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友谊》精炼讲述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历史友谊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讲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交往带来的新机遇.该文主要从双语纪录片字幕翻译特点入手,以该纪录片双语字幕翻译为例,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译例探析纪录片字幕翻译特殊性、瞬时性以及口语性的特点,深入探析纪录片中字幕增译、省译、转译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其字幕呈现的内容特点与其它作品有所不同,字幕翻译使用"真实再现"的手法旨在为观众再造一个现实。文章以《行星地球》为例,从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功能入手,以事实、概念、信息、画面的角度展开,提出纪录片字幕翻译三项策略,即遵守基本的行业规范;合理编排文本,力求清晰;简化文本,确保字幕翻译质量,最终达到文化传播与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3.
广东乡土纪录片在近十多年中蓬勃发展,其字幕与传统的文本字幕截然不同,语言文字更加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为此,译者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因素。顺句驱动对策即是其中的一种较好处理字幕翻译的对策。作者以自己为广东电视台翻译的乡土纪录片为例,分析如何提升纪录片汉英字幕翻译的可读性,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制作纪录片的人来讲,当该片涉及到不同的语言文化,为达到呈现事实的目的,字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字幕翻译的目的、观众的接受度以及字幕翻译方法的探讨,结合纪录片《鬼佬》做案例,研究了跨文化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技巧和文化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宁  高歌 《英语广场》2023,(32):36-41
纪录片是跨文化交流、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媒介,字幕翻译对纪录片海外传播效果的推进作用不容小觑。本文结合生态翻译学与纪录片字幕翻译,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字幕汉英翻译为例,探讨译者如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升字幕翻译质量,促进中国纪录片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的有声语言承载着大量的信息,纪录片字幕的英汉翻译必须结合纪录片语言的特点。认知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项认知活动,需兼顾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和现实社会等因素。认知语言学诸如范畴化、识解等基本观点有助于确立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都会受到本国文化的制约,因此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烙印,是翻译中较难处理的部分.口译和字幕翻译有相同之处,释意理论所提倡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对于字幕翻译指导意义极大.鉴于对纪录片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国产纪录片《大数据时代》为例,运用释意理...  相似文献   

8.
在文章中,作者尝试以德国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指导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以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翻译纲要,并采用诺德的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对原文和译文中的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为其提供了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影字幕翻译普遍受到时空有限性和影片类型的制约。时空限制是字幕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影片类型之于电影字幕翻译,恰如文本类型之于传统笔译。如何在有限时空内再现幽默诙谐的语体风格,是字幕译者面临的最大困难。在双重制约的背景下,适当使用归化策略更符合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实际;合理运用改写策略有助于实现对白的交际意图和语用效果;借助影片的声画效果,巧妙利用补偿策略可以减轻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以《出发吧!去中国》字幕翻译为例,探索在翻译生态环境下字幕翻译的适应与选择,提出更优的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文化类纪录片“走出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秀外语纪录片被引入中国;同时,很多优秀的中文记录片也走向了世界。因此,字幕翻译的地位愈加重要。本文借用接受美学理论来研究字幕翻译,从而更好地促进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这一过程中,一些国家发行的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也被引入国内市场。但是由于译制语言的不同,这些纪录片无法直接播出,需要进行合理的翻译加工,才能被我国观众所接纳。依据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理论,对英文纪录片字幕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目的论角度谈字幕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考试周刊》2007,(42):46-48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字幕翻译也成为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时空等因素的限制,电影字幕翻译与传统文本翻译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上述差异对字幕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有其特有的语言特点,即以真实为本质,同时能做到升华主题,语言偏向书面用语。随着观众对纪录片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语纪录片走入国内,也有许多优质的国产纪录片走向世界,这使字幕翻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使译语更贴近译语观众的文化审美,成为诸多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Wild China以及《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研究不同的文化审美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针对呼唤性文本翻译补偿策略的研究尚属新兴领域。不同的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补偿的不同策略,文章结合文本类型理论,以广告翻译为例,论述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的几种常用方法:转换法、强化法、归化法和替代法。  相似文献   

16.
虞毅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199+201-199,201
影视字幕是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视听媒体文本,其主要功能在于为观众提供必要的语言信息,译员应当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最终达到影视字幕翻译的目的。本文拟应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本类型学可以被用来研究汉英字幕翻译吗?该研究将莱斯的文本类型论运用到电影<非诚勿扰>的"笑点"英译部分,并且初步进展显示:文本类型学可以使字幕翻译者对文本功能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文本的语言特征以及采纳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徐静娴  杨玉 《英语教师》2024,(3):81-83+91
纪录片作为多模态话语语篇,依靠各模态及模态间的共同协调合作来构建意义。以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指导,选用纪录片《灭绝的真相》的字幕为语料,分别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分析、赏析该纪录片的字幕翻译,以期对相关字幕翻译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影视字幕是原声口语浓缩的书面文本,虽不同于文学文本,但其中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而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如何处理其中的文化信息则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和外国文化的理解.文章通过实例,评析了归化和异化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并指出了在影视字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应共同存在并互为补充,在处理不同因素时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建筑因其特有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古建筑书籍文本进行翻译研究,但结果良莠不齐。问题在于译者没有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忽略了古建筑文本的特殊功能和交际目的。而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古建筑文本翻译开启了新角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她的三大文本类型"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理论说明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译者要根据不同文本类型的不同的功能和交际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结合赖斯的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相关理论,以贺州古建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贺州古建筑文本翻译研究现状入手,对其进行翻译实践研究,探讨古建筑文本的翻译特点及翻译方法,把贺州古建筑的风貌展现在中外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