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名,即由某一事物的名字联想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使之“顾其名而见其义”的修辞方式。 顾名辞格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新兴的修辞方式,这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所取得的一项成果。因而,这种辞格最能因文制宜、随时随地加以创造。准确地运用顾名辞格,可以使标题句法新颖、别开生面。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运用比较多,也容易出新。如: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大师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以“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的分类原则,将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针、倒装、跳脱等八种辞格,归类在一个大的辞格群“章句上的辞格”之中。所谓章句上的辞格,其内涵是“指一切利用章句组织的修辞”(《修辞学发凡》250页)。这种分类法,得到语言学界和新闻界的肯定,并在语言表达与写作实践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章句辞格群”中的前五种辞格,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也经常被采用。请看下面一些例子。反复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烘托意境,并造成独特的音韵美,这种修辞方式叫作反复。一般又可分为“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反复又名连接反复。它是让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中间没有其它词句间隔。例如:  相似文献   

3.
镶嵌,亦称嵌字。即有意识地将眼前事物的“名称”或作者心目中认为有某种特殊作用的“字眼”嵌进标题的词语中去,让读者感到新鲜、别致,从而留下深刻印象的修辞方式。 镶嵌辞格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下面几类: 一是把事物“名称”分割开来,分别“嵌入”题中,构成富有新意的短语。如: 最灵的宝 (1979年12月5日(河南日报》) 这篇通讯的标题,把灵宝县名拆开镶入题中,简  相似文献   

4.
倒装辞格,即运用词序错位的办法,让标题中最主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字词尽早进入读者的视觉,从而引起读者的“格外关注”,给人造成一种突然而深刻的印象,达到传神达意的修辞效果。 暴利!不能放任 (1994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暴利是一种价格欺诈行为。它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也会使国家蒙受损失。标题用颠倒词序的办法提醒人们:对暴利现象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加以遏制。 神!胆囊切除不开腹 (1994年6月29日《广西日报》) 题中的独立成分“神”置于句首,让读者一见便  相似文献   

5.
背景提要修辞批评是一个系统地探讨和阐释修辞行为的过程。采用新修辞学的定义,解读社会生活。因为今天的修辞不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种修辞,即不是“修辞手法”意义上的“修辞”,而是界定在运用话语和象征来达到某种目的话,那么我们的研究对象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文化现象。我们的生活环境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象征环境,也就是一个修辞环境。因此,修辞批评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生活中这些文本的意义。本世纪60年代以来,修辞学批评由一种模式演化成了多种,其中成为主流的批评范式有:新亚里士多德主…  相似文献   

6.
新闻标题讲究美感,使用对偶是造成这种美的因素之一。 “对偶”这个词,“对”表示对称,“偶”是双数的意思。对偶辞格,即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从结构形式分,有词组对词组的对偶与句子对句子的对偶两种。如: (肩)江泽民访欧期间看望我使馆人员时语重心长地说  相似文献   

7.
《龟兔赛跑》是小学课本里的一篇寓言故事。学过这个故事的小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骄傲就会落后。这就是象征手法的作用。所谓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文学上的象征手法,就是指通过某种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观念和思想,或寄托某种特定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象征行为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而象征符必须是具有双层意义的符号,即既具有字面意义又具有类比或联想意义的符号。比如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在华盛顿,是一座白色的建筑物。“白宫”的字面意义是指美国总…  相似文献   

8.
飞白,即故意把一个常用的词语用错,或把一句极为普通的话说错,将错就错地达到某种特殊修辞目的的修辞方式。 适当地运用飞白辞格不仅可以使语言新鲜活泼,饶有风趣,而且还能拓宽意境。 大有“钱”途的人造食品 (1995年10月27日《深圳商报》) 人造鸡蛋、鱼翅、蟹肉、牛肉、蘑菇、海蜇、鱼皮等,备受青睐。标题将“前途”易为“钱途”,一字之易,既有发展前景看好的愿意,又含有经济效益可观的新意。含蓄风趣,醒人耳目。  相似文献   

9.
现代广告中的两性隐性修辞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视听界》2002,(5):77-77
修辞批评是一个系统地探讨和阐释修辞行为的过程:采用新修辞学的定义.修辞不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种修辞,即不是“修辞手法”意义上的“修辞”,而是界定在运用话语和象征来达到某种目的:这样一来.我们的研究对象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化现象:修辞批评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狭窄的、传统意义上的言语和演讲,而是一切化形式:它可以是各种大众传播形式,如电视、广告、公关;也可以是具体或抽象的化现象,如服装、建筑、习俗:  相似文献   

10.
江凌 《新闻传播》2007,(8):20-20
联想是主体(人)从某一事物、现象、信息想到:另一事物、现象、信息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的主要形式有四:一是相似联想,即主体(人)对头脑中出现的与某一信息、某一事物(或现象)相似的信息、事物(或现象)产生的联想。在这种联想中,信息、事物(或现象)与联想物之间有某种共同性质或特征。如爱迪生看到天空中美丽的乌儿在欢快地歌唱,便想到人也会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相似文献   

11.
仿词是与拈连相对应的一种修辞格。这种辞格是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例如,在“曲高和寡”的比照下,仿造出“曲‘低’和亦寡”。用这种辞格制作的评论标题新奇醒目,尤为引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也是常理。然而,《人民日报》“今日谈”有一篇评论的题目偏偏为《不做亏心事也怕鬼叫门》。谁见了这个标题,谁就会被吸引住,非得看正文不可,因为它着实新奇,犹如海面出火,晴空响  相似文献   

12.
<正>在对日常语言分析尤其是对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通常理解中,一直存在的滥觞即对“实指定义”的批判,这一批判针对一种“贴标签”式的语言教学法。虽然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将这一问题以诸多平实并且在操作上实际可感的方式加以描述,但由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反哲学”定位,“实指定义”批判迅速地在一些研究中“上升”为一种“理论立场”,也就是将“实指定义”抽象为某种传统哲学的共性特征。这种“上升”带来了两个方向上的后果。首先,  相似文献   

13.
许涛 《出版参考》2011,(7):31-32
外资,它在国人的心中代表着“洋”,是先进的象征。如果某一企业能够吸引外资入股,那么,它通常会被认为具有了现代化企业的特征。而这种外资的“洋”情节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式民营企业往往表现得更突出,或为了获得资金,或为了公司治理,或为了脱掉“土”帽子,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纷纷争取外资支持,而外资在企业中的作用,却很可能并不按企业家设计的轨迹运行,因为资本自有其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顾名”     
“顾名”是现代汉语申一种新兴的修辞方法,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所取得的一项成果。由一种事物的名字联想到另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这种“顾名思义”的修辞方法我们把它简称为顾名。报纸上运用顾名修辞方法是极为常见的。例如: ①他是怎样把“一潭死水”搞活的  相似文献   

15.
移就,即故意将属于描写甲事物的行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移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移就可以使标题俏皮活脱、幽默风趣、字少意丰、引人联想,并富有立体感,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 从移就辞格常见形式上看,有这样几种类型: 1.最多的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为边陲人民开出幸福泉》,把用于修饰人的“幸福”一词,移用修饰“泉水”。再如: (主)尊师重教 红烛情深  相似文献   

16.
说牛     
众多探索古代文化。信仰的途径中,有一把既“显”且“隐”的钥匙──象征研究。象征( symbol),或作意象、隐语。显者,因象征有意透出深邃含义。隐者,因象征含蓄微妙,不及比喻、隐喻等手法容易明白那“谜底”。如果要解象征之谜,或需某种智慧。这种微妙难言的方式其实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民对上天充满敬畏,那么若与不可捉摸、至高超越的神明沟通,最佳方法莫过于透过象征。人类学者Geertz指出,宗教其实由有组织的象征网罗构成②。日积月累,这网罗的物象不论在生活或艺术上都沉淀为该民族文化的特色,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是指在一特定时期之内,就某一典型事物或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进行系统、深入的陆续报道的一种形式。这类报道反映相同或近似的但又相对独立的新闻事物,由此深化特定的新闻主题,进而集合成为报道整体。这对读者加深理解所报道事物或问题有重要作用。它属于组合报道之一种。系列报道属于主题性新闻。它主要通过从不同属性、种类和特征等,多次报道某一事物或问题,突出体现某种主题思想,挖掘某种共性,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或态势,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系列报道所反映的若干对象大都是非事件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是字形、字音、字义3要素结合的产物。前人形容修辞的准确、完美,常以“声谐义恰,句带灵气”这8个字来概括。新闻的标题作为“新闻的广告与眼睛”,体现了新闻价值、要素、主题与表现手法的集中统一。因此,要求某些标题做到“声谐义恰,句带灵气”,也是完全应该的。声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谐音”。以谐音辞格创作的优秀新闻际题,除具有含蓄、畅快、音韵美外,还能使标题新鲜、生  相似文献   

19.
一、运用成语修辞从广义上讲,在新闻中使用成语就是一种修辞。现试举几种类型:1、用比喻式成语修辞。如“呆若木鸡”、“归心似箭”、“情同手足”等成语中带有“若”、“似”、“同”之类的比喻词,读者一看或听众一听,就知道是个比喻。这样的成语在新闻里不但生动形象,而且简明精炼。2、用借代式成语修辞。因为借代式成语可使语言富于变化,精炼形象,又能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加深印象。如“大兴土木”的“土木”代建筑工程;“方寸已乱”把“方寸”代人的思维等,这类成语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人或  相似文献   

20.
各种新闻媒体要报道宣传人和事,许多文章要记叙或议论人或者事,都会碰到称人和称物的问题。称人,是对所称之人的名衔、身份、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用极简单的语词所做的注解或说明,这一般体现在各种称谓及所加的附加语中。如“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其中,“导演”、“先生”都是称谓:前者,标明的是头衔与职务,后者是一种尊称,也表示一种人际关系。而“著名”,则是称谓之前的附加语,表明的是一种评价。称物,与称人有类似之处,它是对事物的某种称呼及加于其前或其后的评价性描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