市的主体性地位.作为该学派代表之一,大卫·哈维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与空间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研究城市问题的方法论——过程辩证法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并根据该方法研究资本对城市空间的重塑问题,最后从城市空间的资本化、城市与阶级运动的关系和城市空间想象等三个方面对未来城市建设作出富有创见的预测.一定程度上来说,哈维的城市思想与当前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城市空间的资本化、异质化、区域化.因此,中国城市发展道路需要特别重视城市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城市人文精神的传承性和凝聚性,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11):16-17
“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八”将拉开中国空间实验室的序幕,它们将与之后发射的“神九”、“神十”组成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这个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为了进行空间实验,而是为了解决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问题,为今后“天官二号”、“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的空间科学、航天工程、航天医学试验和今后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第三文化空间"与"第一文化空间""第二文化空间"区别及其特点,总结了国内公共图书馆,主要是宁夏图书馆基于"第三文化空间"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清广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分析广东省21个城市20年的创新能力空间格局及演变,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分布呈现出愈来愈典型的幂律分布特征,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等极少头部城市创新能力极高且趋于极化,粤东西北地区的尾部城市创新能力较低、这类城市占绝大多数且其创新能力差异趋小;广东城市创新能力空间不平衡在扩大,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地区间差距在扩大,而且珠三角地区内部差异迅速扩大所贡献的比重在增加;广东城市创新能力出现“俱乐部集聚现象”,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周边城市创新能力逐层递减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影响了本地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广东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评价是识别城市创新空间和制定城市创新政策的基础,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位的视角,探讨了城市创新空间生态位的概念内涵,从资源生态位、环境生态位和技术生态位三个维度构建了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创新空间适宜性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出显著的“中心—边缘”特征,与规划的南京市域创新空间结构并不完全一致,且三个不同维度的生态位适宜性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革新》2014,(5):18-19
近一两年来,地面塌陷事故在北京、广州、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时有发生,民众纷纷吐槽“走路死”、“开车死”,还有暴雨来临时出现地下排水管不畅、街面因施工反复被“开膛”等现象,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缺陷。地下空间是“潜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如今地价高昂、地王频现、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城市开发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以“众创空间”或“创客空间”为主题的422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图谱分析等,分析国内外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和热点及其异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仅有少数学者间形成合作团队但涉及领域较窄;第二,国外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快速增长期且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文献数量仍在迅速增加,而国内经历了起步期、迅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文献数量增速放缓;第三,国外研究热点聚焦于“创客空间+技术孵化”“创客空间+教育”,而国内研究热点聚焦于“众创空间+教育服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众创空间+绩效提升”;第四,国外研究的前沿方向是教育、硬件DIY、工程教学,国内则是生态系统、绩效评价、创新创业、高校众创空间等,但国内外研究都向众创空间的实践性结果迈进,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创新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是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入手,生态用地的布局是在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无法从整个区域的角度把握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生态用地的布局很难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反规划”理念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对确立城市生态空间的目标、城市生态格局的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空间改造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都通过增设或拓展新的服务空间实现服务创新。文章基于宁波图书馆永丰馆空间微改造与服务创新的实践工作,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空间改造与服务创新的发展思考,以期为图书馆界同行在空间改造方面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户外空间环境的关系正随着人类生活观念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密切。从“城市家具”与城市生活、“城市家具”与场所空间、“城市家具”与城市性格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家具”与城市景观环境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互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社会空间视角的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当代中西方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剥夺和城市贫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即确保空间作为资源其分配机制的公正性、确保空间作为城市发展机制主体参与的公正性以及确保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空间福利.然后指明了本土城市发展空间正义的三条路径,包括建立城市发展规划决策的公共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的监督机制以及坚持城市发展规划的福利取向.  相似文献   

14.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审视城市街道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街道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形成,在“前汽车时代”,街道基本保持了宜人的空间尺度,街道承载的功能也比较综合。“后汽车时代”以来,城市街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街道所具有的功能开始逐渐分化,快速路、步行街、商业街开始出现。本文试图从萨迪夫先生提出的“后汽车时代”的概念着手探讨城市街道的形成过程,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城市街道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创客空间的概念与特点,揭示公共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的内在关联,并结合国内外图书馆界的成功案例,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和转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空间、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概念,阐述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内涵与特性,对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定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际图联倡导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作趋势,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部分欧美国家开展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三馆合作”的情况,旨在为我国开展有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未来与发展》2014,(8):41-45
城市空间扩张表现为“跨越式”的新区开发和“挖填改造式”的旧城改造两种基本方式,而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间的资源恶性竞争是制约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建立城市资源竞争模型,引入竞争力指数建立了城市空间扩张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系统地动态地描述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和要求,探寻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特别是梳理新区开发与旧城改建的关系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空间结构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探究公共图书馆空间结构的变化态势及特点,对公共图书馆空间结构调整优化提出对策。以2001-2020年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为基础数据,公共图书馆空间结构可由藏书空间、阅览空间、其它用途空间三部分构成,利用结构变动速度指数K、结构转换指数Moore值、灰色关联分析等有关理论,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空间结构变化态势及特点。根据公共图书馆空间结构构成不同,结构变动、结构转换、结构关联度不同,提出适度降低藏书空间占比、稳定阅览空间占比、适度增加其它用途空间占比的建设思路和优化路径,为科学规划公共图书馆空间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机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旭艳 《情报杂志》2005,24(11):136-137,140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产生的背景、模式、特征、长处及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资源、合作、空间设置和人员构成,指出信息共享空间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