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象概念是当前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但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本文打算首先分析现象概念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其次,参考最新的研究文献,考察现象概念的三个基本特性(孤立性、指称物在场、首尾相接),概述物理主义和反物理主义围绕现象概念而进行的主要争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归结出一条约束现象概念与其指称之间关系的硬信念原则(hard belief principle,HBP).最后,简略探讨了围绕现象概念的争论对于我们理解物理概念及其相关问题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人类"已经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可以用来指称各种不同思想运动或学派的概念,包括哲学的、文化的或批判的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就其中外熵论的、自由的或民主的超人类主义而言),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新物质主义进路,以及具有完全不同视野的反人本主义、元人类主义、元人性论和后人性论等。无论对于专家还是非专家而言,后人类这个概念普泛和无所不包的使用,已经引起了方法论和理论上的混乱。探讨上述各种不同运动之间的区别,聚焦后人类主义和超人类主义所共有的指称域,并阐述这两种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思想可以表明,后人类主义为反思可能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逻辑中,关于单一指称这个涉及语义性质的问题曾被广泛地讨论^[1]。作为讨论的结果,持不同意见者被划分为两个阵营——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本文从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的已有研究出发,重新思考指称的本质,并尝试着给出作者本人对指称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正进行着一场崭新的思维方式讨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本文梳理了双方争论的现状及核心观点,并为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进行辩护。研究认为,反本质主义思维是基于我国反本质主义教育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本质主义现”。它的提出是教育研究追求学术自由与反对学术霸权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永恒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关于教育影响的思想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二者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来影响其教育目的的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的争论乃是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的争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命题主义指称论运用紧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指称,以命题成分间的指称关系限定名称的指称。命题主义指称论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理解语言与世界之间指称关系的方法,这为解决空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空名难题是指空名是否有意义、空名语句是否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等相关问题。从命题主义指称论的观点看,空名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基础可接受性,空名语句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依赖于以意义为核心的等值模式。命题主义指称论弥补了间隙命题论解决空名难题的语义学策略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学研究中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愈演愈烈。但细读争论双方文本,不难发现在二者表面分歧的背后,正在逐渐形成一系列共识。所以要放弃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以非本质主义代替反本质主义,走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相互依存,携手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8.
面对CP论题的合理性问题,查尔莫斯给出了修正的可想象性论证,在认知二维语义学的框架下重新解释了可想象性与可能性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解释力。但作为一种尝试性解决方案,不可避免地遭到索姆斯和福布斯的批判,二人围绕描述主义、可能性、"嵌套"等相关问题与查尔莫斯展开了长期的争论,指出了一系列值得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普罗普故事学思想与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罗普的故事学理论直接继承发展了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的某些重要思想 ,二者的学术渊源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 :一、维谢洛夫斯基的“情节诗学”与普罗普的故事结构功能研究 ;二、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起源学研究与普罗普的“民族志主义”;三、方法论 :“归纳诗学”与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10.
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有不同的哲学背景与理论沿革,内容上具有实质性的差异,在实践影响上也不同。本文在对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的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追踪研究了2007年-2008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007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维论之争、韦斯坦的指称论、语境论和语义的最低纲领论、关于布兰顿语言哲学的争论、意义的自然主义和含糊性问题。在200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涉及指称论、成真条件最大论、语义学、语境论以及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内的争论很多。本文从科学哲学的理论发展中提出了科学主义问题提出的根源,在中国科学主义问题争论在从研究科学文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方的角度,来看这场哲学和科学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主义问题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内的争论很多。本文从科学哲学的理论发展中提出了科学主义问题提出的根源,在中国科学主义问题争论在从研究科学文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双方的角度,来看这场哲学和科学关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模态逻辑中的反本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态逻辑中的本质主义者克里普克和反本质主义者刘易斯和奎因就可能个体的同一性及存在性问题有着直接的争论。斯塔尔纳克的理论却图协调量化模态逻辑和反本质主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断定作为严格指示词的名称无涵义,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直接指称理论与严格指示词理论之间复杂而混乱的关系,二是克里普克反描述主义的基本立场。通过澄清历史与理论的误解并深入剖析克里普克意义理论框架表明,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得出名称无涵义的结论。其实,克里普克对名称的描述理论反对并不彻底,名称作为严格指示词,是可以有涵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丹尼尔·贝尔的《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一书以对话体形式阐明了作者关于社群主义的理解。作者通过一个务实的博士研究生(安)与一个自由主义者(菲)的争论来解答“何为社群主义”的问题,并突出反映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争论的问题焦点,特别是双方关于“自我”的观念问题。其实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在各自立场上所阐释的“自我”观念对于理解人的“自我”都很重要,因为二者恰好构成“自我”的两个雏度①。即只有当人具有这两方面“自我”的特性时,人才能真正实现其自身。  相似文献   

17.
符号加工和联结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内部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在一般 认知问题上的争论主要表现在语义理解、心理表征以及一些具体的认知问题上;在方法论问题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 结构模拟、黑箱方法、还原主义还是结构与功能模拟、灰箱方法和整体主义上。两种范式争论的本质问题是究竟哪种 范式更加符合认知过程的本质。联结主义范式似有取代符号加工范式的趋势,但它也不能完全揭示人类的高级认知功 能,因此出现了行为主义的进化论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当代认识论中有哲学家把知识作为基本概念,不再用"真"、"指称"来解释知识;相反他们用知识解释其他认识论的概念,比如"指称"。数学知识作为基本的概念,可证是数学真理的标准。柏拉图主义的数学观有两类,一类是不必预设独立于心灵的数学本体论的柏拉图主义,另一类是预设数学本体论的柏拉图主义。不预设本体论的柏拉图主义与塔尔斯基语义学并不冲突,这是因为塔尔斯基语义学关注的是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翻译,而不是数学的"真";塔尔斯基定理论述的不是数学真理与可证的数学真理的区别而是一阶理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马南从列奥·施特劳斯和沃格林关于僭政的争论入手研究恺撒主义的实质,他认为研究恺撒主义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式,不能简单归为古代君主制。  相似文献   

20.
论认知科学联结主义模型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描述联结主义模型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优势和应用价值两个方面对联结主义的前景作了初步分析。联结主义以其新的计算模式、人脑作为并行处理系统的真实工作模型、解决常识知识问题的可能性等,而明显优于符号处理模型。在神经网络的技术应用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