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核酸补基因”的神话终于破灭了。尽管神话的缔造者们仍在且战且退,但麒麟皮下毕竟露出了马脚。一句话,他们底儿掉了。 底儿掉了,露出了什么?露出的并不是专家们的无知(真的无知……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6月26日上午10时,美国塞拉莱与HGP(多国政府组成的人类基因工程研究团体)两大研究机构同时宣布:他们已破解了人类97%的基因组。 专家指出:这是科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与此同时,基因研究衍生的伦理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基因技术会不会让科学家扮演造物者的角色?科学家扮演上帝的做法会不会从此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危害人类及所有生物? 就此种种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基因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委员会主任委员邱仁宗先生。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需要坚守新闻底线和媒介伦理,即便怒火中烧,也要理性、客观,中立、公正。否则,我们制作的新闻,岂不成了泼妇骂大街?新闻媒体是公众的良心,职业底线、职业操守必须坚守。  相似文献   

4.
很多韩国网友发现这点以后就开始散布阴谋论:会不会日本方面作了什么手脚,否则一条船怎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其实要反省的恰恰是职业操守差别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九届全国人大前夕,我作为军事记者,采访了我军几位从事尖端武器研制的专家。在这条使命神圣又鲜为人知的战线上,科学家们对祖国的忠诚,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以及他们无限执着的追求和奋斗精神,严谨而多彩的治学生活,无不让记者深为激动和感奋。让我们从这几组对话中,亲睹科学家们的学识和风采,并从对世界军事领域深刻变化的新了解中,开阔我们的国防视  相似文献   

6.
近期读报,发现科技日报不惜版面接连推出科技专家的长篇报道,农民日报也紧随其后,连篇累牍报道农业科技专家,不由觉得这两张报纸大张旗鼓地追“科星”是很有眼光的。一项科学成就的价值、一个科学家的价值,包容着科学家自身思想、品德的光辉,没有崇高的思想、品德,他们会那么甘愿默默无闻地奉献吗?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试验雷电,最终发现了电;哥白尼不怕上绞架,探索“地心说”;陈景润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数学研究……新闻媒介应该大力报道科技专家,歌颂他们,宣传他们! 各行各业都有一批专家学者,他们在广泛的领  相似文献   

7.
《东周刊》事件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艺人们纷纷上街抗议游行。连特首董建华也过问此事,以《东周刊》裸照风波为契机,存在已久的香港传媒由恶性竞争派生出的报道劣质化及由此产生的公众不满、传媒谋求商业利益与坚持职业操守的矛盾等问题被全面引爆。  相似文献   

8.
一个半世纪来,摄影见证了人类的历史。从第一张新闻照片(反映火灾)开始,似乎摄影就同灾难相联,在战争的悲容和苦难人生的悲剧冲突中,渺小的,无助的人在最饱和、最激烈的悲情中显现的人性最能打动受众。然而,摄影记者在面对战争、疾病、自然灾害时,该选择什么样的时空交叉点定格瞬间?一名成熟的摄影记者,其职业操守的底线又在哪里?人文关怀是回答这一问题的着眼点。人文关怀是什么?从词义上诠释,人文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媒体公信力的话题比较引人注目。这大概与一些媒体及记者职业操守缺失有关,也和某些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2005年赢利水平滑坡分不开。对此,有的专家侧重阐述纠正媒体行为失范以提高包括报刊在内的各类媒体的公信力,也有的专家则认为在电子信息时代纸质媒体颓势难免,大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充斥在中国市场上的300多款网游证实了网络游戏前进的步伐,同时,也迷茫了游戏玩家的双眼,中国玩家真正喜欢的游戏在哪里?伴随着强大的宣传攻势,一款款网络游戏呼啸而来随着《指环王3》的热辣公映,以“龙与地下城”为代表的欧洲神话逐渐入袭中国市场,然而玩家们在大快朵颐之后却渐渐从新鲜的热情中冷却下来。许多人开始回味,魔幻类风格的网游真的适合中国的玩家吗?  相似文献   

11.
信息职业者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企业家,但是他却可以发大财。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成果不会自己变成生产力,在科技成果与生产力之间,在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必须有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才能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条纽带、这座桥梁就是信息行业。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证实,人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生命还能维持一周的话,那么,一旦没有了氧气,恐怕连10分钟都用不了,就会窒息而死。但是我们在印度却见到一些神奇的瑜伽师,他们不吃不喝,甚至把他们置入水中,埋在地下,他们都会安然无恙。这不能不使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伦敦。1976年10月12日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订户们照例收到了报纸。当他们在早餐桌上开始翻看这份标号为第37752期的厚厚的报纸时,他们被一条新闻吸引住了,惊讶?震惊?好奇?抑或是兴奋?不管怎样,对他们来说,无疑这是一条重大新闻:《每日电讯报》在头  相似文献   

14.
凌云 《新闻窗》2005,(6):24-26
我是语言工作者——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谈话节目“凌云夜话”的主持人。这注定了我会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任,职业的操守也让我绝对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在节目里我们能听到很多,但对我而言,更多复杂的故事是在节目之外听到的。他们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弄得满城风雨,而倾诉的需要又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是一个记忆收藏者,陪着许多人共同在某个特定的心境下抚摸了一段经历,一些创痛。  相似文献   

15.
3月1日光明日报二版以头条地位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 科学院陕西分院和西北大学的共同实践证明冬季野外植物调查大有可为野外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协助建厂发展了地方工业这条新闻的题材是新颖的、重要的。春天,夏天,秋天,植物学工作者有很多是在野外进行工作的,但是,到了冬天,他们都回到室内了。冬天能否进行野外植物调查?冬天进行调查会不会有收获?这条新闻说明: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和西北  相似文献   

16.
刘颖 《新闻世界》2014,(11):60-61
真实报道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底线,也是道德底线,突破这条底线,新闻的真实性就无法保证,新闻的价值将无从谈起。然而现在有些网络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职业道德,收取"保护费","有偿不闻",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要求,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通过如下措施坚决制止: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媒体工作者的道德考核、层层把关、加大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7.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18.
陈娟 《报刊之友》2011,(1):141-142
随着电视选秀节日的风起云涌,粉丝作为一类特殊的大众传媒受众频频进入人们视野,也成为媒体与文化研究者们追踪的目标。本文以粉丝疯狂追星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粉丝追星这一大众文化现象新动向背后的传媒伦理责任和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19.
陈娟 《今传媒》2011,19(1):141-142
随着电视选秀节目的风起云涌,粉丝作为一类特殊的大众传媒受众频频进入人们视野,也成为媒体与文化研究者们追踪的目标。本文以粉丝疯狂追星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粉丝追星这一大众文化现象新动向背后的传媒伦理责任和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20.
“这是真的吗?刘日真的这样神?是传奇、神话,还是生活现实?该不是作者在塑造理想和梦幻中的模范人物吧?”当我读完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的一瞬间,竟产生了这样的感觉。的确,刘日的生活经历太神奇了,他的思想、品格和所作所为,都具有浓烈的传奇色彩。刘日读中学时被打成反革命,后来竟由省长亲自为他摘帽平反。他从小就幻想当一名有作为的科学家,曾斗胆带着自己的设想去找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后来虽然没当上,却实现了科学兴农,使无极变成了河北省“粮食第一县”。他对人才的渴求到了不拘一格的地步,甚至到监狱去招聘。心诚则灵,像变魔术似的,贫瘠的无极大地竟冒出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人才。他一心为人民,为推广科学种菜,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