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分面积     
在一次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中,小乐、小明、小红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只画一条直线,把如图1的“L”形木板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他们思考、讨论了一会儿,仍没有头绪.于是,当天下午,他们带着问题请教辅导老师.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 :认识面和面积师 :今天 ,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评评理 :小方和小明两位小朋友 ,做了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相框。(出示大屏幕)他们一同来到玻璃店 ,为相框安玻璃 ,在付钱时 ,老板却让他们付同样的钱。这合理吗?为什么?生1:这不合理!小明的玻璃周长是16分米 ,而小方玻璃周长是14分米 ,所以小明付的钱应多一些。生2:合理!他们两人的玻璃大小是一样的 ,沿着第一块中间把它们分开 ,再移到下面 ,就和小方的完全一样了。(老师根据生2的叙述 ,演示课件)生齐 :哦!原来两块玻璃的大小是一样的。师 :经过大家这一评 ,可见老板让他们…  相似文献   

3.
巧分面积     
在一次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中,小乐、小明、小红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只画一条直线,把如图1的"L"形木板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他们思考、讨论了一会儿,仍没有头绪.于是,当天下午,他们带着问题请教辅导老师.  相似文献   

4.
星期天,亮亮和莉莉去姥姥家玩,他们走到姥姥家门口,看见姥姥家门口有一块长方形草坪。 “哇,好大的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有多大呢?”亮亮好奇地问。这时,姥姥恰好从家里走了出来,姥姥对亮亮说:“我也不清楚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我只知道这块草坪是一个长方形,草坪的长是20米,宽是16米,中间有两条小道,一条是平行四边形,一条是...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认识面和面积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评议评议:小方和小明两位小朋友,做了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相框,如右图。他们一同来到  相似文献   

6.
"弧"的教学,从引导学生复习"圆的周长"开始,然后让他们动手画个圆,再在圆上取A、B两点并把两点间的部分画出醒目的实弧线.这样,能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弧"——圆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班上有个数学兴趣小组,小组的成员经常交流各自解答数学题的奇思妙想。他们的爱好影响了全班同学。每次数学课,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兴趣小组的小雷和小雨,还被誉为班上的数学大王,经常获得不同级别的数学竞赛奖。为了发挥兴趣小组对全班同学数学学习的带动作用,我经常有意识地安排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大家排疑解难,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又经过比较对照,学生归纳总结出:三…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如在“面积大小的比较”教学时,师先让学生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师问:“大家动手操作一下,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学生四人一组协作探讨,用自备的直…  相似文献   

9.
三年级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认识,由线到面、由长度到面积是一次重要的扩展.怎样引导他们上好这一台阶,使他们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概念具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呢?在教学中我们采取“抓主线、激兴趣、  相似文献   

10.
涉及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是几何学习的一个热点.它之所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不是简单、机械地利用图形巾的线段、角度等几何元素来进行.而往往采用等积变换的方法来简化计算:二是有些几何问题.虽然没有直接涉及面积.但若能灵活运用几何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就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也就是说,许多几何问题可以通过“面积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把某些相关联的量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往往可以获得优化的解法。下面请看两个求面积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比面积     
用八根火柴棒分别摆出下面的三个图形,他们的面积相等吗?聪明的同学们,开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吧!  相似文献   

13.
“已知定点到正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是m、n、k,求这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在竞赛题和训练题中常出现这类问题的特例或与之有关的变通题,现将此类正三角形面积的一般公式介绍如下.定理在平面上,如果定点到正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是m、。、k,且任意两个距离之和不小于第三个距离,那么(Ⅰ)、当任意两个距离之和大于第三个距离时,满足条件的正三角形有两个,它们的面积是(Ⅱ)、当某两个距离之和等于第三个距离时,满足条件的正三角形只有一个,其面积是证明:不妨设(Ⅰ)、当n+k>m时,有定点P在正面ABC的外接圆内或外两…  相似文献   

14.
18年前 ,我接受了在这所山区小学任教的现实。一走上讲台 ,陡然面对山里孩子的几十双清纯而饥渴的眼睛 ,我忽地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我一时激动 ,临进更改教案 ,开言就为孩子们定下了“三个一”的承诺 :“上好每一节课 ,教好每一本书 ,留住每一个学生。”不知是 1 8岁的青春真诚 ,还是以往他们得到的这种承诺太少 ,平平常常的三句话 ,讲台下竟然掌声雷动。这是个落后的山村 ,交通不便 ,邮差每月也只往返两次 ,经济上自然很贫困。孩子们的家庭多靠伐薪烧炭及耕作苞谷红薯维持。如此的状况下 ,他们的学业就少有坚持 9年的 ,特别是女孩子。待教…  相似文献   

15.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们曾发现有的学生求某个图形的面积,在得数后面写上了长度单位。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有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概念没有弄清楚。为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叫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必须使他们首先认识到,比较两个东西的长短是不是一样,量一量每个东西的长各是多少就可以了,但是比较两个平面面积的大小是不是一样,例如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只量它们的长是得不出结果的,还必须量一量它们的宽。有的教师在引进面积单位概念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教师在跟学生一起指出课桌的面、黑板面、窗玻璃的面等等之后,拿出长相等而宽不同的两张长方形的纸,长都是5分米,一张纸的宽是3分米,另一张的宽是4分米。拿出之后即钉在黑板上,提问学生:“这两张纸的一边的长是不是一样?”教师边提问边用尺子量两张纸的长是一样的。接着教师又提问学生:“这两张纸的长一样,我们能说这两张纸的面积大小也一样吗?”通过实际观察,学生毫不迟疑地回答说:“不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一条河的两边有甲、乙两个乡村,他们希望把河道改直,但又不能使各自的总面积受影响,且A,B两点仍必须在河两岸(图1).你能帮他们完成这个任务吗?这就是一个面积变换问题.面积问题是数学(竞赛中常见的问题.一、面积计算几个常用的面积计算公式:1.平行四边形面积=ah;(a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h为该底边上的高)2.三角形面积=12ah;(a为三角形的底边长,h为该底边上的高)3.梯形面积=21(a+b)h=mh;(a,b,m分别为上底、下底、中位线的长,h为高)4.圆的面积=πr2.(r为圆的半径)5.扇形面积=36n0×πr2(r为圆的半径,n为扇形的圆心角)几个重要结论:图21.等…  相似文献   

17.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8.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1,AD为ΔABC的中线,则S△ABD=S△ADC;由梯形的性质可知,连接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能找到三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图2,在梯形ABCD中,  相似文献   

19.
立体几何中求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通常要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比较麻烦.许多题目如改用面积射影定理来求解,则往往较简便.设平面图形的面积为5,它在另一个平面上的射影为S'=Scos α(*),其中α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0〈α〈π/2).这里略去公式(*)的证明,而直接给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前,教师拿出两个橘子,问:比较两个橘子的大小。是比较什么?学生讨论并操作,初步感知“个头”大小和橘子皮的大小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