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基因芯片,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控制基因的开关,从而解读已经基本破译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目前科学家已经基本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接下去是弄清基因存在于DNA的哪些位置。在这之后,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将是寻找基因开关。基因开关又称基因激活器,可以控制基因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目前已知的基因激活器约有600种,但科学家们对这些基因开关控制着哪些基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基因等都还不清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们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因作图、大规模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发展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基因是控制人类性状及行为的根本因素,要揭示人类自身的奥秘,就应当从分离、克隆和研究人类的全部基因入手。在此背景下,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6月首次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home project,HGP)的初步草案,并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是一项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于1990年,目的是识别人类DNA中所有基因并测定组成DNA的碱基对的序列,人类的基因总数约为4万个,而碱基对约为30亿个。要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备将来研究所用。这被一些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计划。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估计会在今年3月完全破解出人类的遗传密码。这是一个多国参与的科技项目,有专门的机构“人类基因组组织”负责协调。我国在1993年启动了相关研究项目,并成立了南北两个研究中心。1999年7月,我国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我国是六个承担任务国…  相似文献   

4.
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杜柏克撰文指出: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杜柏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1990年,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总耗资30亿美元,计划15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其规模可与著名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提并论。这是一个十分诱人和宏  相似文献   

5.
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基因组改变人类未来“①人类基因组研究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今后能不能利用基因药物、基因疗法攻克现在的顽症?(”A“)通过对人体基因的研究,我们都能长寿吗?(”B“)科学家会不会利用拼接DNA造出新生命?”现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人们更关心的是人类基因组研究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②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阐明后,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技术创新的源泉。从目前研究来看,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都与基因有关。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2006,31(5):69-70
据2005年12月9日《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波士顿12月7日电称,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今天宣布,他们破译了狗的DNA,并已经开始利用狗与人类的DNA比较分析来诠释人类疾病。他们在研究中使用了母拳师狗“塔沙”的基因。2003年科学家已经绘制了一只公狮子狗的75%的基因组图谱,但这次的图谱更为完全。他们的研究工作还确定了犬类DNA的路标,这将有助于找到使狗易患某些疾病的基因,并促进人类和犬类共患病病因的研究。人类对狗的一系列选育影响了狗的基因组,因此找到含有疾病基因的DNA区域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7.
DNA双链断裂是DNA损伤最严重的形式。如果DNA断裂不能正确修复,将会导致遗传物质的丢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发育和衰老过程,而且更严重的是基因组的不完整会导致人类容易患上免疫缺陷、神经系统紊乱和癌症等疾病。抑癌基因p53在DNA损伤反应中扮演着一个中心角色,超过50%以上的人类癌细胞中p53发生了变异。p53家族包括p53、p63和p73三个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的p53基因最少编码12个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在DNA损伤反应中起着不同作用,并协同p53一起维持基因组DNA的完整性。本综述将探讨p53及其异构体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来,人们对DNA结构、DNA复制机制、基因活动的“中心法则”和基因活动的调节控制等问题均已有许多认识,使分子遗传学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故有人将其称之为新遗传学(new genetics)。新遗传学的形成,把人类遗传学带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人体基因组方面的研究。本文准备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些介绍。一、DNA与染色体 (一)DNA 人类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当丰富。在比较早期的研究中就已知道,在一个二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9.
DNA是合成蛋白质的“图纸”,而所有DNA的总和则被称作“基因组”。但实际上参与生物蛋白质合成的DNA只有很少一部分。比如人类只有2%的DNA参与合成蛋白质,其余的98%一直被看做是“摆设”。但最近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很可能颠覆上述理论常识。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刚刚开始,科学家们又向人们展现了更为准确、清晰和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人类遗传基因数量比原先估计14万个少很多,约在2.6万至3.9万个之间;人与低等动物在基因上竟如此相似,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热点”和大片“荒漠”,基因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基因密集,部分区域则基因“贫瘠”;人类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而差异不到0.1%;中国虽然只参加1%的测序工作,但找到基因数在8400条以上……可有谁知道,就在基因研究背后,一场无声的“基因争夺战”早已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1.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如何终止某些基因的功能。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就将通过“关闭”致病基因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该研究所的科学家已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所谓的“ RNA干扰法”。它摧毁在细胞复制中传递信息的遗传物质信使 RNA,使有关基因无法获得表达而失效。 运用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已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关闭果蝇的几乎任意一个或多个基因,在人体细胞培养试验中也成功地关闭了个别基因。而按照传统方法,科学家们要想锁闭一个基因,需要进行长达数年的努力。 据估计,这种方法将来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逐一分析人类基因,以研究各基因对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将来科学家们甚至能够对活体器官中的某些基因,甚至包括癌症基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基因”这一概念,无论对学生学习,还是对教师教学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性状、基因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1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高中《生物》必修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三版,第145页)一句话点明了基因与DNA的关系。这一表述虽然言简义赅,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一个DNA分子不等于一个基因,基因是DNA的片段;然后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具体做法是,先向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生物学家们对基因的物质基础、结构和调控机制已有了相当透彻的了解,“基因”乃至“DNA”等科学术语已进入了日常生活。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切仍然是与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的新奇事物。只有到了21世纪,基因技术才有望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预计在2005年之前,包含了31  相似文献   

14.
英国医学协会前不久发布的《生物工程技术-人类武器》专题报告中预测,一种杀伤力空前的“种族武器”近年内即将问世。该报告称,遗传学的发展已使人类完全有可能创造新的生物工程技术,以便战胜那些目前还被认为是绝症的疾病。许多遗传学家认为,人类的很多绝症,诸如癌症等疾病,都是由基因结构的不健全引起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开发新的生物工程技术,用以校正基因结构,从而保证在不破坏人体健康细胞的前提下,消灭那些夺命的癌细胞。然而,正在从事这一研究课题的英国遗传学家们表示,他们同时也有足够的理由对此项科研成果被用来制造…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avid Kornberg)博士,以表彰他对真核细胞DNA转录在分子结构上的突破性研究和取得的重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言人指出,罗杰·科恩伯格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这一点在医学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人们寻找治疗上述疾病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 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此举成为新世纪之初国际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按计划,此次人类基 因组图谱公布后,各国科学家还将完成极少量剩余的碱基对测序工作,以最终绘成人类基因 组完整图谱,并进一步分析每一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把这些结果应用到疾病的诊断、治疗 等方面。 继去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公布以来,各国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又有了新的发 现。一些研究人员曾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美国塞莱拉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 万到3.9114万个之间。如果最后确定基因数在这个范围内,如3万个左右,那么人类只比果 蝇多出约1.3万个基因。美国塞莱拉公司测出的序列准确地覆盖了基因组的95%,并已确定了 所有基因的2/3,平均测序精度为99.96%。科学家们吃惊地发现,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存在“ 荒漠”。所谓“荒漠”就是包含极少或根本不包含基因的部分,基因组大约1/4的区域是长 长的、没有基因片段。他们还发现,有35.3%的基因组包含重复的序列,这表明原来被认为 的“垃圾DNA”应深入研究。6国科学家宣布,地球上人与人间9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 来自不同人种的人比来自同一人种的人在基因上更为相似。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强伯勤认为,人类基因组图谱初步分析结果的公布,说明生 命科学已经发展到了更深入的阶段,它将推动基因组测序工作、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基因技术 的应用,从而推动整个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将对科技发展、经济以及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 在人类基因组图谱解析过程中,各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测序和 分析方法。美国塞莱拉公司采用的核心分析方法被称为“霰弹法”,人类基因组计划则采用 了“克隆法”。各国科学家从三女两男五位志愿者体内提取样品,这些志愿者包括一名非洲 裔美国人、一名亚裔、一名拉美裔、两名白人。“霰弹法”是一个高度计算机化的方法,它 是把基因组随机分成已知的片断,然后用数学算法将这些片断组装成毗邻的大段,并确定他 们在基因组上的正确位置。 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先复制更大段的人类基因序列,然后将它们绘制到基因组的适当区域。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月12日深夜,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6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基本信息”: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基因密码破译获突破,给人类将带来什么影响? 病同药不同 研究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富贵病”以及大多数癌症都属于多基因疾病范畴,也就是有望通过基因药物的研制而克服的病症。科  相似文献   

18.
癌症、糖尿病等基因病患者数目的上升。说明致病基因已在人群中大量复制。人类正面临基因危机。这也许是科学干预使自然选择对人类的作用减弱所致。防控基因病已经成为解决健康危机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因新发现     
英、美科学家发现一个影响人类身高的基因据2007年9月4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2007年9月2日,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首个有助于解释人类常见的身高差异的基因。他们发现,这种名为HMGA2的基因稍作改变,就会使人的身高相差多达1厘米。不过,科研人员说,“身高是典型的多基因遗传特征,也就是说影响我们身高的是多个基因”,HMGA2只是其中的一个。科学家们分析了具有欧洲血统、主要生活在英国、瑞典和芬兰的近5000名白人的DNA,发现了HMGA2基因,该基因的编码序列中仅仅一个“字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解码人类所有DNA后,将是对基因功能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研究。蛋白质组学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今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草图公布以来,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多种媒体对此作了大量报道,一时间“基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广为人知。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因的序列,而基因研究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此,而是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随之而产生了一种新产业——“蛋白质组学”。它是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分析,这将有助于了解基因功能。  蛋白质组学主要分为三个领域:(1)对蛋白质的大规模识别和翻译后加工修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