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土地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此,有人断言,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已经过时。资本主义土地关系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时,绝对地租来源于社会总利润额。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承认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一切财富的最终源泉。2008年10月9日—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与会通过了关于农村土地的一些改革,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好处便是"土地可以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由流转"。分析视之,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真实写照也是其理论的继承和延伸。因此研究我国的土地流转我们必须从地租理论入手,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指导下的土地流转,也研究土地流转的必然性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是由一系列原因引起的,它并不是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理论的否定,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关于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概念,在不少同志看来,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解释: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存在的条件是“农业部门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直接来源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我们认为,对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直接来源的这种归纳,是不够妥当的。它混淆了绝对地租一般和绝对地租特殊这两个概念,将绝对地租特殊的条件和直接来源误认为绝对地租一般的条件和来源。何谓绝对地租一般?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告诉我们,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历史前提和基础。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是取得地租。因而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不论是好地坏地,都要索取一定数额的地租,否则,他宁愿坐视土地荒芜,也不会将它白白地交人耕种。我们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地租分配不合理等若干问题。同时马克思地租理论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应合理分配地租、提高农产品价格、发展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6.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经济平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创建"虚拟空间土地"收取"平台地租"的现象,是地租形态在当前的一种新表现.这种虚拟空间地租与传统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实物空间地租有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地租本质上都是基于租用一定资源使用权而产生的交付租金行为,是所有权在经济上...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理论工作者必须开拓视野,以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两个必然”的思想。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是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关键。本文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视角考察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深化了对“两个必然”客观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三种绝对地租形成机制理论.本文认为,以特定制度环境为基础的机制代表了一种合理的理论进路;虽然它解释了绝对地租的历史性产生,但未能解释绝对地租的再生产.因此,本文引入了开发资本家与食利者地主之间的互动,并探讨了绝对地租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三种典型租金即金融租金、知识产权租金和平台租金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租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吃穿住用行。在我们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出现了古典经济学派,他们对地租有着那个时代特定的理解。这个学派是资产阶级中最进步的学派。它们的理论直接反对地主阶级的地租理论,是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最有代表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这三位。下面我将分三部分来介绍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发展,分别是古典经济学地组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内容、古典经济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按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并提供可以转化为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马克思考察绝对地租问题时并没有对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实际差别进行计算。但是,时过境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大幅度地提高,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实际差别成为人们研究绝对地租问题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当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研究现状及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使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阐明了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以及土地价格的理论。马克思的分析偏重于农业方面的地租和地价问题,即分析农业资本家剥削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将其一部分交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大土地所有者的关系。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建筑地段和矿山的地租,也作了科学的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土地不是商品,即不是自由市场上买卖的对象,更不是投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了很多新的景象和特征,我们要辩证地认识这些变化,它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理论的否定,经历了这些变化后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它也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征收绝对地租费用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下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资本论》第三卷,第693页)因此,“土地的资本主义耕种”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4.
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理论思潮,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肯定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理想,特别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传统,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分析。另一方面,后马克思主义又主张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力图通过解构,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谈谈现代绝对地租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1980年第5期《教学与研究》上卫兴华同志的文章《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绝对地租问题》以后,很受启发,颇有同感。但对于现代绝对地租(即其来源不是较低的农业有机构成意义上的绝对地租)的来源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作为经济上体现国家所有权身份的地租收益及功能亦随之不断变化。文章根据一般地租理论的论述,通过对我国城市地租的政策演进及其变化规律和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原理分析,强调在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土地政策的运用中,地租理论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不再适用了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社会生产力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和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动。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讨论,各种观点涌现出来,如“经理社会”、“后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等等,从不同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解释和说明。虽然它们各有侧重,但却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1)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5页:“另一些人则把土地租给别人经营,以收取地租”中的“地租”一词虽不能说错,但用得不准确,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疑惑:收取地租的应当是地主呀,怎么是资本家?其实,这里的地租是资本主义的地租,而不是指封建性的地租。所以笔者认为应在地租前加上“资本主义”。这样会更加准确,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资本主义”地租$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如今,世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两个必然”的理论遇到了不少的曲解和挑战.正确认识这一论断,直接关乎着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也关乎着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当代两大阵营的较量及其新变化等问题,从中阐明了“两个必然”的真理性及其与“两个必然”的辩证统一性,进而说明在当代中国既要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创始时的资本主义相比,其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现象。如果我们无视资本主义最近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不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就不仅会使我们的理论本身显得苍白无力从而失去吸引力,而且会为各种美化资本主义的片面乃至错误的理论、观点提供生长的温床。这对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本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专栏特组织“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专题讨论,从本期起,较为系统地刊发有关文章,以期为理论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引导青年学生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