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作弊技术被用来诱导搜索引擎以获得不公正的、位置靠前的网页排名,借助较高检索频率谋取利益.通过内容作弊、链接作弊等作弊技术达到提高页面检索频率的目的,同时使用内容隐藏、掩饰技术等隐藏技术使用户不易发现.为了抵制与防范垃圾信息对获得重要信息的消极影响,可采用指向页面的锚文本、页面描述算法、信任排名技术等措施反制作弊技术.  相似文献   

2.
考试本身刺激作弊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考试就是一场竞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性,谁能在竞技中获胜,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考试作弊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分数,其实分数背后是利益。及格与不及格、通过与不通过往往就意味着成功与失败、奖励与惩罚、荣誉与耻辱,甚至关系到以后的个人发展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奖金的发放、考试的最终排名等等一大堆和学生相关的切实问题无不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社会选用大学生的标准也是学历、是专业综合测评分数名次,是获得资格证书(外语等级合格证,计算机等级证、秘书…  相似文献   

3.
“变换卷”方法预防考试作弊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考试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性举动。一种重要的社会评价方式。在竞争处世、能力立身的环境下。考试又成为一项实现社会竞争机制、体现个人竞争能力、创造个人机会和前途的关键性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考试作弊的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现代化,隐蔽性更强。考试作弊虽然人在少数,但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考试就是一场竞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性,谁能在竞技中获胜,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考试作弊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分数,其实分数背后是利益。及格与不及格、通过与不通过往往就意味着成功与失败、奖励与惩罚、荣誉与耻辱,甚至关系到以后的个人发展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奖金的发放、考试的最终排名等等一大堆和学生相关的切实问题无不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5.
青春片一直是泰国电影的类型标杆,但主要侧重在表现青春恋爱与少年成长等话题,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天才枪手》别具一格,在青春类型片基础上,更侧重关注社会层面,使人们洞察校园题材下影片背后折射的社会现实,引起人们对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关注和反思。这部影片选择一场真实的作弊事件——2014年亚洲SAT作弊案,讲述天才高中生小琳凭借其高智商为同学在考场上作弊来换取利益,并主谋策划STIC标准化考试的大型作弊案。本文将主要在教育体制、阶层差异等方面探析泰国青春片的转型趋向。  相似文献   

6.
柴江  李亮  李向阳 《文教资料》2006,(34):68-69
考试是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活动。考试作弊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屡禁不止、危害极大的社会现象,将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体制的建立。本文就大学生考试作弊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杜绝作弊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考试》2006,(11):F0002-F0002
近几年来利用手机、对讲机及无线耳机等通讯设备在考场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考场作弊的主要形式,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同时因通讯设备损坏在考场引起人身伤害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对此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本就是通过对考试作弊的研究,揭示大学考试制度中的弊端,挖掘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根源,并且对此做出一些颇具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当今高校较为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考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大焦点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及其成因的剖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考试效果的好与坏决定学生走出学校,走上社会能否适应适用于社会。但自从有了考试,考试作弊也就随之而产生并蔓延起米。 一、考试作弊的种类 考试作弊从古代科举考试时产生,有冒名顶替、偷换试卷、火带文册等形式,现在除具有古代的形式外,还有抢占有利考试作弊的位置;在课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弊已经成为困扰学校师生的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诚信环境、学校主体行为、姑息作弊学生、扩招、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等方面对大学生的作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对作弊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并严格执行,要改变教师考评标准与课程设置,要重塑社会和学校诚信机制,要严肃学风,采取高科技手段防止作弊.  相似文献   

12.
自学考试要求自考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修养,通过自考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针对近年来考试当中出现的考生作弊行为,具体分析考生作弊心理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由于校园内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作弊现象在学生中逐渐蔓延,已成为中专学校考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中专生作弊有以下表现 (一)作弊具有普遍性 中专生考试作弊有普遍性。十多年前,学生考试作弊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只限于左顾右盼偷看其他同学试卷,如监考老师看他一眼,即羞得面红耳赤,再不敢有“非份”之想。然而,近年来考试作弊已非个别现象,据调查,在考场上有过作弊动机的学生高达70%左右,其中预谋作弊的占15%以上。这部分学生考前就有所准备,有的是学习差的学生找机会和学习好的学生坐在一起,目的是考试时差生得到照应,有的传递答案(夹在钢笔或计算器里面)。甚至互换试卷,照抄答案,有的学生把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抄在手上、臂上、桌上等,借机作弊,至于有随机作弊心理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考试在现今的教育评价体制中大行其道,相应的,考试作弊由来已久,作弊手段也随着通讯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得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十分普遍,作弊方式层出不穷,已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当前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下,如何消除或减少主观、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从根源上遏制考试作弊之风,是当前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导致学生作弊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入手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多种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在适当的条件下,综合运用这些预防方法,以期清正考风和校风,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文丽  王凤民 《教师》2010,(12):27-27
考试作弊在大学校园里已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从高校管理、大学生不良心理以及社会不良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利益中绝对不能没有国家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民间资本,都要把自身的利益获得建立在国家、社会、学生利益顺序之后,民间资本举办教育不能有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趋向,而把自身的利益超越于国家、社会、学生利益之上。地方政府同样不能把自身的行政“形象”效益凌驾于国家、社会、学生和其他教育举办者的利益之上。在教育资源稀缺的今天,要多元化、快速,高效地发展中国教育,政府尤其要坚持好自己的位置,即始终坚持教育利益国家化。  相似文献   

17.
效率与公平对政治制约性根源于人们对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追求,发挥利益的杠杆作用及实行社会的再分配是提高效率及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掌握好社会竞争与社会差别的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8.
加强考试管理工作 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考试作弊现象、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分别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教风和考试命题等各环节以及题库建设、试卷批阅、成绩登录、作弊学生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好的考试管理可以形成好的考风从而达到好的教风、学风,最终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考试作弊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如何有效地抑制考试作弊行为的蔓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考试作弊问题的现状,指出考试作弊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驱动,同时分析考试作弊的社会历史原因和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心理偏差成因,并从立法规范、诚信教育、教育与用人评价体系改革、高科技手段和信仰教育等5个方面提出了防治考试作弊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考试作弊在大学校园里已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从高校管理、大学生不良心理以及社会不良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