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众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稳步提升.消费特征明显的社会背景致使恩施土家女儿城内的民俗艺术紧跟时代步伐,加之以所要传递的民俗艺术信息顺应大众文化语境、传播媒介符合传统民俗艺术原貌、传播的接收者较有针对性、信息反馈渠道畅通直接,于是恩施土家女儿城成为现代语境下恩施州城市意象建设的核心,其中所蕴含的民俗艺术的传播对当代都市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涂波  涂芳 《出版广角》2014,(11):74-76
Web2.0是面向大众、利用集体智慧交互发布信息和内容的开放动态的互联网模式。作为典型的科技和艺术结合的产物,Web2.0模式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播媒介、传播速度、传播者身份等诸多方面展现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数字艺术盗版传播、假冒伪劣数字艺术产品无限制传播、数字艺术泛娱乐化传播等一系列失范问题,给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使数字艺术传播更好地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构建合乎德性的数字艺术传播新秩序势在必行。数字艺术传播德性构建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强调要有全局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艺术唯有借助于张力,才能突出作品的艺术表现性和审美感染力.读者之所以能够直接感知并欣赏到数字出版艺术独有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内在的智能动态张力性.一方面,数字出版艺术张力的形成,必须符合“矛盾排斥”“对立统一”之类的“二元对立”形式法则规律:另一方面,数字出版艺术张力的呈现则务必依赖于数字艺术特有的动态化图文声像表现方式、塑造手段,才能彰显其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与大众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艺术传播手段、渠道和方式的不断现代化,使得影视艺术越来越面向大众,影视艺术本身越来越趋向大众化。这种大众化趋势表现为快餐式、消费性、娱乐化、类型化影视作品成为主流,“英雄情结”和“明星效应”成为影视审美的普遍现象,影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呈产业化发展态势。影视艺术的大众化趋势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来影视艺术的低俗化和庸俗化、崇高人文精神的缺失、社会批判功能及教化功能弱化等种种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7.
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艺术的变革和进步都是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如影随形的。本文从数字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冲击与影响入手,阐述了数字媒介背景下,艺术活动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所必然产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周月亮 《现代传播》2004,2(6):46-50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是一种特殊的合作与博弈。影视艺术创造和影视艺术的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观赏活动是消费也是一种诗意的消费 ,消费前的“旧感性”在完成了影像向心象的转换后就产生了些许“新感性” ,所谓影视文化就是这样存在于大众心中的。影视艺术是惟一能够直接将美学价值变为市场价值的艺术。在形而上的拉力越来越稀薄的现代生活中 ,影视艺术应该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形而上慰藉。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哲学研究”在其中成为可能的艺术 ,影视艺术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哲学的器官”。审美愉快尽管有现实的色彩 ,但它本质上是了解非现实的对象的一种方式 ,这才是审美经验非功利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近代以来关于自由的观念所形成的两种基本的学说——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探讨了大众媒介权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权利张力关系。个人隐私权通过对个人自由权利的彰显起到抑制大众媒介权被滥用的作用,大众媒介权在尊重个人自由权利的同时,关注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追求与维护,有助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夏光富 《新闻界》2007,(3):25-27
本文从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文化形态、美学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认为影视艺术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公共形象,在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仅与大众的日常趣味、社会化的普遍的大众价值观有关,更与社会消费的商业性结构、审美的世俗性形式及其被拉动的感性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当下,数字艺术已经占据大众艺术消费的主流,其中,与接受者关系最密切、最能让他们如痴如醉的是如网游、QQ、微博、论坛、网络小说这一类具有互动机制的文本,我们将其称为“互动型数字艺术文本”。①与数字电影、电视剧这一类单向度传播的非互动型数字艺术文本相比,互动型数字艺术文本特有的本真真实、虚拟真实和超现实真实能够激发接受者的本真情感、虚拟情感和超现实情感三种自由情感。②这三种自由情感比非互动型艺术文本所激发的自由情感强烈得多,因此越来越多的网民将网络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游戏痴迷者甚至将其摆在了一个高于生活、高于生命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动态广告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卉 《传媒》2015,(3):55-56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依赖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艺术,是一种可逆性的创作过程,且创作而成的作品均可复制.另外,它也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融合度较高的艺术,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舞蹈、电脑动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中,为动态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动力,广受大众追捧.因此,在动态广告设计中,合理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严昊 《新闻与写作》2020,(3):F0003-F000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众多行业领域实现了融合,艺术领域也不例外。艺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感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艺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互联网的高效、便捷等优势,有效降低了艺术传播的成本,为社会大众享受艺术创造了诸多便利,从较大程度上提升了艺术的普及性"《艺术传播原理》一书从艺术符号、艺术媒介、文本分析、艺术沟通、文化市场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艺术传播的基本原理,从学理上对艺术传播的基础命题进行了梳理、归纳和阐述,为解决当代艺术传播所面临的现实和挑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仁成 《出版科学》2012,20(3):95-98
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外国经典作家莎士比亚从精英阶层的文化资本转变为平民大众的文化消费与娱乐对象。与此同时,数字媒体的大众化、符号化、娱乐化传播颠覆了莎士比亚在中国以往崇高的剧作家形象,而各类海量存在的数字化文字文本与视听文本也为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平民大众中的接受与理解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旭龙 《大观周刊》2013,(7):109-109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新媒介开始应用于艺术领域,使得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贵族文化,普通大众只要经过简单地学习都可以创作出像模像样的艺术,让人感觉艺术似乎就在身旁。新媒体艺术的最主要在于它的交往互动,但在我们发现在实际艺术交往互动中却表现的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不仅是媒介手法的转换,而且是艺术观念上对现代主义艺术理念的反拔。创作滞后、大众参与意识与能力的缺位等原因,都阻碍了新媒体艺术的交往互动.这尤其体现在以空间现代性为特征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范曾名誉权案的判决引发学者的争议,表明相关司法解释已经难以适应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与复杂的社会心理。一审判决虽未偏离法律精神,但市场化艺术行为的批评侵权尺度应区别于纯艺术行为评价的精神未能得到体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艺术作品,其分享的公共属性越弱,而附带义务的消费性越强,批评市场化艺术行为是否构成实质意义上侵权,需要考虑两个方面要素,一是适度尊重、参考社会大众的认知与判断水准,二是理性偏倚保护作为消费者身份的批评权利。针对市场化艺术行为的尖锐批评意见,只要有事实依据,涉及非人格要素的贬损词汇不应与人格侮辱、贬损直接等同。  相似文献   

17.
广告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最具普遍性的大众消费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以其趣味和情感肯定了消费生活和艺术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在形态上由平面化、静态化向数字化、场景化方向转变,在内核上则逐渐成为企业与拥有共同审美旨趣的消费者协同共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免不了互联网的深度参与,互联网对于社会的创新和进步作用越来越重要。艺术和传播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变革后的艺术应该规避弊端,不断扩大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和基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正在一步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具有跨媒体、独特语言和艺术形式的数字新媒体越来越多为人们所识所用.作为一种新型艺术形式,数字新媒体艺术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和人们对数字化生活的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数字新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数字新媒体艺术是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数字新媒体艺术起步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作能力缺乏,人才结构与社会的需求断层等问题.《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一书针对这些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认真进行梳理和编写,编写人员结构合理,该书主编刘慧、狄丞、沈凌从事艺术教学十余年,有商业项目为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经验案例丰富.该书中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知识,又补充了新兴的专业知识,兼收并蓄,层次分明,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20.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电视都是普通大众了解和接收社会新闻的重要平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电视新闻的竞争力。相较于以前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现场报道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要发挥出它的优势,还需要报道记者掌握好相关的现场报道艺术。本文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以及报道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