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前高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高校应该树立整体的教育观,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加强创造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高等教育应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现代化人为基本抓手。  相似文献   

3.
从教育"培养何种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是对高等教育回归本质的深切召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发展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列宁青年德育思想以及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科学发展。因此,从历史、文化和理论三个维度探寻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对深化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在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反思后提出的,是对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新思路。核心素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核心素养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总体要求具体化,为了更加有效的培养人才的质量建立新方针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核心素养与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桥梁,从而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正>李朝辉、宋立华所著的《高等教育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师的岗前培训教材,对高等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该书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中主要论述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发展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和知识型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学中,发展观的含义实际上经历了多次变革,这一变化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经济增长一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环境保护一人的发展。与这种发展观相对应,世界高等教育自二战后也走了一条由忽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强调培养“工具”的人到重视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演变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相对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有一个历史“错期”,大致经历了培养“政治人”到培养“经济人”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观动因与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在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反思后提出的,是对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新思路。核心素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核心素养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总体要求具体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构新方略;核心素养架起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桥梁,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教育改革中还存在着培养方式上共性过多,素质教育形式化,教育评价体系机械化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这三种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需的教育,解决的是人的不同层面素质的培养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解析。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只有三者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沦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凶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外部规律";二是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内部规律"。它尤其强调外部规律对内部规律具有强制和制约作用,从而把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都归于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关注的中心,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理想。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为此高校德育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人文素养的自我积累、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心理素质的自我加强、创新精神的自我培养及审美能力的自我修炼等途径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以保证高等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康翠萍教授认为,培养人的自我意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观。遗憾的是,无论是基于哲学的自我意识论证还是心理学的自我意识研究都难以支持这一论断。自我意识的哲学话语通过肯定其作为人之存在属性的普遍必然性间接否定这一断言,而心理学关于婴幼儿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则直接证伪了这一判断。并且,基于这一过失性理论假设,康文通篇存在诸多理论与逻辑悖结。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观无需强调培养人的自我意识,而是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突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的应然——兼论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经济时代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真正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将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始终,必须在知识、能力、品格、心理和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在我们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更应该正确认识其思想内涵,从而选择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意味着否定精英教育,我们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发展精英教育,培养社会精英,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使人的各种基本品质因素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大学素质教育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对象而言的 ,它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和个性。对大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必须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 ,这是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课题。一、关于大学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专业教育的问题大学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不是一回事 ,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有的人认为全面发展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 ,是高等教育各种专业共同的培养目标 ,这就是说 ,高等教育专业方向的设计与专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本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走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社会本位论、社会适应论、社会满足论误区,必须站在人本哲学立场,探究高等教育与人的原生关系,重视人之为人的本质地位,充分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新构建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生命论高等教育质量观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及其对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良性发展需要的程度,它突出高等教育的生命教育本体意义,照顾各种层次、各种目的高等教育的特点,兼顾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技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中人才培养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呈现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媚俗倾向,“重术轻道”的技术化趋势影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大学生人素质和科技素质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