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题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两个重要方面,分别属于植物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恰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用于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一个重要题材。另外,应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能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利用这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涉及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相似文献   

2.
这一章主要是討論植物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謝。它們的代謝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中学生得到清晰的概念,教师講述方便,因此高中生物学教本根据植物对碳素营养的不同方式把植物新陈代謝分为綠色植物的新代謝及非綠色植物的新陈代謝兩部分来討論。綠色植物屬于自养生物,能利用日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成为有机碳化合物,这一过程即称为光合作用;此外象綠色硫细菌及紫色硫細菌,也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这种光合作用叫做細菌光合作用。至于非綠色植物,如无色硫細菌虽然也是屬于自养性的植物,但它不能利用光能,祇能利用氧化硫化氢时放出的化学能来同化二氧化碳这种过程則叫做化能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合创造法,用废旧的木箱子、LED灯、带插座的开关和摄像头等自制简易的光合作用实验箱,实验箱最大的创新点是内部安装了摄像头,能实时监测植物光合作用的情况,方便进行科学研究。利用自制的光合作用实验箱,不但可以探究光的有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还可以探究光照强度与光的波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合作用实验箱能有效排除外界光线和温度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只有一个自变量,确保实验设计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4.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通过绿叶上叶绿体(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图1),植物的绿叶被人们称为“绿色的工厂”。但是有些植物如红萝卜、红苋菜、秋海棠、红枫等的叶子,常常是红色或紫红色的,这样的红色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要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红叶上应该有叶绿素才行。试做下面实验看看红叶中是否含有叶绿素。  相似文献   

5.
汪永泰 《教学月刊》2005,(4):45-47,55-56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两个重要方面,分别属于植物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恰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用于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一个重要题材。另外,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是植物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基础。它利用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是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的来源。而学生在复习光合作用时,往往把过程和反应式掌握的很牢固,但在做题时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其原因是还未走出光合作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比C3植物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据实验测定:C3植物的光合效率约为15~35mg/(dm2×h),C4植物的光合效率约为40~80mg/(dm2×h)。为什么C4植物光合效率比C3植物高呢?现分析如下:1C3植物中能够完成暗反应产生有机物的细胞数量比C4植物多,为什么C3植物的光合效率还会比C4植物低呢?解析: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因素。空气中CO2的含量约为330mg/L,而植物光合作用最适宜浓度为1000mg/L。因此,CO2浓度的差异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1.1C4植物和C3植…  相似文献   

8.
上个学期我从自然课中知道植物在阳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我们也做了实验知道植物确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做实验的植物是陆地上的植物,在水中也有绿色植物,那么水中这些植物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58页的"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不仅是初中科学中的重点内容,而且能为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实验利用漏斗和试管收集水中金鱼藻产生的氧气,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拓展这一专题包括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的呼吸、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等内容。光合作用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是利用光能合成ATP和[H],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在其他物质(如C_5化合物)的帮助下将CO_2还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要紧紧围绕怎么提高农作物的  相似文献   

11.
徐丽萍 《中小学电教》2010,(10):127-127
<正>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现象,它是人类所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在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对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中提供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利用自封袋、注射器等材料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消耗使学生获得“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感性认识,化解疑问,培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教学重点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怎样“吃东西”》一课是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第16课。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二氧化碳和阳光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毕洁琼 《教师》2013,(22):95-95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农业生产上,人们通过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供应足量矿质元素、避免或减轻农作物"午休"期的影响、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扩大间作套种面积、选育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的株型、利用不同色光、合理应用生长调节物质等方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 高中生物选修本(人教版)关于C_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论述,由于篇幅所限,文字过于简练,易导致学生对有些问题在理解上会出现一些偏差。笔者参考多方面资料,对C_4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整理如下,仅供参考。1 C_4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等人阐明C_3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PCR)以来,曾有人认为光合作用途径已经清楚了,不管是  相似文献   

17.
结论1:某温度下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若曲线图中揭示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某温度下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值大于0,说明此温度有利于植物生长.若曲线图中揭示的是总光合作用强度,某温度下总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大于0,说明此温度下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氧气,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叶绿体就像一个微小而又极为复杂的化工厂,当光照在植物上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并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葡萄糖和氧气。高等植物每个叶肉细胞中含有20~200个叶绿体。叶绿体一般呈椭圆形,大小为几个微米,…  相似文献   

19.
先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及相关课程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是快速、准确探测植物生理状况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设计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不同温度和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该实验项目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熟悉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的工作原理,掌握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