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制定刊发社会新闻的规 章制度 本报刊发社会新闻有“五不要”和“一版五不上”之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最爱看各种“文摘”报和晚报的社会新闻。信手抄下一些题目:“科·阿基诺访问漳州期间发生一起手榴弹失窃案”、“农村日益严重的婴儿买卖风”、“李大夫披露毛泽东生前健康情况”……看了这些题目,我相信大多数读者是要把这文章读个精光的。可惜,这类社会新闻在报纸上还是太少了。大报似乎是不屑为之,小报呢,好象也很少有人精心采写这类新闻。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每天都会有不少新鲜乃至怪异的事;但从报面上看,有点单调。为什么要刊发这些社会新闻,这道理似乎毋需阐述。一则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来就极其丰富,“一个母亲生五胞胎”或“四十年前情人终成眷属”这类事等所在多有;再则读者很爱看这种事,而且也没有大的  相似文献   

3.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认为,许多软新闻的失实,是由编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因为读者只对“符合自己的某种精神需要或价值判断”感兴趣,对新闻的真实性便“忽略”了。而编辑呢,在“报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挡不住“精彩”软新闻的诱惑,也就对“新闻的真实性看得轻于内容了”。于是,假新闻就这样被“共同创造一出来了。 现实生活中确有只是好奇而忽略真实性的读者,但他们毕竟是假新闻的受害者。至于编辑,他所发的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对社会、对读者负责。有的读者不关心真实性.那是他个人的事。况且还有关心真实性的读者在。编辑是绝不能因为有读者不关心真实性,自己就可以不重视真实性,这既违背新闻规律,也为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容。因此,“共同创造”的说法,值得研究。我们刊发此文,是想请同行们来讨论假新闻问题,它的根源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5.
刘义忠 《新闻前哨》2001,(11):23-23
《民情周记》,作为《荆门日报》的拳头栏目,在当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2000年“荆门新闻奖”评比中,《民情周记》被评为最佳栏目。 如何提升党报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这是《荆门日报》编委会认真思索并努力实践的新闻课题。过去,该报与群众、与读者保持联系的栏目主要是《读者来信》。由于该栏目刊发周期长,一般半个月出二分之一版,时效性差,信息量小,读者的来信,要耽搁许多时间才能刊发出来,而且还只能刊发少数读者的来信,绝大部分读者的来信只能束之高阁。就是刊发出来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拥有众多 读者,始终被作为新民晚报的拳头产品。无论是报纸复刊的当初,还是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新闻都被列为晚报的强项,从版面的安排到大力的配置,都予以适当的倾斜。在长期的发展探索中,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社会新闻的传统特色 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主要特色是: 一、新鲜性。晚报的社会新闻以时效性见长,大量见诸版面的是“昨夜今晨”的社会新闻。尤其是当日新闻备受青睐,有时为了及时刊发这类新闻,往往先报选题,确定字数,留好版面,再拼装合成,同行们将其称为“抢稿”。只要…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0,(19):28-28
新闻图片在报纸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哪些是读者喜欢或不喜欢的新闻图片?读者如何看待由新闻图片而引发的一些争议?读者对媒体刊发新闻图片有何期望?本刊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对来源不明新闻、自策划假新闻、被策划假新闻、软稿新闻、断章取义新闻、不科学新闻、侵害性新闻、偷懒新闻等类别的坏新闻,媒体人怎么看待?是否曾创作或编发过这些坏新闻?所在媒体刊发和处理坏新闻的情况怎样?读者怎么看待坏新闻?在阅读时能否识别出坏新闻?本刊分别针对媒体人和读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2,(6)
近些年报纸的一大发展是报纸 刊发的图片越来越显要,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新闻照片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版面上当“配角”或“点缀”,已步入了报纸“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时代。同时新闻图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有了这些变化,读者爱看了,记者肯干了(指主动抓新闻图片),报社效益也变了。随着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地位的增强,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就要不断加强报纸图片的瞬间形象、新闻含量及时效性、真实性,力求做到动人、感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一句话,要大力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打击和防范网络虚假新闻,国家网信办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严禁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 当今时代,社交平台成了人际互动、信息交流、社会热点事件曝光的流行工具.网络媒体、纸质媒体、电视广播的“老记”和“小编”们,便把各色社交平台当作“新闻富矿”,从中“扒拉”自认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甚至想从中挖掘出爆炸性的“独家猛料”.当此之际,国家网信办要求,社交平台上的内容未核实不得作为新闻刊发,可谓及时.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某省一读者状告该省一家杂志刊发虚假报道,要求该杂志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公开向受骗的读者道歉,赔偿他购买刊有虚假报道的该杂志价款44.5元的两倍。据报道,这位读者曾是该杂志的忠实读者,常被其刊发的一些曲折的新闻故事所感动。但1998年底,他发现该杂志有的报道有造假之嫌,便自费进行调查。经查实,他确认该杂志至少有12篇报道所述之事或无中生有、或移花接木,实为“虚假之作”。他认为杂志社刊发虚假报道,违反了精神产品经营者的基本义务,损害了读者的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对此,被告曾想与这位读者达成“私了…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我们摘要整理了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赴朝去年在北京市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班上的讲话,刊发出来以供读者学习之用。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道是地市党委机关报在新闻宣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没有时事新闻或很少刊发时事新闻的报纸,是一张下完整的报纸.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闻改革的深化,地市报都较重视时事新闻宣传,既强化了报纸的信息功能,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又满足了多层次读者的需求.这是报纸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一大举措,也是新闻改革的成果之一.但是,也有的同志认为,地市报刊不刊发时事新闻无关紧要.其理由一是地市报版面小(少),主要立足本地新闻、时事新闻大报上都有,地市报没有刊发的必要;二是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比报纸快,报纸的时事新闻竞争不过电视,所以地市报也可以不刊发时事新闻.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诚然,地市报虽然在过去由于受到刊期(多为周三、周四刊)长、版面小(四开四版)的制约,主要立足刊发本地新闻,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地市报的重要职能之一.而且在地方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报道层面浅、内容结构单一、有效信息含量少的问题,没有摆脱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报道模式.比如说,报道农业、多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歌”;报道工业,少不了年初“开门红”,夏季“战高温夺高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等等.而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改革和经济活动的新动向、新  相似文献   

14.
2019年第1期起,本刊改为月刊出版。本刊办刊宗旨为“新闻理论探讨、新闻实践研究、新闻人才培养、新闻学术交流”,偏向于刊发问题意识主导、理论层面探讨、规范化的研究成果,不再刊发单纯的描述性报告或对策类研究等类型的论文。  相似文献   

15.
向远江 《新闻前哨》2010,(11):92-9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主体意识的提高,对于舆论监督新闻,读者不再满足于鸡毛蒜皮零打碎敲的呼声、建议和回音,报纸也不再局限于对个别错误做法和一些不良现象的简单披露和批评了。时代要求舆论监督新闻必须进一步开掘。开掘后的舆论监督新闻,相当一部分很难用正面或负面报道来加以划分,刊发的版面也不限于读者来信版,社会新闻版、经济新闻版甚至头版都有它们的位置。时下的舆论监督新闻.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为读者提供观念思考和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一年来,在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推动下,新闻界同行们比较重视现场短新闻的采写,现场短新闻逐渐在版面上活跃起来。但是,除了为数不多的比较精彩而外。还存在两种较常见的缺陷:要么现场所见甚少,背景材料过多;要么现场写得虽细,新闻价值不大。1990年7月25日人民日报二版刊发的一篇现场特写《逛“跳蚤市场”》堪称为既有现场、又有新闻的佳作。据笔者所知,在这篇报道之前,国内报纸还未曾有过关于“跳蚤市场”的报道,这篇报道刊发之后,人民日报刊出过关于跳蚤市场的杂文,有的报纸还刊出了关于跳蚤市场产生在欧洲国家的资料。这篇报道刊发的时候,我们国内绝大多数读者对“跳蚤市场”究竟为何物,还不清楚。因此,这一读者未知、欲知而又应知的新鲜事物,决定了这篇报  相似文献   

17.
张勇 《传媒观察》2003,(10):59-59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受众已不仅仅满足媒体对某一社会事件作动态性报道这个层面上,而与事件相关的背景介绍、前因后果、专家观点等,也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而新闻媒体为了打造新闻“航母”,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想方设法改变以往的报道模式和表现手法。于是,“新闻套餐”应运而生。笔者以为,所谓的“新闻套餐”,就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通过整合相关的新闻资源,形成整体上相对集中、个体上相对独立的新闻大板块。实践证明,这种“新闻套餐”以其内容丰富、结构灵活、服务性强而深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报纸的一大发展变化就是刊发的图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位置越来越显著,新闻照片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版面上当“配角”或“点缀”,已步入了报纸“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时代,同时,新闻照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有了这些变化,读者爱看了,记者肯干了,报社效益也好了:随着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地位的增强,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办报人就要不断加强报纸图片的瞬间形象、新闻含量及时效性、真实性,力求做到动人、感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一句话,要大力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满足读者心理要求,新闻事实起着主要作用;但新闻背景的交代也不容忽视,有时甚至相当重要。如果在稿子中不注意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料,阐明新闻的社会意义,那么,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不能接受或不能充分接受新闻所披露的事实,不会或难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目前,不少新闻工作者,或新闻背景意识不强,或以为以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或以为自己清楚就别人也清楚,或一时情况不明而忽视新闻背景材料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写作或发表一些缺乏必要的背景材料交代而令读者不能满意的新闻。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新闻背景与读者心理”解决好,以进一步“方便读者,发展自己(报纸)”。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它不受行业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富有情趣的新闻。新闻贵在一个新字、重在一个“快”字。好的社会新闻,不仅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还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引导人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