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三明治"教学模式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将施工技术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分析、分解、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施工实习、课程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为国内同类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1“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组比较常见而又颇具特色的强调格式。本文拟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这些句式的语法特征,并探讨其表义功用和语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如何面对千差万别的技校生,使职业教育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摆在技工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为例,以“汽车修理”专业的班级为对象,教学方法上主要通过兴趣法、以好带差法、一问二练三指导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国家、社会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技能人才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人文角度探寻贝多芬晚期精神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宗教、哲学科技等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繁荣时期;是德国古典文化崛起的时期;同时也是伟人频出的时期。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他所关心的远不仅仅是音乐,从很多史料记载中也能证实,在许多方面他也可算是博学,作为这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所影响。然而,外在的思想冲击与他内心世界的自我感悟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和阶段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本文也希望能结合对贝多芬影响较大的哲学、科学、宗教思潮等领域来考察贝多芬晚期作品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和思想表达;通过对特定时代中多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的考察,从人文角度尤其是哲学与宗教倾向方面,考察贝多芬的晚期思想境界,思考贝多芬晚期作品中、与其形式特点相对应的内省性、幻想性、宗教性等风格特征在形而上学层面的成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和还原一个作为凡人的贝多芬的晚年心境,从人所可能产生的信仰力量中获得对今天、对自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面向小学进行教学,是师范学校的主要方向。自全国师范工作会议以来,我们贯彻了面向的目标和任务。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危害自身和社会。针对这些的形成原因,通过加强心理感染、调整目标、增加成功体验等途径进行教育与转化。  相似文献   
7.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活动和中心环节在技工学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本文主要探讨了技工学校"宽进严处"的办学思路与现有学制和教学管理方式的结合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小学生背诵作文现象仍然盛行,这是急于求成的做法。本文基于笔者小学作文教学的工作经验,阐述了产生背诵作文现象的原因,揭示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让学生走出"背作文"误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次,在种花的时候,我看见两只蚂蚁在一块儿。你撞我一下,我推你一把,撞来撞去,最后一只蚂蚁竟爬到另一只蚂蚁的身上。咦,它们在干嘛呀?哦,在打架。这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0.
“一、该”在“NP”之前具有表无定和有定的指称功能。可以独用也可以合用,可以连用也可以并用。后项“该NP”表定指时,可以分别照应泛指、专职和任指三种“NP”。与“a、the”相比,“一、该”有非规定性和非专用性、非单纯性和非专职性的特点。在书面语篇中“该”与“本”因参照点转移会出现指称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