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本文就《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与曹雪芹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林黛玉的恋爱观及其爱情生活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反观作者曹雪芹的经历及思想,从而找到二者的内在联系,得出曹雪芹思想的矛盾决定了林黛玉形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笔下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纵观林黛玉的一生,不论是体态神貌、举止言行,还是吟诗作赋、赏花弄月,无不体现出诗人的气质,焕发出诗性的光芒。诗性之美,才是她的美之为美的根源。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林黛玉的诗化人生:首先,从林黛玉的待人处世等外在表现来看;其次,从林黛玉写的大量诗作中体现出的诗美来看;再次,从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位诗化人物所寄托的审美追求来看。由此得出结论:林黛玉的诗化人生其实是曹雪芹诗美理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前三回中五处写到林黛玉的外貌形象,突出其精神气质之美。手法由远而近,层层渲染,又以其他人物为起点、作铺垫,最后以模糊描写完成这一美的典范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出现在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出身于百年望族,生于繁华,卒于零落。他从自己的生活遭遇出发,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之间的婚姻恋爱的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形象中多为聪慧美丽的女子,林黛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她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林黛玉有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之貌,有心比比干多一窍之才,还有病如西子胜三分之病,黛玉之美不仅表现在她梦幻迷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还表现在她横溢的才学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关于这些,大家的评价基本一致,无须赘言。  相似文献   

6.
在红学界林黛玉是一个被无限拔高了的典型。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没有反对走科举仕进之路的思想基础,黛玉和宝玉比共性少而差异多,黛玉和宝钗比差异少而共性多,林黛玉批判封建家长在《红楼梦》中找不到根据。曹雪芹给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这是曹雪芹给林黛玉性格定的性,明确表明要从诗这个角度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一位靠诗“立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7.
这几天,我正在看旧的电视剧版的《红楼梦》,要说我最钟情的,莫过于那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了。也真是辛苦剧组,怎么会找到气质这么相似的演员!陈晓旭的不大但细长的眼睛,尖尖的下巴还有那小巧玲珑的嘴巴,和曹雪芹写的林黛玉几乎完全吻合了!我真觉得,林黛玉那种美感也只有陈晓旭能  相似文献   

8.
柳湘莲是<红楼梦>中较为重要的人物.他特立独行、自尊自爱、侠骨柔肠.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丁度文武兼通、性情刚直,这一点与柳湘莲极为相似.正是缘于此,丁度成了曹雪芹先生笔下柳湘莲原型的不二人选.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红楼梦》“正文起头处”,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将贾府的建筑与人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揭示了部分贾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引出了一系列违背常理的怪状。刘心武先生的研究从曹雪芹家族历史变迁入手,尤其是曹頫非曹寅亲子这一关键线索,对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所见的种种怪状,予以系统性解答。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形象中多为聪慧美丽的女子,林黛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她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林黛玉有“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之貌,有“心比比干多一窍”之才,还有“病如西子胜三分”之病,黛玉之美不仅表现在她梦幻迷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还表现在她横溢的才学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关于这些,大家的评价基本一致,无须赘言。  相似文献   

11.
《五柳先生传》诞生以后,基本经历了隐士、儒家、玄学、佛学等视角的解读。隐士的视角肯定了传主超拔世俗的高逸,却忽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儒家的视角重视了传主的人间关怀,却忽视了传主天人合一的宇宙胸怀;玄学、佛学的视角重视了天人合一、超言绝象、超越世俗的人生境界,却忽视了生活、生命存在的本身。当代学人力图摆脱政治社会和伦理道德视角,从生活、生命本身出发来阐释《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为具体生命的现实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审美生活方式,五柳先生是一位融会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想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尤其是用了带“不”的否定句,更使文章精辟诙谐。其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开篇首句,两个“不”字即把自己排除在名门贵族之外,不仅不知籍贯和出身,就连姓名字号也不知。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当时清谈玄理的风气盛行,许多玄学家以清谈高妙的玄理点缀风雅,炫耀才华,标榜出身。而陶渊明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一个“不知”,一个“不祥”,极大地讽刺了那些士族以门第出身为荣  相似文献   

13.
邵欣荣 《考试周刊》2014,(81):19-19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纯粹诗人气质的红楼女儿。她集天地山川之精华,以诗歌为心,以还泪为魂,演绎了唯悲唯美的人生。她承载着曹雪芹悲剧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其自身独特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不可重复的。但是,这种品格却不是与生俱来或凭空而降的,而是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正是林黛玉以前诸多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个性品格的涓涓细流,才在《红楼梦》中汇成了黛玉品格的一泓清水.黛玉品格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而且是一种极度升华状态的文化承载。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是两部几乎同一时期产生的伟大作品,无论从时代、出身还是经历上,吴敬梓和曹雪芹都有着其相似的地方。两部作品中都同样涉及到了对封建八股科举制度的批判和抨击,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来探究二者具体的批判方法和立足点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呕心沥血创造了这部千古绝唱《红楼梦》,其心血又艺术地集中体现在《红楼梦》的前五回.换句话说,前五回是《红楼梦》全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从总体艺本构思来看,又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一个带纲领性的序曲.《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这个序曲中不可忽视的一段乐谱.因此,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教材,我们不可单一独立地进行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而要把它和前五回,特别是第二回联系起来,置其于总体的艺术构思之中,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探讨.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获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艺术享受,进而领略《红楼梦》的艺术风光.  相似文献   

17.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在这篇自况小传中,陶渊明以精粹简约的笔墨勾画了一幅自画像——好读书、性嗜酒、著文自娱、志趣高洁、安贫乐道的隐士五柳先生。通常人们认为陶渊明过着虽然贫困但却悠闲快乐的田园生活,笔者从五柳先生“期在必  相似文献   

18.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 ,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短短不足二百字 ,逼真传神地把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语言朴素洗练 ,平淡而寓意深刻 ,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带“不”字的否定句。钱钟书先生说 :“‘不’字为一篇眼目。”一语道破 ,恰如其分。一个“不”字言浅意深地概括了陶渊明的为人、志趣、生活、人格 ,不愧为本文的一个传神之笔。其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第一句即把陶渊明排除在名门贵族、显赫家门之外 ,不仅不知出身 ,又不知籍贯。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 ,魏晋时期崇尚玄学 ,清淡是…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钟情柳树,因宅边有五棵柳树,便干脆自号为“五柳先生”。本文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全文虽不足200字,却有着9个响当当令人一再凝眸的“不”字,深长思之,不能不使人对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更生发出一种由衷的景仰。《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对其一生的欣慰而  相似文献   

20.
目标确定:一、积累掌握本课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二、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三、学习写“幽默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