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裴卜纳西优化数列谈起 王汝羏同志在《成都体院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的《谈优化接力叫牌法》(以下简称“优化”)一文,有下面一个叫牌空间表:  相似文献   

2.
《数学通报》一九九○年第四期和一九九一年第一期先后发表了《反函数法求函数值域质疑》(以下称“前文”)和《对<反函数法求函数值域质疑>一文的质疑》(以下称“后文”)两篇文章。笔者对两文争论的问题也曾思考多年,想向同行们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盼赐教。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叙述,把孙金亮同志的《浅谈武勇、武艺、武术本质区分》一文(见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与科研》1983年第3期)简称《武勇》。《武勇》文中提出了以下几个值得商榷的论点: (一)“武勇”一词来源于原始社会。 (二)“武勇”是从实战出发的“执技论力”活动。武勇是简单动作组合。  相似文献   

4.
《安顺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第3、4期合刊上登载了徐道老师的论文《Fibonacci数列的几个性质的统一》(以下简称[1]),读后很受鼓舞.在此,笔者试图使用行列式的方法对文[1]中的公式(1)——(5)以及定理1、定理2再次进行推证,另外还推得几个新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再论短跑技术训练中“以摆带蹬,蹬摆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2月我撰写了《再谈女儿童的田径训练》一文,参加了我院1979年4月举行的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的其中一节提出“以摆带蹬,蹬摆结合”的新见解。1979年我又撰写了《试论短跳跑技术训练中“以摆带蹬,蹬摆结合”》(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刊登在我院学报1980年第2期上。文章从“以摆带蹬,蹬摆结合”的理论依据和“鞭打”扒地能产生引力(拉力)—弹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深入的论述。现根据近年来国外专家对短跑摆动技术的论述并结合我在教学和训练中的运用实际,再补充论述“以摆带蹬,蹬摆结合”这一观点,以期引起我国教练员、教师对这项短跑摆动技术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1981年初,应本院学报编辑部的要求,我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读者问》为题(以下简称《主要任务》),表述了我的粗浅见解(见《成都体院学报》1981年第1期)。之后,一些同志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涉及面较为广泛的论述,使我受益不浅。为了回答针对《主要任务》一文提出的商榷意见,进一步表述我的见解,特撰写此文。不妥之处,仍望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7.
“体育”一词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我国的由来,是体育史研究工作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新体育》80年第9期发表的《“体育”一词在我国的由来》一文(以下简称《由来》),我觉得有商榷的必要。“体育”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近代体育传入我国后,起初也没有用这个词,而是使用“体操”一词。后来,“体操”、“体育”长期并用,直到1922年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一节中明确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并且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资本论》第一卷202,205页)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称为“劳动过程三要素”说。薛志贤同志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论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产品》一文(以下简称“薛文”),对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说提出了疑义。薛志贤同志认为:“生产劳动的要素不只有三个。固然,劳  相似文献   

9.
旷文楠老师在我院学报1982年2期上发表了《庄子养生思想辨》一文(下简称《辨》文),认为庄子否定形体,歌颂死亡,追求精神永存,“庄子养生思想是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庄子养生思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旷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资本论》第一卷第107页)。要准确把握这一论断,就要先弄清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政治课教学》93年第一期,发表了石先华同志《货币≠金银——兼与罗永昌教师商榷》(以下称石文)。石文对罗永昌同志《一般等价物≠货币》(见《政治课教学》92年第8期)一  相似文献   

11.
本刊"古代文学研究"栏目,承袭了《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专栏。近十年来,该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2006年第4期、论点摘编)、叶君远《从古体诗看陈廷敬诗歌的宗宋倾向》(2007年第1期)、郑幸《南屏诗社考》(200r7年第2期)、程日同《“实”与“超”——论钱载的诗学观》(2008年第4期)、曹虹《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2010年第1期)。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了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2009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2.
本刊“古代文学研究”栏目,承袭了〈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专栏。近十年来,该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2006年第4期、论点摘编)、叶君远《从古体诗看陈廷敬诗歌的宗宋倾向〉(2007年第1期)、郑幸《南屏诗社考》(2007年第2期)、程日同《“实”与“超”——论钱载的诗学观》(2008年第4期)、曹虹《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2010年第1期)。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了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2009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3.
本刊"基础教育研究"栏目,承袭《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栏目,以福建省稿源为基础,兼顾其他地区稿源,编辑出版较高质量的论文,为基础教育教学服务。《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基础教育研究"栏目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有:俞发亮、叶悬冰《万物兴歇皆自然——中考作文阅卷的思考》(2003年第3期)、柯明府《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点”》(2004年第2期)、黄丽华《与“哑巴英语”说再见——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2006年第2期)、蔡丽勉《高三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6年第3期)、郭新戈《语文教学中的情语、情境与情理》(2006年第4期)、阮巧玲《谈高中生听课与评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2006年第4期)、庄丹华《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的启示》(2007年第1期)、李雪华《中学英语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一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与达成》(2008年第3期)、林碧秋《小学英语故事阅读策略及具体方法初探》(2009年第2期)、桑金楠《初中英语趣味课堂优化创设策略探讨》(2011年第2期)、陈雅珍《变脸:小学数学讲评课教学优化策略探析》(2011年第3期)。《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研究”栏目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有:黄冬梅《小学语文教材创新使用策略探讨》(2011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举国迎接建党百年大庆之际,《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也迎来了出刊百期的佳日. 回顾《学报》征程,往事历历在目.其于1995年6月创刊,试刊名《大学》,初名《承德大学》;因院校合并,1999年第1期开始更名为《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开始更名为《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84年2月,原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下简称‘文检’课)的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文检’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必修课,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作为选修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然后逐步发展、完善.研究生更应该补上这一课.”为此,我省高校系统为了加强“文检”课的领导和学术研究,相继成立了教学研究会.并于去年10月中旬,在保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在总结前段“文检”课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讨论了今后“文检”课的活动计划.去年本省高校图书馆评估,也把有无开设“文检”课做为一项重要评估标准.可见,开设“文  相似文献   

16.
和平过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以来在国际共运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缺乏研究,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近年来,学术界解放了思想,在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进行重新探讨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和平过渡理论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力图正本清源,恢复马克思主义和平过渡思想的本来面目。其中,朱本源同志的《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吗?——马恩的暴力革命论与和平过渡论初探》和《列宁的暴力革命论与和平过渡论初探》二文(见《陕西师大学报》1981年第二期和198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朱文”)比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文中一些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关于物质定义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对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的几处物质定义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我见》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见》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其一,列宁在第一处物质定义中,既说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又说物质可以为人们的感觉所感知,这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其二,列宁在第二处物质定义中说“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物质是我们感觉到的客观实在”,这不仅没有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线,而且也为唯心主义大开了方便之门。其三,在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时,不能把认识论问题扯进去,否则怎么也不能成为科学的概念。下面我们就上述观点逐一试加分析。一我们认为,《我见》之所以会得出第一个观点,是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造成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  相似文献   

18.
强秦为什么二世而亡呢?贾谊在《过秦论》(上)中的回答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李淑章先生在《<过秦论>点睛语新解》(下简称《新解》)一文中将这句话称之为“点睛语”,并认为“到目前为止,诸家对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在文字上还是在情理上,都站不住脚.”那么,作者提出的“站得住脚”的“新解”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二十年来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关于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指明了农村深化改革的正确途径。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农业稳,则经济稳;经济稳,则国家稳;国家稳,则可以顺利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离开农业的稳定谈经济的稳定,离开经济的稳定谈国家的稳定,离开国家的稳定,谈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与幻想。“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如果离开了农业这个“本”,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要保证农业这个“本”,就必须确保《农业法》——这个农业根本大法的法律地位,并以《农业法》为指针,加快依法冶农的步伐。“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庄严地写入《宪法》,依法治农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依法治国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说,能否做到依法治农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千秋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孟子哲学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大致有五种意见:第一,主观唯心论。这是解放以来最通行的一种意见。几本有影响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如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肖(?)夫先生等主编的教科书,都持这种意见。第二,“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也有客观唯心主义天命观的成分”(九所师范院校合编《中国哲学史稿》)。第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混合物”(吴琼《论孟轲哲学思想中性善论与天命论的矛盾》,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8期)。第四,孟子“把‘仁政’的基础摆在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等现实主张上,无疑是唯物主义的”(严北溟《从评价孟子谈哲学的党性问题》、《再谈孟子评价与哲学党性问题》,载《哲学研究》1980年9期、1981年7期)。第五,基本倾向是客观唯心主义(乔长路《关于孟轲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载《哲学研究》1981年1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