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1.
权玺 《编辑之友》2021,(10):43-48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其目标指向多个复杂系统经由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更高级的复杂适应性系统——全媒体生态系统.媒体融合过往历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和迷思主要源于融合参与者个体、种群及群落在各自分散决策时的生态位冲突,而已取得的阶段性中间成果则得益于生态化协作过程中对于分布式创新的有序联动.因此,来自异质性多主体的生态化协作共治,通过明确起始条件和实施规则而成为解释并解决上述难题的逻辑取向.与此同时,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生态化协同治理作用的发挥,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平台型模块系统架构以及能够生成演化势能的自组织协同学内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权玺 《新闻知识》2007,(10):19-20
一、背景1992年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模式,由此带来了社会的全面变迁,并诱发了包括新闻传播业本身的变革,媒体功能的转变以及传媒和政治、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化。在这种历史环境中,社会转型带来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成为媒介关注的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政务微博进行传播内容和特征的分析与比较,探究我国东西部政务微博所特有的内容特色和运营特征。文章在此基础上总结优秀政务微博的运营经验和亟待完善之处,对相对落后的政务微博亟待发展和完善的方面提供参考经验和教训,并对其解决之道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网络购物人际传播特性的分析以及对互联网络时代"长尾理论"的阐释,提出网络购物发展的利基点在于:利用数字化网络能够无限延伸的渠道,结合人际交流一对一的个性化传播优势,引导象征性符号消费,开拓建立在网络人际传播基础之上的"长尾"市场。  相似文献   
5.
权玺 《青年记者》2016,(9):75-76
社会化媒体仅仅经历了短暂的发展历程,便一跃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微电影作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传播形态,对于文化的呈现是多元而包容的,因此,在其单纯的商业价值之外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微电影传播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文化”,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而全球化的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既有空间上的剥离,也有时间上的弥散,还有人文层面的断裂.  相似文献   
6.
权玺 《青年记者》2016,(33):83-85
图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数字化传播,是新媒体环境下非遗传承所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尽管从应然性的角度而言,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围绕着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传承人的权益保护、非遗展演的场域变迁、非遗文化的技术复制、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的争论仍不绝于耳。也就是说,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始终受制于对其技术价值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权玺 《文化遗产》2016,(2):15-22
论文以CNKI中1997-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为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按照文献的时序和词频分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研究分期;同时,在对研究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后,推导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两个主导性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之上,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进一步探究了2007年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聚类,并提出:传播学视域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本遵循业已形成的两大主流话语体系;未来,随着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演进,将会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放了一则题为《纸做的包子》的新闻。在举国上下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口号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之际,在“食品卫生安全“成为最能撩动公众社会公共意识的“敏感神经线“之时,经各类媒体的转载报道,这则报道在国内外可谓是  相似文献   
9.
权玺 《青年记者》2007,(16):115-115
"痛并快乐着"的网络购物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INTERNETGUIDE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涵盖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热点和最新动态,涉及互联网的基础领域、  相似文献   
10.
林静  权玺 《新闻窗》2008,(1):112-113
“创意市集”概念由台湾女设计师王怡颖首次提出,意指年轻设计师在市集摆摊售卖自己手工设计的产品。它将艺术家、设计师、媒体人聚在一起,反映出某种程度的创意和自由。而“网络创意市集”则将产品的售卖和展示空间放在网络空间,形成新型的产业链条。随着“创意市集”在广州、上海、北京的隐性流行,网络成为背后扩展互动的平台,传统“创意市集”的举办亦带动了“网络创意市集”渠道的高效畅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