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凭借着社交私密化、信息传递迅速、互动共享便捷等特点倍受用户青睐,作为伴生,谣言也走入大众视野。媒介分析是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内容之一,本文试在媒介分析视阈下探究谣言何以在微信中传播,从传播方式,传播的及时性、持久性,受众参与程度四个方面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袁会  陈前 《新闻前哨》2021,(2):113-114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转基因、核辐射等潜在威胁的持续存在,科技类谣言逐渐出现于各媒介平台,在扩散虚假信息、普及错误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信息的有序传递产生了负面影响。有鉴于此,本文以科技类谣言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风险沟通、谣言传播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探究科技类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主要表现形式,并为针对此类谣言的治理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19):28-3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谣言的传播渠道、传播特质等发生了质的改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谣言不仅会通过更多的非正式渠道进行传播,也使得信息发布相对滞后的传统媒体参与到谣言传播中来。社会公共事件中谣言的大量存在还与社会情绪的累积相关,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担负着信息沟通和疏缓社会矛盾的责任。传统媒体的辟谣,依赖于其权威性,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辟谣反而推进谣言的传播则会严重影响其公信力,因此,遏制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是传统媒介的内在要求和社会责任体现。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谣言借助微博这一媒介平台强势来袭,诸多学者将目光投向微博谣言的研究。通过对谣言传播的结构、社会心理动机以及谣言在微博中的传播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微博作为媒介并不生产谣言,微博本身的特性也为谣言在传播中的自我净化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谣言的传播过程,离不开谣言传播者,谣言传播的渠道,谣言的内容,谣言接受,谣言传播的效果,谣言反馈等要素,更离不开诱因、媒介和政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层出不穷的谣言,给社会心理和社会系统带来了诸多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晅 《新闻世界》2012,(1):100-101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新媒介(互联网、手机)赋予了公众在信息传递上的开放性传播特点,无从证实的新闻、诽谤流言、假情报、天花乱坠的广告承诺,使得因特网的用户有能力在几分钟内传播上万条的错误信息,并在同一过程中不断增加一些虚构的情节。。2010年初的山西“地震门”事件使我们对有关网络谣言传播的现象进行反思。本文将从媒介环境、传播方式、传播者、受众等方面梳理阐述研究者们针对网络谣言盛行现象的揭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爆发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情况下,无论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是新媒体,都可以并应当进行相关的健康传播,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如传播信息、粉碎谣言等。增强媒介传播的效果,使传播的信息被受众在思想、态度和行为上所接受,才能使媒介在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时起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长月 《传媒》2015,(1):51-52
谣言自古有之,而现代媒介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则使谣言增添了滋生的土壤和传播的捷径.如何对其甄别和消解,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相比于传统谣言,微博谣言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微博谣言的特征 第一,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这也是微博谣言有别于传统谣言的主要传播特征.微博是一种高效的自媒体媒介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和手机发布微博信息,这在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助长了谣言的传播能力.尤其是一个“大V”微博主,通常会拥有成百上千的受众“粉丝”,其发布的微博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和连续转发,百而千,千而万,进而产生类似核裂变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是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传播的谣言。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易接触等特点,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方式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但也为谣言的散布和传播提供了方便。网络谣言的产生及传播给社会带来危害,使对网络谣言进行防控成为必要,鉴于谣言不会完全灭绝的特点,及网络自媒体的开放、匿名、原子化等特点,对网络谣言进行事前预控要比事后控制效果更好,成本更低。从理论上说,只要网民不想造谣(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信息与传播主导的社会环境中,新的传播形态不断涌现,信息、媒介、传播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媒介、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呈现出当前界限模糊、深度融合的复杂关系,并催生出媒介高度丰富低度呈现、信息空前集中空前分散、传播瞬时在场瞬时消解的无媒介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2.
当下全国正在掀起一场整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被查落网。这反映了微博这一炙手可热的媒介,在成为社会信息传播重要渠道的同时,泥沙聚下、鱼龙混杂,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甚至被利用,成为犯罪的手段和温床。  相似文献   

13.
谣言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它传递消息,树立或毁坏名声,促发暴动或战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和发展,并没有使谣言烟消云散,甚至会促进谣言的传播。这种现象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注意,以免不自觉地成为谣言传播者。  相似文献   

14.
谣言自古存在,历来对社会影响极大。随着信息化大潮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等相继问世,尤其是在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的推动下,谣言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影响力都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阻止谣言已成为一道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仔细考察谣言的历史和发展轨迹可以发现,谣言的传播与  相似文献   

15.
孙嘉卿 《中国出版》2012,(10):19-22
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微博的即时性、碎片化和网状结构等特征使其具备着更强的谣言传播潜力。通过分析2011年新浪微博辟谣账号发布的信息,本研究发现表达某种社会意见的内容最容易成为谣言话题,且谣言背后往往隐含着不安及愤怒情绪。针对微博谣言的传播规律,将建立谣言举报制度、强化意见领袖的作用以及消除偏见等多种辟谣策略相结合将成为微博辟谣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观望期、公开期、问责期、沉寂期。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呈现新特征,自媒体传播真实快速地引发受众关注,网络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网络论坛传播对突发信息辨识度增强。传播对网络谣言的形成有三点启示:事件本身的特点制约谣言散播,政府媒体信息即时公开消解谣言散播,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阻止谣言散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社交类应用的发展,谣言依附新的媒介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交媒介的人际交往属性出发,援引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新型媒介环境和特点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出社交类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谣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网络谣言因此层出不穷,给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带来诸多挑战。社会管理是社会正常运行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立足媒介传播规律及案例,阐释当前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表现形式,并据此提出在社会管理视域下,网络谣言治理的过程性路径、源头性路径、基础性路径和自省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下网络成为我们传递信息最迅速的渠道之一,伴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准确甄别真实信息和谣言.由于人们在看到信息的第一反应有所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导致我们的辨别力有所下降,所以部分受众作为信息的二次传递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谣言的大范围传播.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例探讨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在未来应该如何规避网络谣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个人人开口评说的年代,不同思想在微博等各种新型媒介里碰撞,群众的传播权、话语权前所未有地释放;这亦是个言沦鱼龙混杂的年代,不同群体在话语传递中彰显了浓烈的个人色彩,甚至充满无知谣言、弥天大谎、恶意中伤,由此引发各种形态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