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天价婚礼、天阶服装、名车豪宅等的报道占据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不少版面和时段,什么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国富豪排行榜等常常抢人眼球,震人耳膜,实在有些泛滥。笔者不是想要“封杀”这样的报道,只是觉得凡事都要“有度”,超过了“度”容易让人引起误解,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享用“天价食品”、“天价服装”、“名车豪宅”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和“天价”相比,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并不高,消费能力毕竟不强。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天价婚礼、天价服装、名车豪宅等的报道占据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不少版面和时段,什么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国富豪排行榜等常常抢人眼球,震人耳膜,实在有些泛滥。笔者不是想要“封杀“这样的报道,只是觉得凡事都要“有度“,超过了“度“容易让人引起误解,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享用“天价食品“、“天价服装“、“名车豪宅“的毕竟只是极少  相似文献   

3.
最近郭德纲事件闹得很是红火,红火不仅因为郭德纲为徒弟撑腰、大骂了媒体记者。也因为社会各界对所谓媒体动用公权力“封杀”郭德纲,意见不一致纷纷攘攘有关。而在我看来.之所以闹成这样,原因本也简单,就是因为郭德纲是个“名人”。名人骂人引了公愤,媒体“封杀”了郭德纲,政府又在其中当了一回冤大头,成了替媒体挡箭的靶子,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开展40周年之际,有关雷锋的报道多起来了,传媒人好像形成共识似的:不报则已,一报就要新人耳目,而且最好是“首次披露”的“新点”。当然,作为大众传媒,如果不能披露“新点”,岂能有“看点”、“卖点”?问题是,雷锋被媒体报道40多年了,能有多少“新点”可供“首次披露”呢?不过,媒体自有其手段,前几年不就有人把雷锋的“女朋友”给“挖”出来报道了吗?最近,有个别媒体相继“首次披露”了雷锋戴手表、穿皮夹克等“新点”,不就引起受众的特别关注吗?然而,如果为“新点”而“挖掘”不止,也难免会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6,(6):18-19
大家好!今天讨论的题目是“新兴传媒的走向”。当前被公认的四大媒体是:印刷报刊、音频广播、电视广播和万维网。万维网是四大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媒体之前加“大”字,是形容社会影响力,看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能吸引多少“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在中国,四大媒体的任何一种,每天都要吸引上亿“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飞速发展的科技,让传媒手段日益现代化、多样化,也让老百姓——也就是传媒文化的消费者增加了许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向媒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能让消费者满意,谁就赢得了“上帝”。于是,经济领域里让人稔熟的名词——品牌,就被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们移植过来,当成了制胜的法宝。不过《有线新闻网》栏目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履行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其公信力也间或遭到质疑。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抵制有偿新闻,传媒的“寻租”行为却仍然存在;有些新闻媒体单纯追求新闻自由,忽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一些媒体带有误导性甚至错误的报道,造成司法机关屈从舆论压力不能依法办案,“媒体审判”日趋严重,等等。  相似文献   

8.
赵金  吴飞 《青年记者》2004,(3):54-56
赵:吴教授,您好!近年来,媒体记者因采访被打、遭遇“封杀”的事件层出不穷,新闻媒体甚至把2003年称作是“记者被打年”。今年1月份,中国足协对广州《足球报》“封杀”一事引起媒体和学界对采访权的再次关注。那么,在新闻理论上是如何定义采访权的?采访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08,(9):65-65
一款承包传媒责任的保险近日出台。据北京市法院的资料分析,在今年的15件媒体被诉案件中,有14件判为媒体败诉。统计数据显示,在媒体应对诉讼的案件.,胜诉比例不超过20名。因此,这款保险可以让传媒企业承受突如其来的诉讼费用或赔偿。美亚保险公司正是看到了时下传媒行业的风险缺位,从而为媒体从业者设计了一套风险管理方案——“传媒业职业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10.
传媒的任务和目标应当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传播精神文明,坚决抵制腐朽落后不健康的东西,这也是绝大多数传媒的基本实践与经验总结。但也应当看到,在个别传媒也出现和发生了另外的情况,因“性”文章太多或“性”趣太浓,大有误导读者之嫌。不信请看,在一些传媒上赫然出现了诸如“十大性新闻”、“性爱日记”、“包工头欲开‘性福’培训中心”等报道。还有些文章题目就叫“性借条事件”、“我的性爱历程”,要么是什么从一夜情书中摘抄出…  相似文献   

11.
李思屈 《新闻界》2002,(5):37-38
中国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观念、原则、指导思想层面,二是微观的采、写、编等业务操作与经验总结层面,而在宏观的整体观念层面与微观的个别经验层面之间则缺乏一个必要的理论衔接,这就是亟待发展的“中观研究”层次。一、媒体产业与广告经营——“中观研究”的需求加入WTO后,中国的传媒发生着更加深刻的变化,广告竞争更趋激烈。这一观点,在宏观层面上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与此相应的“中观层面”的问题,如在这一大背景下某一具体传媒的发展战略问题,它的产业化经营方针问题、媒体营销战略等具…  相似文献   

12.
主流媒体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们深度依赖的舆论平台。当前,我国大众传播空前发展,但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低俗文化沉渣泛起,个别新闻媒体屡现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受到公众的诟病和指责。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着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入笔,剖析了当前传媒存在的种种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指出“传媒应当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责任是实现媒体公信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喻乐 《青年记者》2006,(9):9-17
当吴海民于去年6月抛出“冬天论”的时候,曾引起传媒舆论一片哗然。事隔近一年,分歧仍然继续,有人说他是杞人忧天,有人则把他的论断当成真理。不管如何,“冬天论”确实引发了传媒人特别是报人们的集体思考——坚持?突围?退却?转型?2006年的春天并不让人兴奋。广告市场的持续低靡与网络新贵的高歌猛进,让更多的人开始怀疑报纸的未来。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探讨不绝于耳,言必称百度、博客,显然是看到了南墙,正在寻找突围之路。这段时间,从报纸跳转到网络的年轻俊才不在少数,隐约形成一股暗流。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的“打压”也进入白热化,由解放日报发起的“内容联盟”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第一次短兵相接。思变与求变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媒体环境在变,报业格局在变,但办报人的激情和创新却不能改变。幸好我们的传统媒体已经觉醒,我们也还有机会。吴海民今天接受采访并对一些问题作出的回答,也将让我们更加清醒而坚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条16名记者遭公安局“封杀”的消息在新闻界引起很大震动:2002年7月26日,一封题为《关于个别记者涉警曝光失实情况的函》从兰州市公安局发出,函中称:“今年以来,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今后以上记者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各分、县局和市局机关各部门将不予接待。”这次“封杀”记者行动共涉及兰州市6家都市类报纸共16名记者。(见2002年8月8日《南方周末》) 据笔者所悉,此事件只是记者遭“封杀”现象的又一个新的例证。某一政府部门或组织拒绝接受某一或某些记者采访的“封杀”记者现象发生已经有一段历  相似文献   

15.
品牌战略是时代的需要,是传媒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应该作为我们传媒工作的不懈追求。中国媒体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其中突出表现就是媒体由传统的“孤芳自赏”到“春秋战国”,由传统的电视电台报纸到各种新兴媒体的多元兴起与竞争,同一类媒体由独立相安发展到“你死我活”。在这之中一批巨人站了起来,一批劣质儿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16.
广播产业的复兴是近两年来传媒业界的热点之一。在所谓“第四媒体”互联网迅速走红的“泡沫化”初期,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于广播的发展大多持悲观的预期,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经过一段迷茫与调适之后,广播业在专业化、小众化的思路下快速摆脱了困境,通过专业电台特别是交通台、音乐台等强势城市电台的业绩支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刘楠 《中国广播》2005,(2):74-77
“21世纪是对话的时代”——谈话的发展是传媒对时代精神的一种感悟,也是人对自己、对媒体的一种感悟。  相似文献   

18.
5月23日至27日.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今年的科博会首次设置了以“传媒产业化与高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传媒科技展”。让媒体的读者、听众、观众们有了一个与媒体亲密接触亲身体验传媒高科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时尚人物     
金马影后秦海璐因《榴莲飘飘》违规偷拍而遭5年封杀?与她一起同受处罚的还有《蓝宇》主演胡军和金马影帝刘烨?这则如重磅炸弹让人猜测纷纷,难道这三位影坛新贵还未达到颠峰就不得不黯淡5年? 广电总局很快就予以澄清,原来“封杀”传闻只是一场虚惊。禁令只是针对《蓝宇》和《榴莲飘飘》两倍电影,对演员没有什么处罚。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