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赛前训练周期中武术套路男子运动员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Bu)、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T)、血清皮质醇(c)及T/C值变化的规律。在7名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为期三周的赛前训练期间,分别在赛前训练周期开始前、训练周期第1周、第2周、3周末测定CK、BU、Hb和T、c值。结果: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赛前训练第1周,运动员CK值和c值显著升高;赛前训练第2周,运动员CK、BU和c值显著升高,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3周,运动员CK值显著下降,BU值显著升高;赛前训练周期中,Hb值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赛前训练周期能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通过调整训练,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得到恢复,表明赛前训练后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对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2009年全国锦标赛赛前训练期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和睾酮(T)值进行测试和分析,探讨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训练负荷的变化,身体各项机能指标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赛前基本调整到最佳状态,表明赛前的训练安排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全运会重要比赛赛前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为浙江省青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及优异成绩的延续,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跟踪监测浙江青年男子排球10名主要轮换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应用IBM SPSS 20.0软件对备战资格赛、资格赛前、资格赛复赛前和全运会决赛前四次生化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准备期运动员血红蛋白(Hb)值显著大于资格赛赛前和决赛赛前;②决赛前运动员的睾酮(T)值显著大于资格赛前;③肌酸激酶(CK)的最高值出现在资格赛复赛前,并显著大于决赛前。结论:①Hb、T、CK、BUN等生化指标可真实反映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在重要比赛前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员的关键生化指标状态可作为最终比赛结果的影响因素之一。②初步建立了浙江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取得历史最佳成绩的赛前Hb、T、CK、BUN值。可为浙江青年男排运动员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的机能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备战2007年世界蹼泳锦标赛的四名优秀蹼泳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赛前六周测试四名参赛的蹼泳女运动员的Hb、RBC、WBC、CK、BUN以及T值,探讨赛前集训对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初步确定蹼泳运动训练的部分敏感生化指标。研究发现,RBC、Hb与CK可以作为蹼泳运动训练机能测试比较敏感的指标,建议结合训练监控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对中国国家队6名女子自由跤重点运动员赛前训练前阶段的血肌酸激酶(CK)、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强度训练期的CK和BUN显著升高(P<0.01);HB和HCT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等方法对7名世居高原的竞走运动员,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测试,探讨赛前高原训练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其在预定时间内发挥出高原训练效应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血项显示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VO2max无明显变化;CK、BUN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睾酮值、T/C比值均显著升高。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经赛前高原训练后其血象指标和激素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周保卫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4):66-67,88
为了解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对中国国家队6名女子自由跤重点运动员赛前训练前阶段的血肌酸激酶(CK)、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强度训练期的CK和BUN显著升高(P<0.01);HB和HCT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东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综合训练的负荷大小、负荷积累程度、机能恢复状态,测试了12名参加2012年全国冠军杯赛的广州女手运动员赛前五周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Hb、Rbc、Hct、MCV恢复值变化幅度不大;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RDW训练值显著性升高,MCV/RDW训练值显著性下降(P<0.05),提示铁储备下降明显。(2)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赛前二周CK恢复值显著性降低,赛前一周BUN恢复值显著性升高(P<0.05);与赛前五周训练值相比,赛前四周、三周CK训练值显著性降低(P<0.05),提示综合训练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BUN训练值呈逐步上升趋势,赛前二周升至最高值,达7.60±1.42mmol/L,提示赛前训练负荷量积累效应明显,可能与综合训练课时长有一定关系。(3)在赛前五周备战中,WBC总数始终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与赛前五周基础值相比,Lym、Lym%、Mono、Mono%恢复值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合理营养可以改善训练负荷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赛前综合训练模式,负荷强度积累效应不明显,负荷量积累效应较为明显,机体免疫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击剑运动员备战大赛期间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睾酮(T)、皮质醇(C)、白细胞(WBC)的变化规律;揭示3个剑种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专项特征.研究对象和方法:选择广东省男子击剑运动员共25人,运用酶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对不同训练阶段Hb、CK、BU、C、WBC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男子重剑Hb、T基础值最高,T和男子佩剑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佩剑组CK在训练期的变化最为显著,和其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赛后男子花剑组T值下降的幅度最为明显,和赛前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T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下降,睾酮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对男子重剑组训练负荷的反映最为敏感,表明重剑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要求较高;CK、C对男子佩剑组训练负荷较为敏感,佩剑项目对运动员爆发力的要求较高;花剑比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的规律,本文对我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全国锦标赛赛前训练期每周一的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提示:1、与基础值相比,赛前训练期的CK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2、赛前训练期BUN值总体波动范围不大,但控降体重较多的运动员BUN值有显著上升;3、血清肌酸激酶能有效评定跆拳道训练后肌肉所受刺激及疲劳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散打队在第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赛前5周训练时间内的血色素、血尿素、血睾酮、皮质醇的变化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监控期内,血色素和血尿素能有效地监控散打训练负荷;血睾酮通过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变化来间接地监控训练负荷;赛前队员皮质醇的变化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与队员的主观感觉疲劳度较为一致,并且与整个训练期T/C反映的队员机能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选手比赛强度下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且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三项目训练应以Hb、Bu、Ck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拳击、散打、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3个项目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拳击、散打、跆拳道比赛时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主要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拳击、跆拳道、散打。3个项目的训练应以Hb、BUN、CK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女子运动员的月经周期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规律 ,本文对 2 3名 12~ 15岁少年女子游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无氧阈、有氧能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呈周期性波动 ,这种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密切联系 ,波动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 ;血红蛋白高峰时 ,无氧阈曲线右移 ,有氧能力提高。据此 ,可以从调整月经周期入手 ,调整血红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 ,从而控制有氧能力高水平出现的时机 ,使运动员最佳身体状况出现在竞赛时 ,对进一步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备战2007年世界蹼泳锦标赛的四名优秀蹼泳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赛前六周测试四名参赛的蹼泳女运动员的Hb、RBC、WBC、CK、BU以及T值,对比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两名在2007年世界蹼泳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赛前训练中跟踪监测的生化指标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运动员对抗训练与比赛后BUN、CK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0名篮球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了解大强度的对抗训练与比赛后的区别,为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在训练及比赛前一天、运动后即刻、次日清晨取样,分别测试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结果表明:比赛与大强度对抗训练后即刻BUN相比表现呈显著性差异(P<0.05);比赛同大强度对抗训练次日清晨BUN的值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正式比赛与大强度对抗训练后CK的值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篮球比赛时的负荷强度高要高于平时对抗训练时负荷强度,平时对抗训练要注意加大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跆拳道实战对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特点的影响,以8名参加与越南队实战的广东省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实战前、实战中、实战后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实战、实战后的心率和血乳酸均明显高于实战前(p<0.01),实战后3min的心率明显低于第3回合(p<0.01),实战后3min的血乳酸低于第3回合即刻,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战后3min、5min的心率和乳酸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跆拳道项目比赛强度大,无氧代谢能力对跆拳道项目起着重要作用;体能训练时,应该注重高强度的无氧训练以及高、低强度交替的间歇性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18.
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估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我国运动员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为科学运用低氧训练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所纳入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低氧训练有助于提升运动员Hb浓度,总体影响程度属于中等效应水平,Hb浓度平均升高5.57 g/L;(2)高住低练(HiLo)模式对运动员Hb浓度的影响程度处于较高效应水平,Hb浓度平均升高6.78 g/L,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模式次之,最后为高住高练(HiHi)模式;(3)不同HiLo训练持续时间对Hb水平影响不同,当训练持续时间为4周时,对Hb浓度增长幅度最明显;当训练持续时间小于4周时,Hb浓度水平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总体而言,低氧训练对提升Hb水平有明显效果,但持续4周的HiLo模式对提高运动员Hb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19.
在备战2009年第11届全运会期间,监测5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进入控降体重期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监控。结果表明:在训练前期,体重和去脂体重缓慢下降,体脂下降明显,且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训练后期,体重下降明显(P〈0.05);第8周与第1周比较,Hb、RBC、HCT、T逐步下降,BU、C逐渐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优秀举重运动员大幅度降低体重导致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后的能力恢复训练的个案进行研究,探索大幅度降低体重对运动员机体的影响和能力恢复期运动员机体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长期跟踪测试优秀举重运动员降体重后的体重控制与运动能力恢复期间的身体成分、血象(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等)、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皮质醇等指标的变化及营养情况调查.结果:运动员体重在降体重后控制良好,运动能力逐步恢复,血清睾酮持续低下.结论:大幅度持续降体重将导致运动能力和血清睾酮大幅度下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随着能力恢复训练的进程,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逐渐上升,但并未完全恢复;降体重造成的HB等氧运系统指标下降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营养和训练手段的调节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