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也是如此.以下我就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相似文献   

2.
吉梅 《语文天地》2015,(8):67-68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务必启发学生自觉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尽可能地达到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直是语文教师探究与实践的重要命题,笔者尝试作文"互动式评改"多年,取得了一点成效,这里作简单介绍。一、明确要求学生互批作文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详细的十项常规性要求:(1)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教学。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以说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最终“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  相似文献   

5.
指导阅读方法高太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  相似文献   

6.
着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说过,“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此看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作文,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把阅读课文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心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顺芝 《考试周刊》2010,(32):69-70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学能力,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得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由此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确实,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明白教给学生方法比授予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钱海荣 《现代语文》2010,(9):113-115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要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以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叶圣陶先生对此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语文教学,就是这么回事: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并从中  相似文献   

13.
写作能力是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之一,它综合反映学生语文素养。其中习作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之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初级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艳秋 《黑河教育》2012,(12):17-17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在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7.
周鑫 《考试周刊》2011,(67):44-4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基本含义是独立阅读和独立作文的能力。是叶圣陶先生一再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自己读书、自己写文章。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的教学追求应该是学生的“自能”.我们评价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应该是学生“自能”的程度。那么.该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来逐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积累和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文平时积累与修改的重要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应重视平时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所以作文教学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