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平常我们翻阅汉语报刊杂志,总先例览标题。找到可读的文章后,先读一两段,决定是否读下去。阅读时,尽管我们会碰见许多生词和不熟悉的东西,但我们的阅读速度并不会因此而减慢,我们从文章中获取的信息并不会因此而打折扣。之所以如此,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阅读技巧。同样,如果我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也能掌握一些技巧,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就不但能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而且也能象读汉语文章那样轻松自然了。因此初学者注意学习一些英语阅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一、紧扣主题写文章要紧扣主题,读文章也要紧扣主题。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正一、何谓自能读书什么是自能读书,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读书,但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它并不仅仅是学生自己读书,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把握阅读的方向,通过自主阅读,从读中感悟到文章的真谛,从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抒发的思想。在阅读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愿意读、主动读,才能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阅读中,才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来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对文字的运用能  相似文献   

3.
杨晓晶 《语文天地》2009,(10):16-17
真实的阅读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近似于生活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的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  相似文献   

4.
曾经许多老师认为"教学生读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不读题目要求,看题就做;有时口诀、公式背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更无奈的是明明不相关的量学生也能用于列式……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学生不会读题,或没有好好读题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习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在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时,学生可以采用"读赏悟体"相结合的"四步阅读法",这样便不会漫无目的地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生不会阅读,"读"了也与"写"不搭界,读的文章在左口袋,写的作文在右口袋;读的文章在纸面上,写的文章不在心里,最终还是不会写。这种令老师着急、学生苦恼的普遍现象,已经在安丘市兴安小学得到了初步解决。近年来,兴安小学立足教学实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在小学高年级阅读和习作  相似文献   

7.
在每年的高考语文科考试中,学生感到最头疼而且得分率也最低的往往是现代文阅读。他们总是把握不住文章的内容要旨,答题时找不准切入口,这与老师、学生平时忽略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都明白地告诉我们:阅读只有通过一定的量方能达到相当的质。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默读,要通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直接获得信息,避免唇读和声读;按意群阅读,阅读时将文章分成较大意义的意群,这样就能扩大视幅,缩短视时,有效阅读.最后,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比如排除法,即怎样不读文章就排除掉某些选项;查读法,即对细节的判断知识别;精读,即对重要段、句的理解和推测.还有不同的文章体裁,运用不同的阅读顺序和方法;对于不同的题型,又该如何与文章结合;遇到不会的生词如何去猜等都有一点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是核心。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上课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使用翻译法理解文章。阅读是实践课,只有学生亲自参加到阅读实践中去,并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才能使得学生逐步地从"了解策略——掌握策略——熟练运用策略"发展,从而能帮助学生实现"学读"到"会读",再到"乐读"的转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题目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因此把握了题目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概括内容.这无论对阅读还是写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作文来说,题目是写作的依据,选材、构思、思路等都可依据题目揭示的信息.对阅读来说,可以根据题目推知文章可能会"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从而在客观上把握文章内容,使阅读者居高临下地阅读文章.阅读时从题入手,能摆脱作者的支配,成为读文的主动者.对学生来说,他不仅可摆脱作者的支配,还可以摆脱教者的支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题入手读文章是一场阅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张劲松 《教育》2015,(7):56
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是在阅读教学基础上产生的。在阅读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各种审美的情感,使自己逐渐地成熟起来,阅读教学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长远的意义,是任何一种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阅读结构是学生学习的指南任何一种学科的学习,都是由浅入深而进行的,阅读也是一样,让一个小学生自行去读"四书",那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就像让大学生反过来去读少儿读物一样,也是不能让人接受的。我们把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  相似文献   

12.
徐清芳 《考试周刊》2013,(96):41-41
"批注式阅读"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提高阅读质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批注,课中的感悟批注,再结合自读汇报提示,有条理地把自己感悟到的内容进行汇报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陈碧玉 《现代语文》2010,(4):116-117
读后感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一定难度。读后感是指从某一作品阅读中受到教益或有不同见解,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体制。它是阅读效果的总结,它能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但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桂华 《甘肃教育》2014,(19):54-5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于"读"。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构思等等,这些都离不开读,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下面我就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A3):34-36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实施课外阅读提出的教学建议。那如何推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基本素养,就需要教师对导读课进行琢磨和研究。文章尝试运用一张张阅读单贯穿整节导读课,引领学生读之有趣的同时,做到读之有味。  相似文献   

16.
白应琢 《青海教育》2014,(11):22-22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中把阅读称作是写作中的“根”可见阅读对写作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而大多数农村家庭缺少阅读方面的熏陶,孩子本身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甚至认为生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除了解决生字词外,只是机械地朗读课文,并没有用心去感悟文章,更不会从中汲取营养,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下面就怎样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离不开"读"这一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泛的阅读对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心智活动,能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触发联想力和想像力,增强思维力和创造力. 一、引导学生勤读、多读、读思结合 1.观念上的引导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接受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阅读书籍的黄金时期.大量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心理体验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很有好处,终身受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书读多了,何愁写不出好文章?何愁语文水平提不高?  相似文献   

18.
彭英 《四川教育》2015,(4):35-36
一、问题描述阅读中,学生读得粗、读得快,是阅读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但是学生还不会读思结合,说明还未真正习得读思结合的思维路径。读后,学生不能回答"最先冒出来的精灵似的阅读感受",是学生缺乏"高度概括+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表现。思考与整理中,学生的阅读收获与文本的写作目的出现一定差异,本是阅读个性化、理解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但是阅读文本、读懂作者最成功的标志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趋于一致"。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准确提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国家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而名著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20.
<正>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进一步解释说:"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由此可知,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从逻辑因果关系来看,未必读得越多就写得越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写作较好的人他的阅读量一定不会少,而且所涉猎的文章范畴也会比一般读书人要广泛。也就是说,阅读量大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而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阅读水平的充分条件。正像叶圣陶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