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云 《中国档案》2004,(6):10-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最近为国家档案局召开的“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作了重要批示。批示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最近欣然为重庆出版界继续开发的“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作序,提出“化解‘三农’难题,协调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任务艰巨,任重道远,有赖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关心群众,关心“三农”,“大城市带大农村”,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直辖后的重庆市党政领导抓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志们:这次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是经过中央办公厅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对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为‘三农’做好服务工作。”王刚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4.
10月16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对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情况报告作出批示:“市档案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发挥窗口作用,主动为民、便民、利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个为民精神具体体现,望不断总结、提高,努力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市档案局馆刘南山局馆长在10月22日举行的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传达了冯国勤同志的这一  相似文献   

5.
3月16日,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新中在市档案局报送的第一期《扬中档案信息》:《创先争优竞风流——市档案局馆创新争优工作述评》上批示:"此‘述评’写得很好。市档案局紧密结合‘六创’业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造了  相似文献   

6.
李岩  王彩霞 《兰台世界》2005,(10):37-37
“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国工作的中心,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1号”文件部署全国的三农工作,“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国家档案局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三农”档案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5,13(9):22-23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要下更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①的有效措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广播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必须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这就要求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科技编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全省新闻界“服务‘三农’、报道‘三农”’优秀栏目评选日前揭晓。浙江日报《迈向新农村的脚步》等22个栏目获奖。衢州市广播电视台《田野新风》等10个栏目获得提名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去年新闻宣传的一大主题。年初以来,省委宣传部、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和省记  相似文献   

9.
湖北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宣传工作,重视《农村新报》、垄上频道等“三农”媒体的发展。这次研讨会以“媒体融合下的‘三农’媒体发展”为主题,适逢其时,很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三农”媒体发展与“三农”宣传工作,我想谈四点想法。  相似文献   

10.
李强批示:积极推行民情档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17日,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在《人民日报》记者顾春采写的“浙江一些地区稳步推行‘民情档案制度’”的报道上作出批示:“近年来,省档案局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积极推行‘民情档案制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希望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民情档案的独特作用,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11.
2月14日,泰州市委常委、泰兴市委书记李春江在审阅泰兴市史志档案办公室上报的“2006年工作打算”后批示:“在加强史志档案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并举,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11日,临海新闻网刊登了一篇题为《记市“十大杰出女性”市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谢娟娟》的通讯。其中有一段话:“在谢医师的科室里,记者还看到一个最怪《告知》:因思想高度集中,讲得太嘈杂会影响工作,请免讲‘谢谢’‘拜拜’‘再见’,恕却之不恭了。”谢医师的意思是,请患者不要讲谢谢之类的客气话,恕我不能接受。她使用了成语“却之不恭”。“却之不恭”是拒绝接受吗?  相似文献   

13.
余远牧副市长近日对重庆市《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出版发行工作作重要批示(见《重庆新闻出版快报》第71期)。市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局领导成员和有关处室进行了学习。按照批示精神,我局把进一步做好。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贴近”,服务全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市出版发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推进和创新“三农”出  相似文献   

14.
此文原系作者在报社特约记者年会上的一次讲话。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委副书记、省长蒋祝平,省委副书记杨永良、王生铁看了材料后给予充分肯定。贾书记在讲话材料上批示:’‘讲得很好,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讲得在理。新闻工作要讲政治,关键还是‘政治家办报’。”蒋省长批示:“讲得甚好,读了受益甚多,要按此抓好落实。”杨书记、王书记也作了批示。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现全文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以研讨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高质量服务为课题的“广播电视服务‘三农’高层论坛”,干4月3日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对农研委会,北京电视台三家单位联合主办。论坛的主旨,一是落实总局“农村服务年”的部署,提升对“三农”宣传的认识和服务力度;二是为广电传媒对农服务的实践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陈宝瑞 《新闻导刊》2005,(6):32-32,33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电台广播。有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XX市XXX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电台广播XX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二老的文化和欣赏水平,也无意挑剔这家电台的毛病,而应反思的是: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贴近“三农”──县(市)报的基本立足点贺寿光,刘必建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县(市)报是最直接面对“三农”的报纸,担负着最直接服务“三农”的任务。因而,贴近“三农”,是县(市)报的基本立足点之一。一、贴近基础产业,以稳定社会大局为...  相似文献   

18.
《西安档案》2004,(2):1-1
4月20至21日,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对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为‘三农’做好服务工作。”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毛福民在讲话中指出,王刚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就加强“三农”工作的意义、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作用作了精辟概括,对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档案事业寄予的殷切期望,不仅对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农”报道在常人看来是老话题,难以深度开采。但从总体上看,“三农”报道仍然是“富矿”。富在它是县(市)级电台听众最为关注的课题,是县(市)级电台取之不竭的新闻源泉,更富在它是县(市)级电台“第一时间”、“第一读者”两大优势在新闻资源中的集中体现。如何搞好“三农”报道,关键在于合理利用,有序开发这个“富矿”。  相似文献   

20.
朱惠民 《新闻窗》2005,(6):30-31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措施。要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因此,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及科技编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力求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声音,化“单一平淡”的播音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声音,化“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为“转瞬不逝”、“过耳能留”的声音,真正让农民听懂、记真,用好农副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