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赤潮是海洋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所谓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海水颜色出现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异常变化的现象,甚至还可能出现无颜色的赤潮,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总之,赤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海洋生态灾害。内陆的湖泊、河流也可能发生赤潮生物疯长而引起水华(淡水中称之为水华,海洋中则称为赤潮)。那么赤潮究竟有哪些危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2.
赤潮甲藻锥状斯氏藻rDNAITS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锥状斯氏藻是赤潮甲藻的主要类群之一,其孢囊在我国南海大鹏湾底泥中占明显优势,是我国沿海增养殖区的潜在危害.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其rDNAInternalTran-scribedSequence(ITS)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可为该藻种以及斯氏藻属的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赤潮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 ,从而引起水体变色 ,这种自然现象 ,就是通常所说的赤潮。赤潮因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有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而另一些生物如裸甲藻、梨藻等引起的赤潮 ,并不引起海水呈现特别的颜色 ,可见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1 赤潮形成的原因(1)海水富营养化 赤潮检测结果表明 ,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大大超标 ,富营养化。而工业废水中含有的某些金属 ,也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2013年3月、7月、10月、12月对伊河龙门段进行4次采样,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伊河龙门段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5种(属).其中,绿藻门为52(属)种,硅藻门有23(属)种,蓝藻门21(属)种,裸藻门4(属)种,甲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各2(属)种.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指标,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判定伊河龙门段水质处于中营养型,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吕颂辉 《科技文萃》2004,(11):39-43
近年来,有关赤潮和赤潮所造成灾害的新闻频繁见于报刊和电视等媒体,人们对赤潮这个名词也耳熟能详.2004年以来,我们国家就已经发生并报道了多起规模较大的赤潮事件,其中包括5月份发生在东海浙江沿海海域的原甲藻赤潮,面积达10 000平方千米,世界罕见;6月11~18日,在渤海黄河口海域发生了棕囊藻和米氏凯伦藻赤潮,总面积超过5 000平方千米;在南海大亚湾海域,6月14~17日也发生了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红海束毛藻赤潮.赤潮几乎覆盖到了整个中国沿海海域,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地理》2005,(5):45-51
1.一般认为。海洋中的浮游植物突然异常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赤潮;2.赤潮的颜色可因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3.我国广东、山东、浙江、辽宁和上海近海,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杭州湾、莱州湾、大亚湾汕头——汕尾海域以及天津近海是赤潮多发区:4.赤潮的发生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关: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  相似文献   

7.
蓝色的海面 ,突然泛起“红霞”。人们也许认为这是大自然给海水增添的一笔绚丽的色彩。其实 ,这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海洋生态灾害 ,是被称为海洋生物“美丽杀手”———赤潮的暴发。一般认为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忽然异常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赤潮。赤潮的颜色可因形成赤潮的主要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由甲藻、夜光虫、硅藻等浮游生物产生的赤潮呈红色、红褐色。已知的赤潮生物有 5 0多种 ,其中多甲藻、裸甲藻、原甲藻、夜光虫等 10多种最为常见。赤潮在海域的分布常呈条状或块状 ,面积可从几千平方米至几千平方千米 …  相似文献   

8.
通过昭通市昭阳区小白坡水体藻类植物水样的采集、观察及分类学鉴定,确定了蓝藻门2属2种,裸藻门2属4种,甲藻门1属2种,硅藻门11属26种,绿藻门15属26种.根据藻类植物与生境的关系,采用绿藻商和藻类污染指数两种生物学评价方法,对小白坡周围水体的水质进行评价,可评价其水质为极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9.
1.赤潮指海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海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有:海域水体高营养化;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为诱发因素;环境条件改变,如水温、盐度等变化.赤潮对海洋环境、海洋养殖业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牟氏角刺藻(Chaetoceros muelleri)、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i),探讨了预培养对两种硅藻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6M的蔗糖预培养时,牟氏角刺藻冰冻后的存活率有提高,最大可提高7.2%.但预培养对小新月菱形藻的存活率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含氮、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大幅度排入海域,致使藻类等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积集形成赤潮.它隔绝海水与大气圈的相互交换而使海藻致死腐败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造成海洋污染,水质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形成灾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赤潮发生机理的数学模型.并以围隔实验数据为例.建立静态模型.初步分析环境因子对赤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多种群赤潮的非线性动力学生态模型,应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赤潮发生的条件和原因.阐明赤潮爆发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对赤潮的预测和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大面积、高频度、多种类、快节奏的赤潮灾害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加强对赤潮发生机制及危害的研究、加大防治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赤潮监管体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赤潮发生的主要危害、成因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广东湛江硇洲岛沿海的腹足类软体动物114种,隶属于68属42科;介绍了硇洲岛的自然环境及潮汐;对腹足类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优势种和区系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结合赤泥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论述了赤泥再生利用重要性,并且介绍了赤泥综合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data of phytoplankton concent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Bohai Bay from May to September in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analyze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weather condition was found to have no direct relation with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pH value,the concentrations of silicate and nitrate exhibite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phytoplankton biomass.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ollution types which affected the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included point sources such as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effluents, agricultural runoff and earth's surface water. Using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and tak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into consideration, a multi-step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oncentra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September 2003. Combined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ure, pH valu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ilicate and nitrate are the critical ec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Bohai Bay.  相似文献   

18.
基于演进模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基于演进模型的动态发展,将教育者、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网络教育环境等主要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类比于生态系统的规律性发展,有利于研究各因素之间适应与发展、平衡与失衡、共生与竞争的演进机制,并依据演进模型分析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和谐状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艺术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红色经典剧目”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缘于社会环境因素、校园环境因素以及大学生主体因素三个方面.要通过与课堂有机融合、打造红色经典剧目、红色经典剧目校园展演等方式,切实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相对稳定,但也存在着众多不确定的因素。文章从地缘政治视角对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因素加以略论,并对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