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留方言属于晋语,其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分为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四种,但与普通话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疑问句和预设都是多年以来英语语法研究讨论的焦点;语用预设在语言研究,尤其是在疑问句的相关研究中的地位及作用已人尽皆知,而语义预设作为一种隐含的语义成素在词汇及命题等意义单位中的作用却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结合问句逻辑中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的选择问句的语义预设.  相似文献   

3.
章丘方言的疑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四种,这几种疑问句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此外,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疑问句研究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问句的语言一逻辑特性分析出发,研究了Y/N类、OR类、X一类等三类问句的特征与基本关系。进而讨论了一般问句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问句研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运用问题的类型、预设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系列关于汉语"W呢"问句现象的问题.认为,"W呢"问句是一个跨语言的表达手段,其实质就是"话题性",故可以称之为"话题问句".话题可以发问,这是话题核心功能在话语中的自然延续.话题问句也有语言问的差异.在非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英语、俄语等)里,话题问句是一个话语的手段,只能作承前的对比问,疑问点决定于对比信息中的相关述题.而在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汉语、日语等)里.话题问句不但同样可以作对比问.其中的"NP+话题标记?"还可以作自主问,问NP的所在.这个语法意义不是它组成成分(如汉语里"NP"和"呢")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通过会话推理得到,而是相对独立于语境的.这一构式背后是人类关于空间感知的认知基础.在话题概念结构化的语言里,话题的语法性质提供了这一认知基础在语言里实现语法化的语言内部条件,因而这一语法表达带有浓郁的类型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高陵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关中片方言的一个地点方言。高陵方言中的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也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和选择问句,但结构形式不同。从结构角度对这四种形式进行描写说明,并同普通话的疑问句加以比较,以找出对应规律,揭示高陵方言疑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近代讽刺小说在语言上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从《儒》中两种类型的反复问句的使用入手,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加以论述,得出结论:《儒》中反复问句的使用体现了江淮方言的特色,但与今天的江淮方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种类型的反复问句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8.
<六度集经>是佛经语言材料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大量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六度集经>中的"宁""岂"类问句作穷尽式探讨,分析其句法特点和三国时期"宁""岂"类问句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回声问句的定义、结构形式和语用功能,对英汉回声问句进行了对比,经研究发现,这两种语言中的回声问句不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语用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在结构形式上,基本上都运用了陈述语序的是非问句;在语用功能上,探询功能已减退,只是以形式为载体表达了听话人对有关事态的态度与感受等.  相似文献   

10.
万安县城话中“阿”字疑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问句形式,包括“阿P”、“阿是P”、“阿能P”三种类型.“阿P”问句一般用于未然时体,提问者持中立态度,“阿”字用于提示疑问焦点.“阿是P”问句用于未然或已然时体,提问者有主观预设.“阿能P”问句用于已然时体.“阿”字疑问句和县境内客家话的“格”字疑问句用法一致,表明县城赣方言受到客家话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赵红 《现代语文》2006,(9):29-30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有些句子具有疑问句的形式和特征,但他们既不表示疑问也不需要回答,而是表示一种判断或一种情绪态度,即无疑而问或明知故问。非真问句除了有以言行事的功效即表示建议、劝诱、要求、指命、催促、禁止等,还有问候、呼唤同情和要求说明、解释等作用;非真问句还能使话语更加委婉,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徐冰若 《职业技术》2006,(16):88-88
一、韩语和汉语中的并列选择问句韩语和汉语都有问话者列举几个答案,让答话者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的选择问句。但韩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所以他们的选择问句在组成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例如:(1)a.你看了一本还是看了两本?b.????????????????c.你看了一本还是两本?d.??????????????例(1)是韩语和汉语的选择问句,其中汉语c例省略了第二个动词,但句子仍然成立,而韩语d例省略第二个动词的话,则绝对不能成立。可以说,这是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选择问句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本文打算对比一下韩语和汉语选择问句的组…  相似文献   

14.
引言关于反复问句的界定和归属,吕叔湘①(1985)、柳士镇(1992)、邵敬敏(1996)②等有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我们同意柳士镇(1992)的说法,即"反复问句是兼从正反方面提问的一种疑问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问句。不过这种句式中并列的两项恰为肯定与否定的互相对立,所以通常又另称为反复问句。"  相似文献   

15.
《儿女英雄传》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小说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学界和语言界都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研究书中的疑问副词‘可’,在穷尽性调查全书语料的基础上,对疑问副词"可"的发展,"可"在反复问句中及特指问句中的用法进行描写分析,力图勾勒出"可"作为疑问副词在书中的运用概貌。  相似文献   

16.
夏丹 《文教资料》2014,(30):171-173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类型。目前,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以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为主要论题,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是非问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所探讨的“莫”字问句是广义的,凡是有“莫”的问句,皆称为“莫”字问句。从形式上,我们将《水浒传》中的“莫”字问句分为“莫非”问句,“莫不”问句,“莫不是”问句和“莫”字问句(“莫”单独成词的问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构及相关的语法意义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双全 《辅导员》2009,(12):12-12
在学习问句中,由于疑问、设问、反问三种问句,由于外形相似,都带有问号,一部分学生特别容易混淆,但只要仔细辨析,它们的区别还是明显的。这里,我就介绍一下三种问句的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回声问句是人们口语交际中经常使用却频遭忽视的语言现象,历来都较少有语言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关于其的研究成果大多出自西方学者,鲜有中国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获得过原创性的重大发现。本文对前人在回声问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希望能对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旨在说明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还是用“不”有差别,而这种差别是由于说这两种语言的人认知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章还分析了英语区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回答是非问句用“是”用“不”常出错误的原因以及纠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