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手技术是单杠“飞行”类动作的关键技术。对于“特卡切夫”腾越动作的腾越和再握的最佳条件和有关技术,我们已在本系列论文之二中作了详尽的分析研究,但最佳腾起条件的实现还必须通过合理的脱手技术来达到。因此找出“特卡切夫”腾越动作的最佳脱手时机,研究其合理技术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一、“制振”技术1、“制振”动作原理“特卡切夫”腾越动作的脱手,就是在兜腿以后立即通过合理的制腿振胸(简称“制振”)技术来使人体获得一定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以及与回环方向相反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单杠最新飞行动作“特卡切夫”的腾越和再握技术环节,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一、最佳腾起和再握条件的理论分析;二、最佳腾起和再握条件的计算机求解程序;三、腾起和再握实测数据以及最佳数据的对此分析;四、腾越飞行阶段枝术和实测数据分析;五、腾越和再握技术;六、燕式“特卡切夫”腾越的可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单杠“直体特卡切夫”与“直体传体360°特卡切夫”是当前体操比赛中的高难动作。采用调整摄影和影片解析的方法,对这两个动作进行定量参数分析,从“振浪”、“脱手”、“再握”等三个技术环节做了详细阐述,为发展这一类高难动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特卡切夫在1980年奥运会上获得了双杠冠军,他在单杠上所创新的脱手再握动作,以他的名字编入体操规则的难度表。如今特卡切夫和他的夫人——1976年前苏联奥运会体操比赛女子团体冠军主力之一——格宾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体操教练员。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纵观体操发展史,在单杠项目中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每一次发展、变化和突破都是与新的较为先进的大回环技术分不开的。如果说老式的挺腹大回环只能完成直体空翻下,而较为先进的“鞭打振浪”大回环技术却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特卡切夫”“京格尔”等飞行动作的话,那么在今天应用崭新的“盖浪鞭打”大回环技术,将会使单杠的飞行动作带来一个令人瞩目的飞跃。对于“盖浪”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我国体操单杠项目中“飞行”动作的发展,加速“飞行”接“飞行”乃至于“三连飞”的突破,我们对“特卡切夫”腾越这一不但有自身的难度价值,而且有很大连接价值的“飞行”动作进行了研究。在前几期学报中,我们已对“特卡切夫”腾越动作的脱手、腾越和再握三个技术环节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本文着重对振浪技术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特卡切夫作为经典脱手再握动作在单杠中应用率之广为其它腾越动作无法比拟,特卡切夫的连接形式有特卡与京格尔或肖空翻等动作的连接;特卡切夫的不同类型有单臂特卡,柏360特卡,并,屈,直特卡。正掏特卡切夫也为其中之一,因其难度大,采用者较少,具有  相似文献   

8.
直体特卡切夫和直体转体360°特卡切夫是当前本类型动作的最高难度。本文对此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对比分析,测出该动作主要动作环节的数据,从而对训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单杠前空翻和腾越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单杠向前类型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对振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浪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法和脱手再握动作的掌握和技术质量,所以分析研究振浪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的动作有:团身前空翻二周转体180°,屈体前空翻二周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猫跳”,反吊前空翻抓杠,燕式转体360°,团身前空翻二周越杠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研究,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1)Ⅱ、Ⅲ组别动作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主体动作,难度动作选择集中在C、D、E三个组别,不同类型动作选用呈现非均衡状态;(2)第Ⅰ组别动作倾向于向后大回环类,第Ⅱ组别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空翻越杠类“平分秋色”发展局面,第Ⅲ组别动作以阿德勒类动作为标配,屈体回环类动作逐渐增多;第Ⅳ组别动作呈现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度下呈垄断局势;(3)“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稳步发展、“阿德勒类+飞行动作”日渐增多、“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短暂减少,连接串将由“二连飞”向“三连飞”快速发展;(4)D分和E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的比赛将是难度与质量的双重较量,建议要努力做到“提难度、保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单杠直体后空翻二周越杠再握动作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超E组高难度动作,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江苏体操队队员王哲攻克这一动作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在他掌握该动作的基础上,又根据有关单杠“飞行”动作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计算机模拟,探索了完成该动作的最佳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单杠向后大回环连接的下法采用了“盖浪”与“鞭打振浪”相结合的技术(下称“盖浪鞭打”技术),然而同样连接的脱手再握动作在结构和技术上与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进一步发展脱手再握动作,不妨对二者进行简略分析。一、二者发展之相互关系在采用向后大回环的技术与动作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都经过了前三十多年的演变。下法采用的向后大回环技术经过挺腹式——鞭打振浪式——盖浪鞭打式的发展过程。其动作则从简单空翻下——复杂空翻下——高难空翻下。脱手再握动作在前  相似文献   

13.
单杠是男子体操项目中弹性强、位置高,容易获得较大动力的器械。器械的这些特点,使运动员能有较充裕的空间、时间,完成各种大幅度的回环、高腾空的脱手再握动作、转体和高难度的下法。因此,它也是一个技术和难度发展都较快的项目。在美国沃斯堡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单杠前六名选手中就有三名(中国的童非、日本的监物、苏联的特卡切夫)首次使用了单臂大回环,震动了体坛。它不仅打破了过去一向认为做单臂大回环在杠下垂面会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脱手的看法,而且很快被许多优秀选手加以发展,创造了许多单臂类的难新动作,这可谓是惊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一、选题依据随着体操技术的发展,单杠中的脱手再握技术在七十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高难的脱手再握动作不断出现。通过国内重大比赛的调研和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外一些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自选动作中无例外地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C组脱手再握动作。而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第三十条第4款对此更有明确规定:获得编排最高分的最低要求之一是至少要有一个B组的脱手再握动作。由此可以予料,脱手再握动作在单杠的成套自选动作中,今后  相似文献   

15.
男子部分一、单杠自21届奥运会以来,单杠技术的发展的男子六项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项目。这一发展是以18—20岁的年轻运动员为代表,其特点如下:1.腾越动作和脱手再握动作更加惊险独特。直角腾越现在都趋向于用直体来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影片解析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单杠“屈体前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振浪、撒手腾起、空中翻转及再握四个技术环节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双杠脱手再握技术中,向前大回环类的动作出现较少,因为这类动作的脱手再握技术复杂,惊险,稍有不适,易造成砸浪而脱手。本文以武汉体院竞技体校少年运动员为对象,设计了“双杠向前大回环3/4成支撑”动作,并训练成功。该技术动作难度在哪里?它有什么规律?又反映出什么样的生物力学特点,本文作了详细地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低杠脱手再握类动作撒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摄像解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高低杠的叶格尔、特卡切夫、京格尔三种类型动作及其繁衍动作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肩、髋角缩小(向前为增大),兜(鞭)腿动作的快速有力,适度留肩动作是上摆的共性特征;制动阶段特卡切夫类和叶格尔类动作的技术特征是髋角变化幅度大,重心远离杠水平,制振明显;撒手瞬时三种类型动作的特征为重心远离握点且位置有高有低,肩角顶开幅度有大有小;人体腾空后获得与回环方向相反翻转角速度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直体特卡切夫腾越是单杠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动作,运用SONY PC330高速摄影机,拍摄了江苏省体操队刘鼎赫完成该动作的成功与失败动作,运用Ariel运动分析软件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其动作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讨论,找出各个动作技术环节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单杠前摆分腿前空翻再握技术是最新的“飞行”动作。本文通过影片解析数据的生物力学方法,对这一最新飞行动作的下摆技术、兜腿技术、脱手技术及腾空和再握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前摆分腿前空翻动作技术的要点。提高动作质量、改变身体姿势、增大动作难度是该动作继续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