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池州师专学报》2012,(3):F0002-F0002
田晓四,男,1970年3,博士后,副教授,安徽省池州市人。1996年地理教育专业毕业;2001—2004年安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2004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进行研究;在2005--2008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博士,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区域环境变化研究方向,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2010.7—2012.7南京大学博士后从事环境演变研究;现任池州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和地理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2.
培养新世纪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是目前教育改革中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不同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大学对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有很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课程体系的优点,针对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质专业为国家照顾专业,通常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享受降分录取的照顾政策,因此吸引了大量低就业率、低就业待遇专业的学生报考地质专业。但是,如何把这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地质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地质跨专业研究生普遍缺乏地质学基础理论、地质实践技能和地质思维的特点,提出通过多种途径补充地质基础知识、提高地质实践技能以及严把硕士学位论文关等措施,借此实现地质跨专业研究生与地质类专业研究生的同等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17—2022年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所高校的地质学(理学)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学)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学位)专业的招生人数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不同方向招生人数的统计,以及对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2021—2022年地质学、地质工程专业的报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地质类专业作为冷门专业,在研究生报考热度逐年攀升的大背景下,在“双一流”高校中并不具有明显招生优势,同时还存在本校生源明显流失的情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学)专业和地质工程(专业学位)专业是未来地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主要生长点,但对于一直以地质学(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主的院系,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和培养优势可能尚未形成。针对上述招生现状,为了提高考生生源数量和质量,相关高校应在招生宣传工作、考生激励机制、专业及研究方向结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就业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农业地质研究法》课程是长江大学一级学科作物学与地质学交叉学科——农业地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程。为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中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本课程以湖北省优质课程建设为契机,重构教学内容,融入网络平台,优化教学方法,重点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研究生在分析、表达和操作三方面的技能,同时也为其他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在“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第四纪地质学是大地质学领域中发展较迅速的学科,在教学上本着“瞄准国内外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区域环境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在教学中注重介绍目前学科研究前沿成果。使学生了解世界上本学科当前研究热点,了解学科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第四纪学科理论、方法解决第四纪科学问题,体现现代社会对本学科的需求。通过第四纪地质学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地质事业,倾心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相似文献   

7.
硕士研究生跨学科报考和录取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普遍。跨学科硕士研究生面临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差异,给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课题。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也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本文以蔬菜学专业为例,分析了跨学科硕士研究生面对的不利条件及其优势,提出了提高农科院校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分析了传统教学路线中存在的第四纪地质现象,探讨了如何在传统路线教学中融入第四纪地质教学的内容,以补充近几年周口店地质实习中第四纪地质教学的空白。传统的教学路线中第四纪地质现象丰富多样,通过完善传统教学内容和讲义,结合学生专业选择教学方案,可将第四纪地质实习教学很好地融人传统路线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校《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课程教学为例,在分析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学术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几点做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术背景,选择或新编适应的教材以优化教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自信心教育与辅导,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讲台上的吴教授.身材修长.满脸笑意.有着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他是地理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1997年来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任区域旅游规划方向博士后研究员.之后于2000年去美国普渡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做访问学者。与众不同的是.在教学的同时.他还是一个整天坐着飞机漫游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岩土工程的特点和我校的地质教学资源优势,构建以地质为特色的岩土工程专业方向具有竞争优势,周口店地质实习基地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构建地质特色岩土工程方向的基本保障。根据多年的周口店地质实习教学体会,提出了适于岩土工程专业方向的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内容、要求和相应的实习时间,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野外实践环节对"沉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教学改革为契机,针对"沉积学基础"的野外实践教学,提出了室内与野外教学内容对照并互补,重点教学用例单一简明的野外教学点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精炼教学内容,优选教学路线并进行合理的野外作业设计。将以往认知型为主的室内教学体系辅以探索型为主的野外实践教学,提高了"沉积学基础"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是我校海洋地质专业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笔者的亲身带班为例,从强调“大海洋地质观”、野外路线中的引导、教学方法中的探索、室内总结报告中的强化等几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周口店野外教学过程中突出“海洋地质”特色,认为要从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采取措施,全方位帮助学生建立“大海洋地质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嵩山地区丰富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从跨专业组建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激励和评价机制改革等5个方面讨论了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野外实习基地是构建地质专业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突出、具备创新素质地质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文在详述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结合桂林理工大学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的进程,提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的建设理念与标准,同时以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平台,探讨了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若干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6.
“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改革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通过探索该课程整个教学环节中野外和室内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提出了北戴河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教学理念、路线设计、陈列室和教材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教学措施。认为室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开发和挖掘校园周围和校园内部存在的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激励学生主动去发现身边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让“枯燥”的地质知识鲜活化。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野外实践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采取实习地点就近和以教学条件建设为重点的原则,建立了各个阶段的实习基地,对实习内容进行了扩展,提升实习技术手段,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基础地质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出发对如何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笔者认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切实地掌握地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也是基础地质实习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筑类非地质专业中,该课程属专业基础必修课。本文结合我校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开展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野外实践教学改革的有关举措,对不同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旨在为有关决策部门完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