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12日至14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十八届年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50多家晚报的社长、总编辑聚会长沙,共同探讨报业发展新形势,谋划晚报发展大计。会议选举产生了晚协新一届领导机构,颁发了2002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截至本届年会,全国晚协会员单位已达152家。全国晚报发行总量占全国综合性日报发行总量的43%,其中《扬子晚报》日发行量高达180万份;全国晚报年广告收入占全国综合性日报广告总收入的44%,其中新民晚报年广告收入达7亿元以上。年会期间选举产生了中国晚协新一届领导机构,并修改了中国晚协章程。在此次年会上,北京晚报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带动了全国报业的兴旺发达,其中晚报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2001年8月12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16届年会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召开,据统计当时中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已达到141家。加上未入会的,总数达到170多家,其中地市晚报占90%以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地市晚报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时讯专递     
中国晚报协会召开第十四届年会1999年12月6日至10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十四届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全国120多家晚报的总编辑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晚报如何改革和发展。与会者认为,晚报在新形势下应当成为一张开放的报纸,要在保...  相似文献   

4.
初冬的上海,迎来了全国58家晚报的老总们。30年前,当新民晚报首次作为东道主,在沪举行全国晚报年会时,出席者仅6家。而现在,1992年11月18日,正式加入中国晚报大家族的成员已近六十,从而使“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成为晚报界的一次空前盛会。为中国新闻事业和晚报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晚报协会会长赵超构去年与世长辞,不能亲自在新落成的新民晚报大厦接待全国同行,为大会带来了深深的遗憾。因病未能赴会的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顾行  相似文献   

5.
杨春兰 《传媒》2006,(11):53-55
当北方大地已经倍感深秋的寒意之时,上海却以她的温暖和热情迎来了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1届年会。10月26日至27日.来自全国100多家晚报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围绕“新媒体挑战下的晚报改革与创新”和“媒体与品牌战略”两个主题.从办报思路到走向市场以及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晚报界一年一度的盛会,1992年11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作为这次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的东道主,新民晚报第一次在自己颇有气派的大厦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其实,新民晚报已是第二次担当全国晚报年会的东道主了,第一次是在30年前,而那次来沪出席会议的仅有6家晚报。沧桑巨变,今非昔比,中国的晚报事业随着时代的步伐飞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新闻界奋然崛起的一支生力军。此刻聚集在上海的是正式加入晚报协会的58家晚报,其外围还有20余家晚报。晚报  相似文献   

7.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4届年会于2009年12月8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来自全国百余家晚报社长、总编辑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当前生态环境下,晚报的应对与发展"的年会主题展开了研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主持会议.泉州市市委书记徐钢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中国晚报协会第五届年会在郑州召开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五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八次经验交流会10月下旬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晚报协会会长赵超构在贺信中要求这次晚报会议开成亚运会那样:团结、友谊、进步。全国45家晚报的社长、总编、编辑和记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再次重申晚报首先姓党,是党的喉舌,党的宣传工具;第二姓晚,要有晚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0月21日至22日,中国晚报协会第二十届年会在重庆召开,全国130余家晚报总编、副总编等170多人参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宏观经济调控下全国晚报求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还重点研讨3个话题:如何塑造品牌、培养名记者,提高新闻竞争力;如何变革与创新新闻制作方式,包括内容与版面调整、版式改革、新闻原创、新闻资源整合利用等;如何解决报纸经营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面对电视及都市报的竞争,晚报应保持特色,以保持自己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仕彤)中国晚报协会第二十届年会…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信息     
中国晚报协会第五届年会在郑州召开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五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八次经验交流会10月下旬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晚报协会会长赵超构在贺信中要求这次晚报会议开成亚运会  相似文献   

11.
以交流总结经验,探讨在新的形势下晚报如何改革和创新,谱写新世纪晚报事业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十六届年会,8月12日至16日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举行。中国晚协会长李夫在开幕词中回顾了中国晚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晚报在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只有创新开拓,才能发展的道理。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丁法章围绕大会主题作了发言。各家晚报结合自身情况,就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上公布了2000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晚报优秀论文奖、“创尔特杯”热点新闻大赛评选结果。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晚报界一年一度的盛会,1992年11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作为这次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的东道主,新民晚报第一次在自己颇有气派的大厦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其实,新民晚报已是第二次担当全国晚报年会的东道主了,第一次是在30年前,而那次来沪出席会议的仅有6家晚报。沧桑巨变,今非昔比,中国的晚报事业随着时代的步伐飞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新闻界奋然崛起的一支生力军。此刻聚集在上海的是正式加入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记者左志新)11月15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9届年会在合肥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晚协主办、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来自全国150余家晚报的260多位总编、社长参加了大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致开幕辞。开幕式上,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甄奎致欢迎辞,并就  相似文献   

14.
10月3~8日第三次全国晚报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召开。会上,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宣布成立。目前,我国已正式恢复和创刊的晚报达二十六家。 10月4~14日广东省十二家出版社、香港五家书店、深圳博雅  相似文献   

15.
8月2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二届年会和全国第五次晚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兰州开幕,市长柯茂盛应邀介绍兰州的情况,讲话中引用了唐代诗人高适的《金城北楼》诗:“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兰州归来,复读会议提供的书面材料,翻检会议期间的采访笔记,突然想到那句诗:如果把其中的“残”字改为“新”字,城头新月势如弓,不是正好与全国晚报事业勃勃蓬蓬,气势夺人的局面而谐和吗?解放以前,旧中国的新闻事业惨淡经营,风雨飘摇……全国仅有上海的6家晚报。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中旬,全国晚报工作者协会首届年会暨第四次全国晚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福建泉州举行。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晚报、早报和时报等三十四家报纸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办晚报的新经验,探索了办晚报的新问题。这里选登的四篇文章,是作者在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温州晚报承办的首届中国晚报发展战略论坛2月16日在温州举行。论坛针对中国晚报界近一时期出现的晚报早出现象和这一现象对中国晚报战略发展的利与弊进行了有益探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丙仁以及北京晚报、今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钱江晚报、沈阳晚报、成都晚报、厦门晚报、郑州晚报等国内20多家晚报的老总、主任参加论坛。与会者分别结合各自报纸的特点和本地区报业竞争态势,畅谈了晚报早出晚出的利与弊。多数同志认为,尽管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市报人》2006,(9):F0002-F0002
由国家新闻出版部署报刊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8月5日在北京结束。年会公布了“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宁波晚报连续三年蝉联20强。今年20强中,省会城市报纸占19家,非省会报约仅宁波晚报一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胡万俊  罗川 《新闻导刊》2005,(5):I0001-I0001
金秋十月,鲜花盛开。10月21-23日,由重庆晚报承办的中国晚报协会第20届年会隆重举行。全国130余家晚报总编、副总编与会,就宏观经济调控下晚报如何谋求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年前在上海举行的1992年全国晚报会议(全称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次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就是:迅速繁荣起来的我国晚报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劲旅;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晚报向日报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在这次全国晚报会上,不时听到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晚报热”或“晚报现象”。晚报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在我们的新闻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这也充分表明,晚报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目。所谓的晚报现象,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对新闻改革,乃至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带来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