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发展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也不例外,在传播方式、素材采集、营销宣传等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作出改变。其中,深度报道被大量实践证明能够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行业竞争力,所以广播电视媒体要着力于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报道形式,同时正视目前在深度报道中的困境,通过提高深度报道时效性、从细节着手做好采访调查、丰富深度报道表现形式、重视挖掘深层次材料、客观合理发表新闻评论等一系列策略,帮助广播电视深度报道走出困境,实现深度报道工作的有效优化。  相似文献   

2.
一、扬长补短的必要性近年来,报界为在新闻竞争中发展壮大,在大扬深度报道优势的同时,又不断在“短”字、“活”字及发行上做文章,以弥补自己的短处。他们以短小精悍、增强时效来对付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手段的快速性和先进性;以生动活泼、细节描述来对付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真实性和现场性;以加大发行、扩大读者群来对付广播电视受众的广泛性。作为广播电视应充分认识这种新闻竞争的紧迫性,在大扬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伸长自己开展深度报道的短腿,方能增加取胜的机遇。事实说明,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到达目的地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3月18日,随着时政纪录片《春天里的盛会》在大小屏推出,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两会报道圆满收官。时政报道,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相关活动的新闻报道,是全国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本文试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报道团队为观察视角,分析今年全国两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报道守正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把握今年两会特点,寻找报道着力点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对于今年全国两会的认知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此次报道的深度。能否稳妥把握今年全国两会重大主题、议题,检验着报道团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以其公信力、权威性发挥着引领社会舆论的方向、传播主流文化的中流砥柱作用.新的媒介生态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想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工作,就要唱响时代强音,做亮时政报道;展现传统优势,做精深度报道;做活网络报道,放大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一、深度报道与传播事业的新环境这种源于西方的深度报道,原来是报纸同广播电视相抗衡的主要报道方式。它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因此,在深度报道中往往要求提供大量的系统的背景材料,它把报道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过程来加以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深度报道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记者干预生活的胆识博得了受众的肯定,深度报道以它特有的魅力正逐步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生活,认识现实。电视深度报道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隽 《声屏世界》2008,(7):26-27
鉴于当前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既关注新闻事件的结果,又强调对生动曲折的调查过程的展现,因此运用恰当的故事化手法,通过对;中突的构建、因果关系的设置、场景的展现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看性和可感性,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在如今的深度报道节目中已屡见不鲜。并且由于现阶段的深度报道节目大多倾向于利用采访活动本身来架构故事的脊椎,因而采访对象作为采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深度报道中叙述者的主体,在故事文本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是他们在不断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展现着故事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新兴的自媒体直播和网络直播等,使传统广播电视直播技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提高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标准,才能实际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相关需求。本文将以电子工程视域下深度分析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给出相关参考建议,希望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直播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中的话语平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林总总的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常常采用的报道形式。实践证明,深度报道以其特有的宏大气势、思辨色彩和新颖形式,给新闻报道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而广播电视的深度报道,通过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作前因后果的解释、分析和预测,对所报道的事物做立体化、多层次、多侧面  相似文献   

11.
贾玉全 《新闻窗》2010,(5):41-4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定义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表象事实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方式。《新闻论语》:电视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深度思想的产物,修正了客观报道的缺点,发挥了客观报道的优势,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国报纸、通讯社首先崛起的深度报道,由于新闻题材重大,内容多与改革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文章观点新颖,分析客观全面,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纵深感和立体感,因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广播电视不甘示弱,随之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深度报道作品。但是,广播电视在运用深度报道这一体裁形式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困惑,如篇幅长短安排问题,深度报道与其它报道形  相似文献   

13.
引言“深度报道”(depthreport)最早产生于西方报界,当时是为对抗形象化、时效快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而产生的一种报道方式。其定义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有趣的是,这种最初为对付广播电视而产生的报道方式却很快在广播电视中得到运用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就我国电视业来看,中央台过去有1980年开播的第一个深度报道栏目《观察与思考》,如今有多次被评为名牌栏目的《焦点访谈》,而各省级台甚至是部分城市台也都开办了深度报道型新闻栏目。比如吉林电视台在1994年5月2号创办的《8点纪实》,一经…  相似文献   

14.
杨晓光 《新闻窗》2011,(3):70-70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报业掀起了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随着电视采录设备的更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与报刊的竞争也将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深度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成为热门节目。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深度调查节目。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深度报道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它的雏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纸面临着广播电视的巨大挑战,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报道渐渐不再是报业的专利。在西方新闻界,“ENG的声画同步,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资深记者担任新闻主持人。他们在屏幕上对新闻事态的分析、解释预测,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杂志型新闻节目《60分钟》就是一档典型的深度报道类栏目。《60分钟》的成功,掀开了西方电视新闻界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质媒体的交融,有助于提高媒体自身的竞争力。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就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它将报纸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广播电视的大众化、贴近性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信息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虽然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4月10日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从现场短新闻、录音报道、深度报道,到电视纪实片、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独具广播电视特色的自己的路。今年6月,全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中央两台和14家省级电台、电视...  相似文献   

18.
最近五年来,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优势和特色的直播报道形式,越来越多地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采用,成为广播电视媒体"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报道体裁很自然地也被列为每年一度广电政府奖和记协评选的新闻奖的正式奖项。但是,勿庸讳言,当下无论广电新闻节目中常态播出的直播报道,还是具有精品诉求和期待的送评获奖作品,都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直播报道特定内涵基本外延理解上的误区和操作不当而形成的"硬伤"。笔者今年3月参加浙江省广电学会武义年度评奖会和6月浙江省记协组织的浙江新闻奖萧山评  相似文献   

19.
<正>广播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可以及时将各种信息传播给大众,是宣传推介一个地方的重要平台,因此,各地日益重视通过广播电视外宣,来提高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外宣传报道也就成为地方台的重要日常工作。本文就此作了粗浅研究,以期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不断加大外宣力度,以树立地方形象,更好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凭借其强大的覆盖力、影响力,在外宣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在新闻竞争中,报紙为对抗广播电视而进行的生存选择。报纸在深度报道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电视无法与之平分秋色。深度报道是发挥报纸之长的报道方式。电视新闻有瞬间即逝的缺点;设备复杂也限制了电视记者;形象化的背景材料难以解释有些新闻。因此,不论报纸或电视,要认清自己的不同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才是新闻媒介赢得群众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