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深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要务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把握知识脉络,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验,从而让数学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生长,让学生自由学习、快乐学习。同时,数学教学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切实担负着学习引领的作用,承载着学生发展需要的智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学开始,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成为主宰课堂的主人;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四、让学生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五、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问题驱动是深度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学习,就要善于使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并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起“通道”,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减负增效,以此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5.
高效的数学学习得以发生的前提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要引发数学学习的内在需要,必先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游戏的魅力是巨大的,是不可抗拒、不可阻挡的。在游戏中,学生除了学到数学知识外,还体验到数学思维的方式、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喜欢数学的积极情绪。游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花悄然绽放。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学的课堂"是指解放学生的本质力量,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从而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平台。在"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我的学习潜质、体验到自我数学学习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林金强 《考试周刊》2012,(69):67-6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下工夫教会学生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阅读和数学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始终关注并探索"如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生联结和整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化程度""如何让学生主动造例,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实现"数学阅读和数学学习"所追求的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通过改变一节课、改变某种方式在短时期就能达成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等。贯彻这些理念的关键是:改变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趣。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把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用到数学.例如,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时需要用数学计算需要多少钱,建筑房屋时需要利用数学计算,发射火箭时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学习,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发展.学生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角的度量"这一课进行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导学单带领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和形成数学技能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名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兴趣及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知识的情感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快乐地学习数学,是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创设情境,贴近生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开展竞赛,提升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潜心观察,注意细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等方面阐述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方式转化为行为习惯,终生受用,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数学的解题方法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好数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新的数学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数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表现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爱上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让学生在生与生的合作中爱上数学;课程安排上可把问题故事情境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等。贯彻这些理念的关键是:改变学习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趣。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把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学生重新审视评价自身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