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对网上人际传播的需求 ,使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中的其它传播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本文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并以此说明网络人际传播对于物理世界人际传播活动、人的社会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探讨了受众和传播者如何利用网络人际传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网络购物人际传播特性的分析以及对互联网络时代"长尾理论"的阐释,提出网络购物发展的利基点在于:利用数字化网络能够无限延伸的渠道,结合人际交流一对一的个性化传播优势,引导象征性符号消费,开拓建立在网络人际传播基础之上的"长尾"市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人际传播活动在社交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发展之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户在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传播交流活动时展现出一些与以往线下人际传播相异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微信为例来研究网络人际传播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弊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了解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人际传播的便利性,也应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辩证地看待这种传播活动并对它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的意义表达系统层面看,网络人际传播之不同于直接性人际传播的关键在于非语言传播的相对缺失.由于许多场域性信息均在非语言系统里,而非语言又不容易媒介化,导致网络人际传播的间接性至少在情感层面的传播效果上远不及直接陛人际传播.不过,如果非语言传播完全像在直接性人际传播中一样进入网络人际传播,也许会导致我们依托于网络的人际传播之梦也因此被惊醒乃至击碎.  相似文献   

5.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新闻界》2005,(5):118-119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石磊 《当代传播》2007,(1):57-59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特征,在日益持续和深入的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将会逐渐被肢解,传播主体的个人真实身份属性也将随之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传播主体的需要,也是传播动机的需要,更是传播效果的需要.网络人际传播最终摆脱不了人际传播的本质,因此,传播主体的个人身份属性依然是影响网络人际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人际传播的特性出发,以微博客作为案例考察分析,分析微博客媒介的背景、特点、以及微博上的人际传播关系,探讨虚拟人际传播新特征,并总结虚拟人际传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交流--试析网络人际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人际传播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所进行的间接的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属于间接人际传播,它的传播过程完全借助于网络进行。...  相似文献   

10.
熊顺聪 《新闻界》2013,(4):30-34
村干部是国家政权的代理人,也是农村社会的当家人,他们也是农村人际传播中的重要成员。本文以村干部的形象为切入点,探讨他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网络,以及他们在农村人际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并借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经典传播过程模式,分析村干部人群的人际传播的具体过程,探索村干部在乡村人际传播中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1.
李晶  肖欢容 《东南传播》2017,(12):87-89
在传播学领域里讨论人际冲突与人际传播的关系(以下统称"二者关系"),学者们往往会从功利主义、社会心理学、文化和关系视角入手。但这四种视角未能科学地论证二者关系以及不能揭示人际冲突与构成人际传播的其他要素如何进行互动。一般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一种科学而严谨的视角,从系统与要素、联系与环境、结构与功能为起点,把二者关系纳入到系统中进行思考与论证,可为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于研究"冲突与传播"的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理论,本文则从传播学的人际传播视角进行分析,介绍霍曼斯人际传播理论的基础、决策模式、人际冲突、自我披露、人际关系变化等方面的基本观点。本文对于全面研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传播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表情也开始流行起来。网上大量传播的表情符号、图片、视频片段等丰富了网络表情的种类也表现出网络人际传播的多符号倾向。  相似文献   

14.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的出现打破了虚拟人际传播与现实人际传播之间的界限,并且将二者融合起来。它采用实名制,并且为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交流形式,既弥补了传统网络人际传播中的非语言形式,又可实现一般网际传播中的异步交流,这种独特的新型网络人际交往模式构建起一个崭新的社会网络圈子。然而由于声音、眼神以及交往情景等限制,它依然无法在传播效果上等同于现实的面对面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流,也叫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有:面对面谈话、打电话、书信往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比如ICQ、QICQ、BBS、E—mail、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以及各式各样的聊天室。一场猛烈的“交往革命”已经悄悄地展开,它正在逐步消解距离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从空间的束缚中逃脱出来。正如传播研究先驱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我们自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的人,故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须的,也是人们确认自我、通过对话实现心灵相遇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人际传播的几种代表性理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镜中我"理论、"我-你"的人际传播理论。笔者认为,人际传播研究是最贴近人的生活和最为实用的一类研究,对它的需求,遍及随时遇到、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之中,因而也是最具人性和情趣,具有强烈心理色彩的。  相似文献   

17.
陶建杰  徐宏涛 《新闻大学》2012,(1):80-86,108
以对上海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发展现状,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分析其对个人现代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正处于过渡阶段;人际传播网络是其个人现代性的培养环境;人际传播行为是其个人现代性的催化剂.人际传播网规模、传播网趋同性、异质性、人际传播频率和内容等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今,网络社交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不再简单以血缘或地缘关系来连结彼此,而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人联系起来。本文以网络社区豆瓣网为例,对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基于兴趣建立的"陌生人"社交机制,并分析网络社区的人际传播所达到的文化认同建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月荣 《东南传播》2014,(11):101-103
本文试图以"点赞"功能为切入点,以传播学基础理论为框架,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出发,在对前人相关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最新的数据资料,关注最新的互联网资讯,从而将"点赞"行为分解为信息共享、人际互动、语义生成三个环节,以此对其进行梳理。进而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分析传播形态的兴起及发展趋势,在对过去网络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剖析后,总结出当前网络人际传播的新形态,并分析了这种新型特征对于个人、群体、网络及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传播媒介的社会交往功能日臻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特别是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集通讯功能和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局限,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本文基于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解读当今环境下微信的人际传播,并就微信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