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没有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职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职业的要求.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生表现出许多不良的心理品质,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教育者应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益激烈,.膏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因为,优良的心理素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专家们认为,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的人才,就是有缺陷的人才;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是国家技能人才,中职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的基石之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无法全面健康地成长,也无法适应整个社会发展地需要。因此,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是具有任重而道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竟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个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21世纪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实现培养拥有中等专业理论、专项技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中职生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较健康的心理素质之上.为此,大力探究对中职生进行科学、可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的需要。。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学生,他们常表现为自卑、孤癖、偏激、固执,或经不起小小的挫折和失败等。究其原因,这里面既有社会影响的因素,更有来自家庭和学校影响教育的因素。那么,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下面结合实践,谈一点我个人的体会。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有人说过,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学生欠缺健康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一对气量…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突出,心理素质的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以及以后的就业,所以应该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力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本文主要对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心态.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特征,对语文教师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工作进行了浅析探讨.中职直接为市场的需求培养和输送各类实用的专门性人才,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学的学习,积极担任起培养学生优良人格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科学地,民主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不良教育行为,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理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每一位教育工作都应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影响中职生群处能力的五种不良心态,介绍了克服这些不良心态采取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提高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宗源 《课外阅读》2011,(12):50-50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尤其面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更加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心理素质,抓好课堂教学,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有密切的关系。要使学生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身心发展,就需要家庭、社会、学校重视培养及其良好的教育,还需家长和教师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引导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成功与失败的教训,乐观向上,成为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安嘉 《现代教育》2011,(9):29-30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大部分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上经受的挫折较多,以及中职生自身成长出现的误区导致了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用传统的说服教育解决林林总总的心理问题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基本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把握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44):130-131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间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比其他层次的学生更高。中职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术,更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体育教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大教育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本人通过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总结出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状态,实施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职业能力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任务和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重视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还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职业中专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素质由人的自然属性和后天养成两部分组成。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标准:①正常的认识能力;②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③正常的行为反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④正常的交往能力;⑤正确的自我观念。这些标准的实施,有赖于多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于我们受旧教育体系影响,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处于较低水平。据有关调  相似文献   

19.
关爱玲 《教师》2011,(17):42-42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康的人格。中职生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历史课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作为历史教育者,必须认识此重要性和优越性,在职业教育中我们要加大重视中职生健康职业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有效地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