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话教学是师生交互合作的教学,是学习者在不断地与他人交流、互动、沟通和合作中习得知识,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视觉文化课程采用了集"课堂教学—论坛交互—创作协作"于一体的"三重对话教学法",注重课堂实时的师生平等交流、基于论坛的交互合作和创作协作的共同实践,有效地促进学生由个体知识建构到集体知识建构与集体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以共同创作作品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强调实践参与和交互合作。这种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方式能促进个体知识建构到集体知识建构,从个人多元发展到集体智慧提升。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这种实践共同体可以在共享知识、技能以及共同体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到集体知识、技能与共同体文化的再生与转换,实现"从共享到共生"的知识建构新目标。  相似文献   

3.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本文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再创作、小组汇报,以期学生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视学生思维的养成,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而思维导图恰恰能为发散思维提供既实用又有效的思考框架,是一个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可视化,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结构以直观、形象和清晰的可视化图表表现出来,促使大脑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为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平台,促进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理论,通过对函数y=ax2+bx+c复习课例的教学实践研究,给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以及与教师协作建构的教学模式,并对该类知识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化、清晰化和结构化,最后将二次函数及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其他数学课型上,甚至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都具有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特点,而思维导图能将知识聚焦到图像上,让知识连接成一个节点结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善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变得“可读”。基于此,简单分析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阐述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帆 《考试周刊》2012,(44):121-121
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主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掌握。本文简要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理由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维导图是组织和表征发散思维的一种图形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本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三年级阅读情况现状,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优势,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课辅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基本绘制方法,在阅读课堂中建构"集体统一"和"小组协作"两种教学模式,进一步对思维导图在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成效显著: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记忆力、理解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Recycle1 Let’s take a trip!》课程为案例,在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导入、协作学习和课堂内容复习,探讨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促进知识内化的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课堂接受的效果、课后的运用三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的方法与工具,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建构,让思维可视化。本文提出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着重从应用途径,即组织知识学习、构建解题思路和总结解题策略三个方面探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并提出它在教学中应用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