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辽宁少儿出版社最近推出一套以讲述中国历史为内容的一套历史演义丛书15本。这套丛书文史结合,用演义的方法讲述中国历史,注重典型细节的选择和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保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真实的情况下,在某些细节、环境、气氛、对话等又存在一定的虚构,从而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数理化通俗演义︾评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秀兰梁衡所著《数理化通俗演义》一书,是一部通俗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作者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描述了数理化等科学家们在建造人类文明大厦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怒哀乐,人物生动,情节奇巧,别开生面。一、以科学的精神鼓舞读者数理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容演义晓章亚里士多德说:历史家和诗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写已经发生的事,后者写可能发生的事。前者务必征实,而后者可以虚构。因此演义不能当成历史.或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否演义,答否。于是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上、中、下三卷置案头(下称《演...  相似文献   

4.
内容简介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从1915年本书作者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代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做到所谓"无一事无来历"、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出版业不景气,历史读物的销路更是每况愈下,辽宁少儿出版社的同志却顶风而上,投下巨资以演义体裁出版这部前无古人的巨著。这种气魄、这种胆识,实在令人钦佩。《演义》的是非功过,世人自有定评,我在这里不无饶舌。但读这这  相似文献   

6.
明代末叶,历史演义小说中出现了五部以上古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分别为《列国前编十二朝传》、《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和《开辟衍绎》。  相似文献   

7.
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成熟的章回小说是从“按鉴”开始的,“按鉴”成为明代历史演义的基本面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与福建建阳刻书密切相关。建阳是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在宋代率先雕刻经史著作,至于今日尚存的刻本中,仍以史部为其大宗,而在史部中,又以普及性的通鉴类图书占绝大多数。正是这样的刻书背景决定了建阳书坊最早产生刊刻“按鉴”小说的创意,大量“按鉴”小说的编撰和刊刻使历史演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影响深远之大宗。  相似文献   

8.
明人书目著作中有著录《三国志演义》的情况,这些书目著录已成为后人探究《三国志演义》在万历、嘉靖及之前的流传状况的重要依据。以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刊本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线索,结合序跋作者、书籍版式,加之与同时代相关书籍进行比勘,有助于厘清《三国志演义》在明初的刊刻传播状况。  相似文献   

9.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三国志演义的世界》、上田望《〈三国志演义〉  相似文献   

10.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11.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12.
孔永红 《兰台世界》2016,(6):105-107
中国历史论著卷帙浩繁,虽穷毕生精力也难读其万一。但中国历史蕴含着丰富而又优秀的文化资源,值得汲取和借鉴。吴泽先生是对历史的教育和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之一,一方面,吴泽认为历史的教育,是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所著《中国社会简史》成为青年学者和普通大众的学习教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吴泽还考察了历史通俗读物,认为演义与小说有着不同的内涵,并希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和史学理论,谱写出一部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供社会普通大众阅读等等。吴泽对历史教育与普及的关注、践行、支持和建议,值得深思,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如何经营李敖? --以<中国历史演义全集>(1979~1981)为例 1.背景与缘起 (1)有远景沈登恩穿针牵线的机缘. (2)有三毛"娃娃看天下"成功经验可以引用.  相似文献   

14.
范钦众 《图书馆学刊》2011,(10):138-139
通过亲身考古发掘验证了正史或一些演义所涉及的古代历史记载确实存在的事实,印证了我国古代历史学者对待历史的严肃性。提出并论证我们对待古代历史记载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5.
我自来读书很杂,算不得“纯儒”。学生时代,读书出于兴趣或为满足求知的渴望,还不曾与“稻粱”之谋挂钩,自信开卷有益,加以无人指导,结果是“拣在篮里就是菜”,什么书都看。历史演义也是我喜欢看的一种书,上至封神,下至民国演义,凡是能找到的差不多都看过。现在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近  相似文献   

16.
《新列国志》 兹根据《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六十章 《新列国志》完全撇开了旧本的《列国志》而另起炉灶,杂糅《左传》、《国语》、《国策》、《史记》诸书而冶为一块,几无一事无来历。他恣意攻击着旧本《列国志传》的浅陋,把什么《怜潼宝》,《鞭伏展雄》诸无根故事皆一扫而空,诚然是一部典雅的讲史,而小说的趣味却便也为之一扫而空。 《新编批评绣像后七国乐田演义》讲史小说,自开辟以来以迄宋代俱有志传,如《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通俗志传》至《大宋演义中兴通俗演义》皆有明刻本见于著录,唯《后七国乐田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17.
孙毓修在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编译出版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我国儿童文学编译出版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建构特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并易于为儿童读者接受,孙毓修在编译出版《伊索寓言演义》时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读者顺应策略:内容上增加了一些蕴含道德教育功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语言形式上浅显易懂;装帧设计上融趣味性、审美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编译出版中的读者顺应策略对当代儿童读物的编译出版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三国志演义》四郑刊本",指的是《三国志演义》郑氏宗文堂刊本、郑世容刊本、郑纯镐刊本和郑以祯刊本。它们都属于《三国志演义》明代建阳刊本的行列。巧得很,四位刊行者都姓郑。宗文堂刊本的刊行者是何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图下文式插图本《三国志演义》为研究对象,以各刊本中普遍存在的图文相异现象为切入点,对图文相异的各种方式、阅读功能和共性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释。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上图下文式插图本的版式特征以及《三国志演义》早期刊本的刊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晰 《浙江档案》2004,(7):34-34
朋友,你一定看过<三国演义>吧!但你有没有看过写在<三国演义>中的党内文件呢?这份特殊的党内文件原件就珍藏在浙江省档案馆的革命历史档案全宗里.提起这份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自然就要揭开历史的帷幕,引出亲笔书写这份文件的卓兰芳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