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制造业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ERP的应用在不断深入和普及,企业管理层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了解ERP应用绩效。通过对国外ERP绩效评价理论和国内ERP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以及ERP绩效评价难点的分析,提出了ERP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以COBIT标准为框架,借鉴IT平衡计分卡和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对ERP绩效进行分行业分阶段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BSC的ERP系统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ERP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基于BSC的ERP系统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在对企业战略目标与ERP系统目标的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之上,建立基于BSC的ERP系统绩效评价模型,并为ERP平衡计分卡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希望能对ERP系统的实施效果从业务流程、客户、财务以及学习与创新四个角度进行全面而又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ERP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ERP项目绩效评价的难点问题,结合平衡计分卡框架和项目全过程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ERP绩效评价,即按照项目生命周期分阶段开展评价,包括IT规划、ERP实施、项目后评价和持续改进与评价等四个阶段。建立了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ERP绩效评价框架,讨论了分阶段的实施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ERP项目在工业企业不断普及,企业需要了解ERP项目的应用绩效.通过分析平衡计分卡评价ERP绩效的可行性,将二者整合构建出ERP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并得出结论表明这种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艾文国  安实  孙洁 《中国软科学》2003,(2):133-135,139
本文在阐述平衡计分卡(BSC)功效的基础上,结合ERP系统特点,以ERP系统与BSC的组成映射为突破口,提出BSC适合于ERP环境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式;提出增加外部利益相关者指标,从深层次上论述了ERP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应借鉴与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浅析平衡计分卡及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了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之间的内在逻辑,强调了它以战略为导向的特点。平衡计分卡不是单纯的绩效评价工具.而是先进的战略管理工具。探讨了我国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时应注意的问题.阐明了我国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平衡计分卡,创造性、超越性地使用平衡计分卡。  相似文献   

7.
IT平衡计分卡(IT BSC)是在卡普兰教授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IT绩效考核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IT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接着详细阐述了IT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即从用户满意度、价值贡献、运营效率、学习与革新等四个方面来进行IT绩效考核;最后提出IT计分卡瀑布模型,目的在于使信息化战略目标与企业业务战略目标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8.
黄佳 《科技广场》2014,(2):150-154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有效的绩效指标,克服了以往绩效评价指标单一且注重结果的缺陷。本文通过对平衡计分卡这种绩效管理工具的基本内容、特点以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平衡计分卡运用于地方政府绩效的可行性、必要性,从而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实用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平衡计分卡下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体系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战略管理工具,应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并结合高校的战略目标,从岗位职责、客户、绩效支撑、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设计了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期为推进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怎样来开发平衡计分卡绩效系统,探讨了组织在建立和实施平衡计分卡系统中所面临的问题,分享一些已经实施了平衡计分卡组织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在TOE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ERP系统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将ERP系统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为四类:技术因素(系统质量、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组织因素(高层管理者支持、项目管理、用户参与度),环境因素(外部专业支持)和用户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用户参与度、外部专业支持、系统质量是影响中国企业ERP系统用户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服务质量和高层管理者支持次之;ERP用户的角色差异导致其满意度的不同;ERP系统用户满意度模型对国有企业有更好的解释能力;采用不同类型ERP系统的企业,在ERP系统用户满意度指标上没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资源计划是制造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分析了中国建筑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信息化生产程度低、体制不完善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通过对ERP特征和其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一些主要作用的阐述,说明ERP在CIMS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CIMS的开发,首先应着眼于ERP这一核心系统的实施,并指出基于CIMS的ERP将是一种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全新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3.
ERP应用企业的信息资源集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P系统与电子商务集成将使企业获得更加广泛的信息资源,而集成了ERP系统与电子商务之后再集成CIS,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为竞争情报系统是企业ERP与电子商务的战略信息纽带,通过该系统可以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情报资源.为决策者提供战略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育玮  邢雯  徐茜  关记兴 《科研管理》2019,40(11):175-184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企业信息系统(EIS)显示出其优势,愈来愈多企业愿意考虑从传统EIS转换到云EIS系统。然而,却很少研究探讨企业在EIS的转换议题,本研究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发展一个多理论框架去探索企业向云ERP转换的意愿。我们从企业管理者收集了199份调查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本研究模型与假设,结果发现有用性和易用性是影响转换意愿重要因素,易用性、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则正向影响认知有用性,这些结论,给未来转换意愿研究提供了参考,我们建议云服务供应商应重视系统本身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提高系统质量并关注信息质量,以帮助他们提供企业需求的产品,吸引更多企业从传统EIS转换到云EIS。  相似文献   

15.
张育玮  邢雯  徐茜  关记兴 《科研管理》2006,40(11):175-184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企业信息系统(EIS)显示出其优势,愈来愈多企业愿意考虑从传统EIS转换到云EIS系统。然而,却很少研究探讨企业在EIS的转换议题,本研究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发展一个多理论框架去探索企业向云ERP转换的意愿。我们从企业管理者收集了199份调查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本研究模型与假设,结果发现有用性和易用性是影响转换意愿重要因素,易用性、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则正向影响认知有用性,这些结论,给未来转换意愿研究提供了参考,我们建议云服务供应商应重视系统本身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提高系统质量并关注信息质量,以帮助他们提供企业需求的产品,吸引更多企业从传统EIS转换到云EIS。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产品再生系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在近几年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首先分析产品再生系统的管理特点,然后进行数据流程分析,最后利用IDEF0方法建立ERP总体功能模型,并对其关键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技术用户接受理论的ERP系统实施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问题成为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用户对系统的接受程度不高是造成ERP系统实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国外已有的信息技术接受理论和ERP系统实施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用户接受理论引入到ERP系统实施的研究中,构建ERP系统实施的用户接受概念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在内界来说已经很普及,无论是用户,还是厂商,对于ERP有着很深刻的的理解。但随着企业业务需求的变化,传统的ERP已经不能快速的适应企业的变化,从总体的角度的来讲,ERP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系统化,但它没有把系统的思想同企业的业务想融合,并未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得到更多的改善。企业应用ERP系统以后,必须还要一套全面的分析系统来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分析,于是高度系统化的IE思想将为企业解决ERP的应用瓶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企业信息化的ERP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涛 《大众科技》2012,(7):28-30
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国内ERP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当前ERP实施应用效果低下的原因,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探索ERP系统开发的新模式,解决信息化管理软件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changes i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that result from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 implementation. A literature-based and theory-drive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P system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Data were gathered through a field study to test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ch ERP system module influences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s differently.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varying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RP system, as a whole, o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ibution of ERP systems to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can be obtained if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assess changes i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t both the modular and the system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