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教育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条标准: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终身从事教育。目前,我们不乏“热爱教育”并且“终身从事教育”的人,但严重缺乏“懂得教育”的人。懂得教育是教育家标准中最核心的一条。懂得教育就要实践教育、理解教育、掌握教育、  相似文献   

2.
何谓教育家,研究者的基本论点认为,教育家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色,既有实践经验,热爱并乐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又有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追求;同时,教育家还应该是一个拥有全面知识系统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勇于创新,并能以自己的理念影响学校组织中的人,也是教育家应具备的内在素质。在教育家办学这一语境下,现代校长应该是一个集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者,以人为本的管理者,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的领导者于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体育家袁敦礼先生认为:"体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而不懂得体育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的教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进行“国学”教育1、源自教育本宗中国的圣人、教育家孔子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人文修养’,这样就会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为乐之介。”教育家蔡元培曾对小学教育宗旨有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之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须之知识技能为宗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育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条标准:热爱教育,懂得教育,终身从事教育。从这样三条标准来看,我们认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在教育内外环境迅速变化的今天,需要教育家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教育的走向。当然,能成为教育家的人只能是少数,但我们可以站在教育家的高度来  相似文献   

6.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3,(4):80-80
鲍成中。申国昌:教育实践是教育家的最本质属性 教育实践是教育家最为本质的属性。教育家必须是在教育实践中成长的,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或教育主张。教育家的生命是与实践探索紧密相连的,离开了教育实践,也就没有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倡导"教育家办学",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全社会树立起尊师重教的观念,让办学者认识到教育的规律性和教师的专业性。笔者的观点是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这样的教育家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而不会出现反教育行为。当然,前提是如何成为教育家?首先应达到两个要求,一是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灵活性、示范性和长效性,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人的灵魂;二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所以,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因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不要把教育家的标准定得太高,凡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成熟的教育经验,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并为教师所公认者,都可称为"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区别于“教育工作者”这一概念,汉语中的“教育家”是对极小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尊称。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理论。教育家说到底必须是教育实践方面而不必是教育理论方面的“家”。单纯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单纯的教育学者很难称得上教育家。教育家应该是教育实践领域中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不论官方授予称号还是民间赋予称谓,都需要考虑人们心中的那杆秤,需要顾及现实语境中占主导地位的“接受心理”,不宜过于随意,门槛不宜过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具有“教育家天赋”的人在良好的制度与文化土壤中通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滋养、锤炼乃至考验“生长”出来的。作为教育实践人才金字塔之塔尖部分的“教育家队伍”的规模十分有限,“我们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家”这样的说法有罔顾可能、用力过猛之嫌。在认识、判断乃至推动教育家队伍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上需要有足够的理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一个校长成为教育家要经历三个阶段:先成才:要成为教育家,首先要成为教育领域的专门人才。要熟悉教育规律,懂得国家教育方针,知晓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还要具有一定的学校行政与管理经验,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型教师是指具有坚定的教育情怀和信念,独特的本土教育实践模式和理论,并能示范和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领导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有一定内在规律性,一般包括坚守、扎根、提升和辐射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家是一个用于描述高层次杰出教育人才的概念。教育家具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的成长有其特殊规律,切不可急功近利。教育家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能够从文化视角深入观察、思考、解决教育问题。教育家产生于广阔的世界教育土壤,具有深厚的国际教育品质,具有世界教育素养,能够从世界教育实践中汲取教育智慧。教育家产生于热切的时代生活土壤,扎根现实土壤,对现实有发言权,并能深刻地影响教育实践。贯通历史文化,放眼世界教育,扎根时代热土,锤炼高尚的品质,拥有博大的胸怀,潜心教书育人,这些是教育家的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13.
每个优秀的班主任都懂得自己的本职是培养人。学生违纪事件也是培养人的资源,而很多班主任总是把违纪事件当作班级前行的障碍。面对事故,有人惊慌失措,有人却能泰然处之。处理好违纪事件不仅需要教育能力,更需要教育情怀。有位教育家说,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勋章。那么,违纪事件就是一个人、一个班级成长的必需。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懂得,所以知道如何从违纪事件中寻找教育正能量。我常用的有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期以来,“教育家×××”、“×××教育家”像雨后的春笋一样,频频亮相于许多报章杂志和电台,仿佛一旦跨入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行列,获取了教授、特级教师等头衔,拥有了博士、博士后学位,甚至撰写了几部教育教学专著,就成了教育家,其实未必。这种现象,确实让人担忧。所谓的教育家,是指在教育思想、理论或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但凡古今中外真正的教育家,无不在他人或在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较系统、新颖、先进的教育思想或理论,对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国的较大区…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家意味着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的现实统一,教育家群体实践表征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通,教育家诞生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成功遭遇,成就于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两种角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称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应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品质,即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教育家斯霞、霍懋征一生的教育实践体现出浓重的教育情怀,而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则体现出典型的世俗超越,他们真正以美好的教育理想实现为追求,体现了社会的良心,形成了教育的脊梁。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教育家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我们期盼着更多教育家在"超越世俗教育情怀"的牵引下而诞生。  相似文献   

17.
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进学校就是来读书的;书读好了,就称得上是好学生,将来就有光辉灿烂的前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至少是失之偏颇的。1983年7月5日,他撰写了《读书和受教育》一文,文中明确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叶圣陶的教育目标思想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教育是培养教育人才的主要途径。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师范生教育报国的爱国之志、心系学生的仁爱之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俯身躬行的实践之力。通过深化课程思政、传承优秀文化、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社会实践四条路径,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增强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李美丽 《教师》2014,(4):19-20
正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就已提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2007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温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家",令教育工作者精神为之一振。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意味着校长必须是教育家,就算称不上教育家,也要懂得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意味着校长有办学的自主权,能够按照  相似文献   

20.
徐莹晖 《生活教育》2013,(12):26-29
摘要:民国时期诸多教育家出于教育救国的政治理想,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开创了教育家办学的黄金时代。,陶行知作为知名的教育家之一,在相对宽松的制度环境下,凭借自身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最为根本的教育精神创办了卓越的晓庄学校。他在办校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信仰、教育智慧和教育实践能力等教育精神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相当大的价值。关键词:民国教育;教育家办学;教育精神;陶行知;晓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