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公共预算改革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改革,权力制衡和宪法原则是预算改革的准则,应着力强化人大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预算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以此推进预算方法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提高预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能,改善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将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重大变革的时期.诸多方面改革的推动亦需政府财政,特别是政府预算参与其中,以调整利益格局,吸纳改革成本.因此,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预算管理成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预算改革的成就,剖析了体制、制度和管理环节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在公共财政方向下继续推进预算改革纵深发展的政策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中国公共预算改革主要集中在了技术和制度层面上的创新,但是公共预算从更深层次来说应当是怎样来处理预算和政府民主治理之间的关系,调和预算民主性与预算科学性之间的矛盾.而过去多年来的改革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未有更多的考量.而兴起于国外的参与式预算近年来则成为了国内公共预算改革的一个新亮点.参与式预算的推广将有助于我国以预算公共化为取向的路径演化过程,推动和完善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其成因非常复杂.文章通过非正式预算体制的"软约束"、财权与事权的匹配问题、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政府债务动态变化的"内牵制"、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等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预算"分科"形式存在层级参差、"一官一款"、科目密集等缺陷,从多个方面影响预算施行:层级参差使立法科目及行政科目间界限混淆,政府无统一执行标准;"一官一款"既加剧预算审议中的矛盾,又对政府收支限制过严,执行中问题叠出;科目密集引起预算膨胀,使预算无法施行,促使政府变革。清末民初预算"分科"由彼时不断变化的财政状况与变革需求塑造,反过来又成为影响财政与政治走势的隐秘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核心预算机构研究——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预算改革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其重点是在政府内部建立集中的行政控制。然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预算改革能否成功地将财政部门转变成真正意义的核心预算机构。通过对我国中部某省会城市的调研发现,预算改革以来,财政部门正在逐渐转变成为一个核心预算机构。但是,由于各个准预算机构的存在,各个支出部门反控制的策略仍然比较奏效,预算过程充满了财政部门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财政部门仍不能称为核心预算机构。同时,财政部门的预算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公共预算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在资源配置中纳入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预算决策的合理性和公共责任。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将公民参与纳入预算资金的分配过程。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公民参与预算的经验,本文分析了美国地方政府公民参与预算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中国财政改革的重点转到预算改革。这一改革在很多方面借鉴了西方国家的预算体制。因此,在中国的预算改革过程中,认真总结和吸取西方国家预算改革的各种经验和教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西方国家预算改革的启示,现阶段,中国并不具备实行各种非常复杂的理性预算模式的条件,也不宜立即采用新绩效预算,中国预算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行政控制与政治控制引入预算过程,应该将预算改革的重点继续确定在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模式。这一阶段是不能逾越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在人民代表大会的要求下,1999年,政府进行了公共预算改革,从部门预算到国库集中收讨,再到政府购买体制变革,公共预算改造获得较大起色。2013年,中央提出要强化财税体制创新,提高公共预算的规范度与透明度。在发扬民主政治的浪潮中,公众参与认知得到广泛强化,通过引入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力的满意度,分析政府公共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政府公共预算。  相似文献   

10.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指出在推动政府阳光透明、负责、民主的要求上公共预算改革具有着内在的契合,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公共预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力图揭示公共预算改革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预算管理改革是国家建立现代公共预算体系的重大举措。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国家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向公众提供财务信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和遏制腐败,强化政育的宏观调控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入手,剖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总体思路和举措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坚持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目前我国存在的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应做两方面理解:一是公共服务职责与财权不匹配;二是支出管理责任与财力不匹配。我国需要坚持公共服务职责与财权相匹配,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坚持支出管理责任与财力相匹配,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财力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是准公共物品,并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特点。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政府与其他投入主体之间的责任如何协调,各级政府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如何保障和规范政府责任的履行等,这些问题不明确,是造成政府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一直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明确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的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多渠道投入的引导作用、对其他投入主体的规制作用等政府责任,使其在各级政府之间合理配置,增强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财力,强化省级政府的统筹,并通过预算法等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正经历着管理体制上改革的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果,因此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华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1):126-128
实行财政监督制度对从制度上、源头上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需根据公共财政框架下监督职能转变的特点和规律,围绕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围绕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围绕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全口经预算管理的监督,以确保从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源头上遏制权力失控、资金滥用等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整个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个优良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切实有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保质保量的完成其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财政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并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当前财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制定财政基本法、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法、健全预算法律制度、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建立国家信用管理法律制度、完善财政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财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制理论是传统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政治责任、宪法(法律)责任和政府整体责任几个方面来理解传统公共行政框架下的责任模式。这种责任模式的缺陷表现在:政府作为整体对社会的回应性降低;对于行政组织中的行政领导者而言,只有政治责任,而无管理责任,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公众负责;行政人员自主性差,缺乏负责任的意识。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以官僚制为其体现形式的,当前的行政责任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定位的严重脱节;责任结构体系形式化、片面化;行政人员缺乏道德自主性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组织部门的划分中,高等学校应属于社会领域的第三部门。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教育服务活动,是可以由接受入进行自由选择的市场行为,不是政府的行政行为;根据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理论,高校的学费收入是对接受教育服务正常支付成本的补偿,不属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同于其它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属于非财政性资金性质。因此,笔认为: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是作为一级法入的高等学校实施内部控制的手段,已经不完全是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的范畴;在现实条件下,将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汇总进入政府财政预算的做法和把高等学校学费收入纳入财政统管或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不仅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政府管理角色与管理职能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