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禹治水的史事虽见于诸多传世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考古资料欠缺,曾为不少学者所质疑。近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出土文献不断增多,研究显示,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在巴蜀地区,与大禹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构成了多彩鲜明的大禹文化景观。大禹治水成功,不仅推动了中国国家的形成,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前奏,而且推进了古巴蜀文明的进程,对后世巴蜀治水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爱文化的源头即中国古代"仁爱""兼爱""慈爱"思想。聚焦北川地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大禹精神与现代大爱文化的一脉相承:即大禹治水为民与国家领导人救灾为民的大爱精神,大禹艰苦奋斗精神与全国人民团结抗震的大爱精神,大禹的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的思想,大禹文化的传承与大爱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郭强 《寻根》2021,(1):14-16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中国流传极广.传说尧在位的时候,发生了大洪水.洪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田地,还淹死了许多人.为了解除群众的疾苦,尧帝召集众首领,共同商议治理洪水的事情.最后,大家推举一个叫鲧的人来担当这一重任.鲧治水采取的是用石块和泥土筑坝的办法.结果是坝越高,水越涨,憋在堤坝中的洪水,犹如囚在笼中的猛兽,只要突破一个缺...  相似文献   

4.
遂公盨铭发现后,各家解释还不甚清楚,本文认为:盨铭是遂公以“德”治国的训导书,对国人进行教育的经典文献;特别是盨铭阐述“德”的历史,把大禹治水当作“德”的源泉和化身,把禹之德行作为杰出代表和最高典范,参照其它文献和竹简资料,更加突现盨铭赞美大禹之“德”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为古史文献记载的大禹故里、大禹治水肇始地和古蜀人发祥地、冉駹古国核心区及今日羌族聚居区。大禹被道教法师和羌族巫师释比奉为巫师始祖,冉駹的巫师为商王朝重要贞人,古蜀人的巫文化与冉駹属同一巫文化体系并以岷山为天庭圣山,羌族与冉駹有着重要渊源关系且至今盛行以天神、山神和家神信仰为中心的巫文化。大禹、冉駹与羌族在岷江上游地区在巫文化上呈现的重合现象,反映了三者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禹文化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文明的历史进程,是赓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升华。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民族自强求变、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依托。将大禹文化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大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是当前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重要途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大禹精神──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大禹精神──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杨超大禹时代,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化的重要历史时代,具有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大禹是承先启后的伟大历史人物。通过对大禹精神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各项伟大社会变革的...  相似文献   

8.
公祭大禹陵     
公祭大禹陵鎏烨4月20日,是浙江省暨绍兴市公祭大禹陵的大盛之日,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人士乃至海外的炎黄子孙,云集于会稽山之下湖之滨,其盛况前所未有。笔者虽乃一介小民,但对“人人皆知,功盖千秋”的大禹无尚崇敬。因此,那天我凭借着天上的星光,租乘一条...  相似文献   

9.
灾后四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大禹的出生地,四川的大禹文化包含了大禹文化遗址遗迹和抗灾文化、羌文化、水文化、巴蜀文化等内涵。在四川旅游灾后恢复重建中,要整合多项大禹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大禹文化旅游圈。  相似文献   

10.
大禹所出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先秦人士认为禹出西方大禹出自何方?古老的.《尚书》没有说。我国第一部正史作者司马迁为了论证东方是“物所始生”,西方是“物之成熟”,“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一条规律,在《史记·六国年表·序》中举出出自西方的大禹、成汤、周文王三位古哲为证。关于大禹所出之地,司马迁明确指出:禹兴于西羌。《史记集解》引皇甫溢的见解,而皇甫曾引用猛子》的两句: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今本《孟子》无此二语,只在《离娄》章提到舜是‘陈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古书里常有多几句或少几句的情况,近年出土的竹简书…  相似文献   

11.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他们崇拜大禹,大禹被奉为山川的神主。其后,当道教肇源于巴蜀,吸收了古老的羌族宗教信仰,大禹又被道教奉为祖师。于是羌族文化与道教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一派奇异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至于大亻丕,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这里,“播为九河”就是黄河河口治理的一种技术措施。黄河的特点是输沙量大。现今输沙量每年达16亿吨,其中...  相似文献   

13.
大禹生于六月六日的传说自汉魏以来广为流传。究其原因,西汉时期,在五行数术学说的影响下,数字神秘主义盛行一时,作为治水圣王的大禹与五行之水,进而与数字六结下了不解之缘,大禹生日"六月六日说"于是应运而生。与此相关,六月六日之水也被认为具有种种奇效。而《汉书·律历志》中关于夏代积年四百三十二岁的记载,可能也源自大禹与数字六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4.
神话背后有历史。大禹史迹最显赫的三处地域是山东(河南)、浙江和四川。山东(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浙江和四川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大禹神话的"整合"过程,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结果,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中的历史层垒。  相似文献   

15.
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与哲理内涵,为新时代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须要再认识、再出发,向度有三:深度提炼与整合文旅资源要素;建构特色开发与高效利用体系;"多态"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胡文炜 《寻根》2011,(6):131-134
上世纪30年代长江以南发现了良渚文化,70年代又发现了河姆渡文化,证明南方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绍兴,小黄山文化遗址、寺前山文化遗址、马鞍仙人山文化遗址,都说明绍兴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人类居住。作为越人,他们属于地道的绍兴“本地人”。如果大禹来越地会诸侯是史实的话,他也不会到荒无人烟之处来会,因而大禹不会是越族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17.
一、缘起与解题2002年10月21日,《北京晚报》上刊发一篇报道,介绍北京保利艺术馆收藏并展出的一件西周青铜器公及其铭文98字。我据刊发的铭文拓片,作了全文隶定解读,并亲赴保利艺术馆以观其庐山真面目。据介绍,这件公是2002年春天保利艺术馆的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然后将其带回北京审鉴真伪,确认真品后购买。在对其进行鉴定后,我相信李学勤、马承源等青铜器专家鉴定为真品是可信的。其铭文又一次证明禹、大禹治水、夏朝是信史,证明中国历史文献相关记载渊源有自。特别是作器者乃遂国国君,意义犹为重大。对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崇天中国古代农耕生产不同于尼罗河、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在于它依赖气候条件而不以灌溉农业为主。《史记·河渠书》中说:三代之时,人们只知水害,不言水利,传说的大禹治水,只是“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以疏导河流,根...  相似文献   

19.
夏王朝是在尧舜联邦的基础上崛起的,尧舜联邦的中心是在中原地区.在尧舜联邦的基础上,大禹通过治水树立了崇高的威信,启迪了集权统一的思想观念,而且在征战中牢固掌握了兵权,得以定贡赋、颁夏时于邦国,又明赏罚、制刑法、广交诸侯、招揽人才,为夏王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夏政权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全面准备工作,继承帝舜的位置非禹莫属.大禹取代舜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世袭制夏王朝,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夏代是中国由史前时期向文明社会演进,由部落向国家演进的完成阶段。而大禹作为文献记载的夏王朝的第一世帝王,则是这个完成阶段的临界点和结穴点。欲探索整个夏代文化,不能不研究夏的先祖鲸和禹的时代在由史前向文明演进历程中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