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宇宙的形成     
在我看来,在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之前还存在着一个近似鸡蛋的宇宙。不过那时是混沌的,里面正反物质交织在一起,大杂烩一般。正物质向外壁运动,反物质向中心运动。因为反物质的质量是负的,所以运  相似文献   

2.
国外经常报道一些神秘时空失踪的事件,如今,科学家已证实宇宙中存在正反物质。我认为虫洞中存在反物质群,它们并不固定,而是在时刻变化,当外界物质靠近时,如果在虫洞内变化的反物质恰好与外界物质对应,瞬间由于引力(正负相吸)而将外物质吸入洞中,然而由于时间极短,一般不会发生正反物质湮灭的情况。同理,神秘出现时是其逆过程。而对于回到过去还是去到未来,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文化》2010,(8):21-21
<正>宇宙"大爆炸"后为何宇宙间充斥着物质而不是反物质,且人类为什么会存在呢?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本理论指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的几纳秒内,同时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各种粒子和其反粒子可能相遇,正反粒子碰撞后就发生湮灭,释放出光子。  相似文献   

4.
国外经常报道一些神秘时空失踪的事件,如今,科学家已证实宇宙中存在正反物质。我认为虫洞中存在反物质群,它们并不固定,而是在时刻变化,当外界物质靠近时,如果在虫洞内变化的反物质恰好与外界物质对应,瞬间由于引力(正负相  相似文献   

5.
关于物质世界与反物质世界的存在,根据推断我认为:物质世界就是引力大于斥力的时空世界。因为引力场运动速度是亚光速的.所以物质世界的物体运动速度是不会超光速的.它表现为引力质量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一个谜团一直萦绕在物理学家的脑海里:反物质都去哪了?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为什么宇宙中有物质?恒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团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本来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种奇怪的东西出现后,我们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这种东西就是反物质。根据我们对宇宙起源和反物质的了解,物质和反物质都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反物质具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特点:当它和物质结合时,会相互湮灭抵消,并产生巨大能量(光子)。另一方面,物理定律表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应该创造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  相似文献   

7.
反物质在宇宙中十分罕见,而如今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大批量生产反物质,这对由物质组成的地球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相似文献   

8.
读者说     
正看过了《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第8期《反物质之谜:宇宙丢失的另一半》一文。我认为,如果有重的反物质,那么它们与正物质是不是会相互排斥,而不是像正物质之间那样存在万有引力?如果反物质和正物质是相互排斥的,那么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找不到反物质。这可能才是我们找不到它们的原因。大科技读者yyh5501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42
多位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这种新型粒子又名反阿尔法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利用两束接近于光速的金核对撞来模拟宇宙大爆炸,产生类似于早期宇宙的物质形态。 碰撞产生大约等量的夸克和反夸克物质,其中一部分稳定的反物质可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功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  相似文献   

11.
有宇宙学大师认为:宇宙初开所产生的物质与反物质是等量的,但宇宙物质量奇大无比是事实。大师们接着说:宇宙初开时产生的物质比产生的反物质多了一亿分之一,于是宇宙就没了反物质。这太深奥了,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12.
存在着对称的正物质宇宙、反物质宇宙。宇宙(真空介电常数μ>0,磁导率μ>0)中运行的能量(光线)是右手能量,定义为正能量,引力场表现为右手性;反宇宙(真空μ<0,μ<0)中运行的是左手能量,定义为负能量,引力场表现为左手性。右手性引力场与左手性引力场相互作用是相斥作用,即正物质与反物质间的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斥力作用。正是反宇宙的斥力作用使得宇宙星系间加速膨胀,表现为暗能量现象。说明了引力场使对称性破缺,无引力场时宇称守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人类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扬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嚣--地磁力飞行器.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暗物质与暗能量存在于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另一个宇宙之中,并且它们与我们所处的宇宙的膨胀有密切的联系。暗物质极有可能就是科学家所描述的反物质,它的许多性质与我们所熟知的物质的性质恰好相反。例如,在我们所处的宇宙中,物质会以发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可是在暗物质世界里,暗物质只有吸收能量的性质,因此作为一种能量形式的光也休想逃离它的魔掌。所以假如有光经过暗物质区域时,光只能被吸收而不能被反射。这样,暗物质区域就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黑洞”,暗物质通过这种不断吞噬能量的方式,在它的中心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密度的能量,这…  相似文献   

15.
宇宙模型     
创生宇宙之外还存在三种次级宇宙:彩色宇宙、浑沌宇宙、黑暗宇宙。在诞生此四种次级宇宙的同时,还伴随诞生了四种对应的反物质宇宙。宇宙星系及星球体都是运动的。而且具有四种运动形式:1星系的公转运动;2星球体的自转运动;3星系和星球体的平面发散式膨胀运动;4滚动式"宇宙公转"运动。宇宙中具有(正、反)两型,四类、八种、若干个次级宇宙。以正、反两型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单元。像太极图一样负阴抱阳两两相对。以"四类八种"次级宇宙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序构成二级结构单元(单元结构类似金刚石晶体结构——正四面体)。二级结构单元交替循环排列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在四种运动的支持和掌控下,使宇宙构成了具有类似金刚石晶体结构的、"四色图案"立体化结构的、动态的宇宙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易经》把世界的形成归结为“阴阳”,认为阴阳二气演化并操纵着世间万物。这个远古的理论当然只是我们祖先的想象,不过却和当今的粒子研究有一点契合。如果我们把组成我们的物质看成“阳”的话,那么反物质就可以称作“阴”了。理论上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称的,有组成世界的物质,就有与之相反的反物质存在。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之初,应该产生出同等量的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今天,反物质只能在宇宙射线和质子加速器中才能找到。那么那些反物质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了解释反物质稀缺之谜,科学家提出了几个假说。反物质…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28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就曾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对于每一种通常的物质粒子都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反粒子,二者质量相同,但携带相反的电荷。这些反粒子可以结合形成反原子,而反原子又可以形成反物质,宇宙间所有东西都有其反物质对应物—反恒星、反星系等。如果一个物质粒子与一个反物质粒子碰撞,它们将湮没并产生一股高能γ射线脉冲。经过几代物理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最早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而后又相继于1955年、1956年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从而证实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反物质。1995年,科学家们又用正电子和反质子成…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生活》2009,(2):20-21
<正>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开发反物质发动机作为新型航天器的推进装置。在理论上,世间可以存在质量相同、电荷相反的原子核和电子,它们会分别形成物质和反物质。当这两种物质碰撞时可释放出比可见光强25万倍的伽马射线和巨大的能量。将核反应  相似文献   

19.
穿越时空     
我认为时空是不能穿越的,过去是无法看到的。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体现。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地方,我们只能在这个空间之内运动,若有人发现宇宙之外还有另外的宇宙,那仍然在同一个空间中,只是范围扩大了,就像古文中的河代表黄河,现在的河代表所有大小河流。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权威的关于宇宙形成的说法是奇点膨胀说,但我对此不赞同。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存在,宇宙才有意义。而根据能量守恒,世间万物是不可能被创生或消灭的。假设宇宙由一个奇点膨胀而成,那么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应该是没有空间、时间和物质的世界。而我们今天的世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又是从何而来呢?这显然与能量守恒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